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题目与答案解析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题目与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与A、结构类型和结构总高度D、地震烈度有关。

2、重力荷载代表值中可变荷载组合值的组合系数是A、雪载取0.5 C、书库等库房取0.8 D、楼面荷载取0.5。

3、≥150m高层剪力墙结构剪力的底部加强部位,下列何项符合规定A、剪力墙墙肢总高的1/10,并不小于底部两层层高。

4、高层建筑立面不规则包括A、竖向刚度不规则B、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D、楼层承载力突变5、适用于底部剪力法的高层建筑应该A、高度≤40米C、质量和刚度没高度分布比较均匀D、以第一振型和剪切变形为主。

6、减少筒体结构的剪力滞后效应应采取的措施是B、控制结构的高宽比C、设计平面成正方形D、设计密柱深梁。

7、影响框架柱延性的因素有B、箍筋和纵筋配筋率D、剪跨比和轴压比。

8、剪力墙的延性设计一般包括B、设置边缘构件C、控制轴压比D、限制高宽比9、两幢相邻建筑,按8度设防,一幢为框架-筒体结构,高50m,另一幢为框架结构,高30m。

若设沉降缝,缝宽下列哪项是正确的?B、170mm。

10、框架结构中反弯点高度比与A、层高B、层数、层次及层高变化C、上下梁线刚度比D、梁柱线刚度比有关。

11、在高层建筑结构中控制最大层间位移的目的是A、满足人们的舒适度要求B、防止结构在常遇荷载下的损害C、确保在罕遇地震时建筑物不致倒塌D、力求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不被损坏12、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中,D值法与反弯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A、反弯点高度不同B、D值法假定柱的上下端转角不相等D、反弯点法中D值需要修正13、高层建筑结构增大基础埋深的作用有A、提高基础的承载力,减少沉降C、加强地基的嵌固作用,抵抗水平力,防止建筑物的滑移、倾斜,保证稳定性D、利用箱基等基础外侧墙的土压力和摩擦力,使基底的土压力分布趋于均匀,减少应力集中14、8度地震区某高度75m的高层建筑,考虑地震作用效应时,不应该组合的项是C、竖向地震作用15、建筑高度、设防烈度、建筑重要性类别及场地类别等均相同的两个建筑,一个是框架结构,另一个是框架-剪力墙结构,这两种结构体系中的框架抗震等级下述哪种是正确的?A、前者的抗震等级高、也可能相等二、判断题1、有地震作用组合时,承载力纪纪验算中,引入抗震调整系数γRE 含义是考虑罕遇地震时结构的可靠度可以略微降低。

对2、地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接总框架与总剪力墙的连杆若是刚性楼板,则整个体系称之为刚接体系。

错3、剪力墙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墙面开洞率的大小确定的。

错4、高层建筑的外荷载有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竖向荷载包括自重等恒载和使用荷载等运载,水平荷载仅考虑地震作用。

错5、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上下层梁的线刚度之比增大时,柱的反弯点下移。

对6、在筒体结构中,跨高比小于1的框筒梁宜采用交叉暗撑。

错7、钢管混凝土柱特别适合于轴心受压构件,是因为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

对8、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当活荷载≤4KN/m2时,一般不考虑其不利布置但跨中弯矩要放大1.1~1.2。

对9、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楼面结构采用整体式楼面结构的目的是保证楼板在平面内刚度无穷大。

对10、在组合结构中,大刚度的混凝土部分主要承受竖向荷载,高强度的钢结构部分主要抵抗水平荷载。

错 三、名词解释1、剪力墙的轴压比(要求列式并说明各字母的含义)答:轴压比指的是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乘积之比。

即柱身平均轴向压应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比值。

即 cc c h b f N n = 式中:N 为柱组合轴压力设计值, b c 、h c 为柱的短边和长边, f c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2、风振系数βZ (要求列式并说明各字母的含义)答:风载波动中的短周期成分对于高度较大或刚度较小的高层建筑可能产生一些不可忽视的动力效应,在设计中采用风振系数βz 来考虑这种动力效应。

其计算公式如下:zz z v μξϕβ+=1 式中:φz 为基本振型Z 高度处振型系数,对于外形刚度和质量沿高度按连续规律变化的悬臂型高耸结构及沿高度比较均匀的高层建筑,可近似用Z/H 代替。

ε为脉动增大系数,按表3-4取用,其中W 0为基本风压值,T 1为结构第一振型自振周期。

V--脉动影响系数,按表3-5取用。

μ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四、问答题1、抗震设防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是二阶段设计?在框架结构设计中怎样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答:抗震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第一阶段设计:第一阶段为结构设计阶段,在此阶段,用相应于该地区设防烈度的小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构件内力,并进行结构变形验算,用极限状态方法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按延性和耗能要求进行截面配筋及构造设计,采用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标。

第二阶段为验算阶段;一些重要的或特殊的结构,经过第一阶段设计后,用与该地区设防烈度相应的大震作用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以确定是否达到大震不倒的目标。

“强柱弱梁”:除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外,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b c cM Mη 其中c η为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强剪弱弯”:梁端部塑性铰区的设计剪力要求根据梁的抗弯承载力的大小准定。

