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原子吸收法
K d m c N f
注意! 目前尚不能准确测定半宽度较小的积分值。
2020/3/22
青岛理工大学
11
2、峰值吸收:
条件:仅考虑多普勒变宽。
K0
2
ln D
2
e2 mc
N
f
意义 若测定温度不变,D为常数,对一定待测元素,
f亦为常数。
因此,在T<3000K时,K0∝N(正比关系)。
关键 测出K0值。 必须使用“锐线光源”。
青岛理工大学
9
表:10-1 列出几种元素的共振线的Nj∕N0值。
物理意义 Nj/N0值是比较小的【小于1%】, 可认为基态原子数实际代表待测元素的原子总数。
2020/3/22
青岛理工大学
10
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定量基础
1、积分吸收
条件:原子蒸气所吸收的全部能量 (吸收线下所包括的整个面积。)
e2
表示 火焰蒸发和分解不同化合物的能力
(1)air-C2H2(常用)
火焰的类型 (2)N2O-C2H2(常用)
(3)air-H2
注 意
(1)火焰的类型关系到测定的灵敏度、 稳定性、干扰等;
(2)对不同的元素应选用不同的恰当的火焰。
2020/3/22
第十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20/3/22
青岛理工大学
1
原子吸收光谱法
又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简称原子吸收分 析法。基于测量蒸气中基态原子对特征电磁辐射 的吸收,以测定化学元素的方法。
关键
① 空心阴极灯发射特征谱线; ② 试样蒸气吸收特征谱线而使其减弱; ③ 测定特征谱线减弱程度。
2020/3/22
2020/3/22
青岛理工大学
15
1. 光源 :
作用
发射待测元素可吸收的特征谱线,供吸收测量用。
材料
用不同元素作阴极材料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
要求
(1)能发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 (2)能发射锐线; (3)辐射光强度要足够大,稳定性要好。
2020/3/22
青岛理工大学
16
空心阴极灯
2020/3/22
E3
1、共振线
E2
(1)定义:
E1
共振发射线
E0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称为第 一激发态)时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它再跃 回基态时,则发射出同样频率的辐射,对应的 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简称共振线) 。
共振吸收线
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
称为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
2020/3/22
玻茨曼分布定律: N0 P0
e Nj Pj
kT
Ej E0
物理意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处于热力学平衡时,激发态 原子数与基态原子数之比服从玻茨曼分布定律。
玻茨曼分布定律在AAS中的应用:
对共振线来说,电子从基态(E0=0)跃迁到第一激发态, 因此可得到激发态原子数和基态原子数之比,即:
2020/3/22
青岛理工大学
4
(2)特点: 元素的特征谱线。
(3)共振线是元素所有谱线中最灵敏的谱线。
(基态 ←-→ 第一激发态跃迁较易。)
2020/3/22
青岛理工大学
5
2、共振吸收的朗伯定律:
同有色溶液吸收电磁辐射的相似
b
Itr I0 eK b
I0
Itr
原子蒸气
图10—2 原子吸收示意图
其中:Kν:原子蒸气对频率为ν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 I0:入射光强度; Itr:透射光强度; b:电磁辐射通过原子蒸气的吸收程长度;
青岛理工大学
2
§10-1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原子(n=1)
(基态)
吸收能量 辐射能量
激发态(n >1)
原子吸收光谱法就是利用从光源发射出的共振发射线, 被待测元素所吸收,根据发射线被吸收后减弱的程度来 确定待测元素含量。 A = K´C
2020/3/22
青岛理工大学
3
一、共振线和吸收线
2020/3/22
青岛理工大学
12
使用“锐线光源”的原 因
为了测量K0值,必须: (1)使光源的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
(2)发射线的半宽度必须比吸收线的半宽度小得多。
必须使用“锐线光源”。
2020/3/22
青岛理工大学
13
3、实际测量方法:
条 件
(1)基态原子数实际代表待测元素的原子总数。 (玻茨曼分布定律)。
(2)由“锐线光源”,元素一定,一定,则K0 ~
K
∴
A
lg Itr I0
0.434K 0
b
= 0.434 2 ln2 e2 N f b
D m c
=K.N(C).b
=K′.C
2020/3/22
青岛理工大学
14
§10-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光源 原子化系统 分光系统 光电倍增管 读数系统
2020/3/22
青岛理工大学
6
吸收线轮廓:
常用吸收系数Kν随频 率(或波长)的变化
曲线。
表征吸收线轮廓的值
①吸收线的中心频率(或中心波长);
②吸收线的半宽度。
2020/3/22
青岛理工大学
7
吸收线宽度的影响因素:
在通常的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条件下:
(1)吸收线的轮廓主要受多普勒变宽和劳伦兹变 宽的影响。
2020/3/22
青岛理工大学
19
2、燃烧器:
2020/3/22
青岛理工大学
20
预混合型燃烧器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1)产生的原子蒸气多; (2)火焰稳定; (3)背景较小且比较安全。
雾化效率低。
3、火焰:
作用
提供一定的能量,促使试液雾滴蒸发、 干燥并经过热离解或还原作用,产生 大量的基态原子。
(2)当共存元素原子浓度很小时,吸收线变宽主 要受多普勒变宽的影响。
多普勒变宽:
D 7.162 107 0
T Ar
待测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越小, 温度(T)越高,则吸收线轮廓变宽越显著。
即: Ar , T ,则吸收线轮廓变宽越显著。
2020/3/22
青岛理工大学
8
二、基态原子数和激发态原子数的关系
青岛理工大学
17
2. 原子化系统:
作用:
将待测溶液在高温下气化为原子蒸气(基态 原子), 吸收光源发射出的特征谱线。 原子化方法
火焰法: 无火焰法(石墨炉法):
2020/3/22青岛理工大学18来自(一)火焰原子化装置:
1. 雾化器: 作用:将试液雾化 要求:喷雾稳定、雾滴小而均匀、雾化效率高。
仪器:同心型雾化器
2020/3/22
青岛理工大学
21
火焰温度
只要能够使待测元素解离成游离基态原子 即可。
使用规律
(1)低温:易挥发,电离电位较低的元素; Eg. Pb、Cd、Zn、Sn、碱金属
(2)高温:与O2生成耐高温氧化物或难解离元素。 Eg. Al、V、Mo、Ti、W等
2020/3/22
青岛理工大学
22
火焰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