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2.1 概述
2. CIMS的发展策略
1)美国 1976年,美国空军制订了集成计算机捕助制造计划 ICAM(Integrarate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该计划提出了著名的结构化分析设计方法IDEF(ICAM Defination Method),并于1990年在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建 立了CIMS工程。1986年,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实施的 自动化制造技术研究基地(AMRF)计划,提出了CIMS的 五层递阶控制结构,至今仍然是CIMS的参考控制结构,获 得广泛应用。
(2)步伐式工件输送系统 步伐式工件输送系统主要有:①弹性棘爪步伐式输送带; ②摆杆步伐式输送带;③抬起步伐式输送带;④托盘步伐式输 送装置;⑤非同步输送带;⑥自动辊道输送装置。 2)物料存储与检索系统 是FM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件从毛坯到成品的整个生 产过程中,只有相当小的一部分时间在机床上进行切削加工, 大部分时间消耗于物料的储运过程。对大多数工件来说,可将 自动化储存与检索系统视为库房工具,用以跟踪记录材料和工 件的输入,储存的工件、刀具和夹具,必要时能够随时对它们 进行检索。存储与检索系统主要包括以下装置。
1976年,日本发那科公司展出了由加工中心和工业机器人 组成的柔性制造单元(简称FMC),为发展FMS提供了重要 的设备形式。 70年代末期,柔性制造系统在技术和数量上都有较大发展; 80年代初期已进入实用阶段。其中以由3~5台设备组成的柔 性制造系统为最多,也有规模更庞大的系统投入使用。
1982年,日本发那科公司建成的自动化电机加工车间,由 60个柔性制造单元(包括50个工业机器人)和一个立体仓库 组成,另有两台自动引导台车传送毛坯和工件,此外还有一 个无人化电机装配车间,它们都能连续24小时运转。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2.1 概述
3.CIMS的定义
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的概念是1973年由美国学者Joseph Harrington率先 提出的,它包含两个基本观点:
(1)系统的观点 ; (2)信息的观点 。
1998年,我国制定的CIMS的定义为:将信息技术、现 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企业产品全生命 周期(从市场需求分析到最终报废处理)的各个阶段;通 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 价值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人(组织、管理),经营 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以加强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时间(T)、 质量(Q)、成本(C)、服务(S)、环境(E),从而提 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竟争能力。这实质上已将计算机 集成制造发展到了现代集成制造。
4.1.4 FMS的发展
FMS发展方向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型化、单元化 20世纪90年代开始, FMS由大型复杂系统,向经济、 可靠、易管理、灵活性好的小型化、单元化——FMC方向 发展。 2)模块化、集成化 以模块化结构(比如将FMC, FMM作为FMS的基本模 块)集成FMS、再以FMS作为制造自动化基本模块集成 CIMS是一种基本趋势。 3)开放式 开放式FMS系统强调5个方面的性能特征:①即插即用; ②可移植性;③可扩展性;④可缩放性;⑤互操作性。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2 FMS的组成
链式输送带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2 FMS的组成
(1)工件装卸站; (2)托盘缓冲站 ; (3)自动化仓库
如图4-7所示。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2 FMS的组成
自动化立体仓库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2 FMS的组成
3. 控制与管理系统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2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4.2.1 概述
1. CIMS的产生 随着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出 现了 “自动化弧岛”。如由加工中心、机器人、物料储运系统 组成的FMS,CAD和CAM通过CAPP集成的CAD/CAM系统 ,以MRP II为核心发展起来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等。它们相对 独立、易于控制、具有完整的功能模块、具有便于相互连接的 接口。随着现代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人们提出了 CIMS的现代制造企业模式。CIMS在这些“自动化弧岛”技术 的基础上,从市场分析、产品设计、生产规划、制造、质量保 证、经营管理到产品售后服务等,通过数据驱动形成一个有机 整体,以获得一个高效益、高柔性、智能化的大系统。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2 FMS的组成
1. 加工系统
加工系统的功能是以任意顺序自动加工各种工件,并能自 动地更换工件和工具。
对以加工箱体类零件为主的FMS,配备有数控加工中心( 有时也有CNC铣床);对以加工旋转零件为主的FMS,多数 配备有CNC车削中心和CNC车床(有时也有CNC磨床);对 于加工专用零件的FMS,如齿轮加工FMS,则除了配备CNC 车床外,还配备了CNC齿轮加工机床。在现有的FMS中,加 工箱体类零件的FMS占的比重较大,原因就在于箱体、框架 类零件采用FMS加工时经济效益特别显著。
从生产产品看,现在的FMS已不再局限于汽车、机床、 飞机、坦克、火炮、舰船、拖拉机等产品的制造,还可用 于计算机、半导体、木制产品、服装、食品/饮料以及医药 和化工等产品的生产。