Gbnrbl b vb V l M M V ++=η其中vb η为梁剪力增大系数。

“强节点”:增设箍筋率,实行箍筋加密区,对其中的纵横钢筋实现弯折要求,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

“强锚固”:框架梁在框架中间节点内的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柱纵向钢筋在框架节点核芯区锚固与连接。

2、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什么框架和剪力墙能够协同工作?其目的是什么?刚度特征值的大小与对其结构的变形和内力有什么影响?答:框架-剪力墙结构协同工作的原理是连续化方法将总的连系梁沿全高连续分布,成为连续杆件。

其目的是在结构底部几乎全部的水平荷载与地震作用都由剪力墙承受,在上部结构中,全部的水平作用由框架承受,由此可以增大结构的抗震性能。

刚度特征值λ<1时(剪力墙)以弯曲变形为主,内力全部由剪力墙承担。

刚度特征值λ>6时(框架强,剪力墙弱)以剪切变形为主,框架几乎全部承担剪力。

风度特征值λ为1~6之间时,介于弯曲与剪切变形之间。

五、计算题某工程为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现浇,楼板预制,设防烈度为8度,I类场地土,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尺寸如图所示。

现已计算出结构自振周期T1=0.55s;集中在屋盖和楼盖的恒载为顶层5500kN,2-7层4500kN,底层为6300kN;活载为顶层650kN,1-7层900kN,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各楼层地震作用标准值与剪力。

(按多遇地震计算,要求画图)。

解:○1楼层重力荷载标准值。

G 8=5500+0×650kN=5500kN ,G 2-7=4500+50%×900kN=4950kN ,G 1=6300+50%×900kN=6750kN 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 E =∑G i =5500+4950×6+6750=41950kN○2总地震作用荷载值。

由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查得T g =0.25;由设防烈度查得αmax =0.16;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ε=0.05,则衰减指数γ=0.9,T g <T 1=0.58s <5T g ,阻尼调整系数η2=1.0,于是得地震影响系数为0787.016.00.155.025.09.0max 21=⨯⨯⎪⎭⎫ ⎝⎛=⎪⎪⎭⎫ ⎝⎛=αηαrgTT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 eq =0.85G E =35657.5kN , 总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 E k =αG eq =2806.2kN○3各楼层地震作用标准值。

因T 1=0.55s >1.4T g =0.35s ,故须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查表得δn =0.08T 1+0.07=0.114,于是得ΔF n =δn F E k =0.114×2806.2=319.9kN , 由式子()n Ek ni ii ii i F HG H G F δ-=∑=11求得各层地震作用标准值,顶层须加上ΔF n ;除顶层外,各层地震剪力为V i = F i +V i+1,而顶层为V i =F i +ΔF n ,计算结果如下表层 H i (m) G i (k N) G i H i ∑G i H i F i (k N) V i (k N) 8255500137500595150574.4894.3722495010890595150455.01349.36 19 4950 94050 595150 382.9 1732.25 16 4950 79200 595150 330.9 2063.14 13 4950 64350 595150 268.9 23323 10 4950 49500 595150 206.8 2538.82 7 4950 34650 595150 144.8 2683.61 4 6750 27000 595150 112.8 2796.4所求图如下一、绪论1.高层建筑的定义: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米的住宅建筑结构和房屋高度大于24米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结构。

二、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和布置原则1.建筑物达到一定高度或层数之后,内力和位移急剧增加的原因是: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和侧移分别与高度呈二次方和四次方的曲线关系。

2.框架剪力墙结构:把框架和剪力墙两种结构共同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结构体系,竖向荷载由框架体系和剪力墙等竖向承重单位共同承担,水平荷载则主要由剪力墙这一具有较大刚度的抗测力单元承担。

3.水平荷载作用下变形特点:剪力墙作为竖向悬臂构件,变形曲线以弯曲型为主,越向上,侧移增加越快。

框架类作为竖向悬臂剪切梁,变形为剪切型,越向上,侧移增加越慢。

框架-剪力墙结构:越接近底部的剪力墙所承受的剪力越大,有利于控制框架的变形;在结构上部,框架的水平位移有比剪力墙的位移小的趋势,剪力墙还承受框架约束的负剪力。

从而综合两者的受力性能,使层间变形趋于均匀。

4.剪力滞后效应:正应力在角柱较大,中部逐渐减小。

由于翼缘框架中梁的剪切变形和梁柱的弯曲变形所造成。

5.负剪力滞后效应:在顶部,角柱的正应力反而小于翼缘框架中柱内的正应力。

6.结构抗震等级:与设防烈度、结构类型、房屋高度有关。

(框架的抗震等级要比剪力墙的抗震等级高。

)7.平面不规则类型:1)扭转不规则。

2)凹凸不规则3)楼板局部不连续8.竖向不规则类型:1)侧向刚度不规则2)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3)楼层承载力突变9.变形缝:1)沉降缝2)伸缩缝3)防震缝(注意:不包括施工缝)10.抗震缝的最小缝宽:100mm11.基础的埋深:1)基础的埋深必须满足地基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保证高层建筑在风力和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减少建筑的整体倾斜,防止倾覆和滑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