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氨制冷企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彻底整改液氨储存使用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防范涉氨事故发生,根据全省应急局长会议精神和市应急管理局专项整治行动通知要求,现制定全区涉氨制冷企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一、任务目标
通过开展涉氨制冷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治理涉氨制冷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提升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二、检查内容
1、是否建立、健全使用液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生产区与非生产区、氨制冷机房、冷库库房以及员工宿舍、办公室、休息室等设置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液氨管线是否通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
3、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是否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空调系统;
4、快速冻结装置(螺旋、平板速冻机等)是否设置在单独的作业间内,且作业间内作业人员不得超过9人,并按规范要求设置事故排风设施;
5、氨压缩机贮氨器或者液氨储罐上方是否按相关标准规定设置水喷淋系统,并按标准要求设置相应的围堰和事故水池;
6、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氨制冷机组及贮氨器(或者液氨储罐)、快速冻结装置、速冻设备加工间内等重要部位,是否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氨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以及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警示(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安全设施和安全联锁装置;氨制冷机房内是否按规范设置防爆型事故排风装置和应急照明设施,机房门口的适当位置是否安装人工启停事故排风机的控制按钮;
7、厂区内显著位置是否设风向标,作业现场是否配置空气呼吸器、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氨制冷机房是否根据实际需要配备至少1套隔离式防护服;
8、氨制冷设备运行操作、安装与维修作业人员是否经过培训考核并依法取得资格证书,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是否经过专门的安全培训;
9、氨制冷系统液氨储量是否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否符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0号》要求,是否办理备案手续;
10、是否编制氨泄漏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1、是否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辨识,并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有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是否按规定进行管理;
12、安全设施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保养,现场安全设施是否完好;
13、穿过库房隔热层的电气线路应采取可靠的防火保护措施;
14、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否完成并有效运行。
15、食品制造企业涉及烘制、油炸等设施设备,是否采取防过热自动报警切断装置和隔热防护措施。
三、时间安排
(一)开展专题培训(4月下旬)
组织涉氨制冷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结合典型案例,重点分析涉氨制冷行业存在的主要风险,详细讲解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隐患排查的实施以及应急处置等有效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知识。
通过专题培训提升涉氨制冷企业管理员水平。
(二)自查整改阶段(5月1日—5月31日)
按照通知要求,对照检查主要内容,涉氨制冷企业认真进行自查自改。
进一步排查是否还存在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空调系统和快速冻结装置未设置在单独作业间内的两类重大事故隐患,企业将开展自查自改的情况报送街道(开发区)安环办(安环科)。
(三)执法检查阶段(6月1日—6月30日)
组织执法人员和专家按照“全覆盖、严执法、零容忍、重实效”的原则,对辖区内涉氨制冷企业进行全面执法检查,检查要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和盲区,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两类重大隐患。
对现场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要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充
分运用“关、停、罚、促”等手段,并及时督促企业整改落实,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四)市局随机抽查阶段(7月1日-7月20日)
市局将根据各县市区专项整治开展情况,组织专家对部分涉氨制冷企业进行随机抽查。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
高度重视这次涉氨制冷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联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业务监管部门(单位),参与对本辖区内涉氨制冷企业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专项整治任务。
(二)严格执法。
统筹安排执法检查分组和拟检查企业,合理搭配专家力量和执法人员,严格落实“五个当场”工作制度,即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必须当场向企业负责人反馈;能够立即整改的,必须当场完成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当场下达执法文书明确整改要求和期限;涉嫌违法的,必须当场启动调查程序,对关键性、时效性证据进行采集和固定;属于简易处罚的违法行为,当场下达行政处罚决定。
集中检查结束后,要迅速落实行政处罚措施,充分运用“关、停、罚、促”等手段,及时跟踪企业整改落实。
(三)确保成效。
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涉氨制冷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成效。
请各街道办事处安环办、旅游开发区管委会安环科、工业园安环所将工作总结于7月22日前报送至区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