据统计,1994年初,世界各国已投入运行的FMS约有 3000多个。其中日本拥有2100多个,占世界首位。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2020/11/26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第四章 自动化制造系统
4.1 柔性制造系统 4.2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 柔性制造系统
4.1.1 概述
1. 柔性制造系统的概念
柔性制造系统(图4-1)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流 储存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 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即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英文缩写为FMS。
FMS的控制与管理系统是实现FMS加工过程和物料流 动过程的控制、协调、调度、监测和管理的信息流系统, 是FMS的神经中枢和命脉,也是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纽带。 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和指挥制造流程,并对制造流程进行 控制和监视,向FMS的加工系统、物流系统(储存系统、 输送系统及操作系统)提供全部控制信息并进行过程监视, 反馈各种在线监测数据,以便修正控制信息,保证系统安 全、可靠地运行。
箱体类零件较多采用环形或直线式轨迹传送系统或自动 输送小车系统(图4-6),而回转体类零件则较多采用机器 人或(加)自动输送小车系统。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2 FMS的组成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2 FMS的组成
日 本 神 钢 自 动 导 向 小 车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2 FMS的组成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1 概述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1 概述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1 概述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1 概述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1 概述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1 概述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1 概述
2. 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历程
1967年,英国莫休斯公司首次根据威廉森提出的FMS 概念,研制出了“系统24”。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2.1 概述
2)欧盟 1984年,发起了欧洲信息技术研究发展战略计划 (ESPRIT),在CIMS发展方面制订了专门计划。提出的 CIMS开放体系结构(CIM-OSA),为CIMS建模提供了统 一描述框架和集成基础结构,已被国际标准草案所采纳, 得到广泛应用。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2.1 概述
3)日本 从1980年起,实施包括订货、设计、加工、装配等功能 在内的工厂自动化(FA)计划,建立了多个自动化程度较 高的无人生产车间。日本政府于1988年提出了智能制造计 划(IMS),该计划的目的在于融合日、美、欧各先进工 业国家的技术优势和研究开发方法,致力于面向2l世纪的生 产系统研究,克服影响制造业生存的各种共性问题,使生 产基础技术真正成为人类共同财富和国际公认标准,以推 动世界制造业的发展。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2 FMS的组成
2. 物流系统
包含物料输送和物料储存检索两个子系统。 1)物料输送系统
主要有传送带式输送系统等。它由传动装置带动工件 (或随行夹具)向前,在将要到达要求位置时,减速慢行 使工件准确定位。工件(或随行夹具)定位、夹紧完毕后, 传动装置使输送带快速复位。 (1)工件的输送方式 目前,工件送入系统和在夹具上装 夹工件仍需人工操作,系统中设置装卸工位。较重的工件 可用各种起重设备或机器人搬运。 工件输送方式:①直线式输送;②环形输送。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2 FMS的组成
一个柔性制造系统(FMS)可概括为由下列三部分组成: 多工位数控加工系统、自动化的物料储运系统和控制与管理 系统(如图4-2所示)。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2 FMS的组成
三个子系统构成了制造系统的能量流(通过制造工艺改变 工件的形状和尺寸)、物料流(主要指工件流和刀具流)和 信息流(制造过程的信息和数据处理),如图4-3所示。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3 FMS的分类与应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FMS的分类
按规模大小,FMS可分为如下三类。 1)柔性制造单元(FMC)
FMC(图4-8)由单台带多托盘系统的加工中心或3台 以下的CNC机床组成,具有适应加工多品种产品的灵活性。
第4章自动化制造系统
4.1.3 FMS的分类与应用
2)柔性制造系统(FMS) 通常包括3台以上的CNC机床(或加工中心),通过 集中的控制系统及物料系统连接起来,可在在不停机情况 下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的加工管理。 是使用柔性制造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制造自动化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装配自动化技术远远落后于加工自动化 技术,产品最后的装配工序一直是现代化生产的一个瓶颈 问题。研制开发适用于中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高柔性装 配自动化系统,特别是柔性装配单元(FAC)及相关设备 已越来越广泛地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