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
原理1、自然界的物质性
内容:自然界是客观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原理2、社会的物质性
内容:人类社会是客观的:(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是从古猿进化而
来
的,在此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和
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它
们都是客观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社会的物质性。
(3)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方法论:尊重社会客观性,尊重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原理3、世界的物质性
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
观主义。
原理4、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内容:(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①物质和运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
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④离开了运动谈物质和离开了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看待分析任何事情,都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既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又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原理5、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内容:(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2)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3)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
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方法论: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错误倾向,既承认绝对运动,又承认相对静止;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原理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内容: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原理7、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内容、方法论:(1)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
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
罚,这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要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规律,造福人类。
因此,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应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
思想,开拓创新。
(4)既要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客观性的唯心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
能为力的机械唯物主义。
原理8、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
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Ⅰ正确的意识能够使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Ⅱ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
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Ⅰ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Ⅱ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原理9、意识的本质
内容: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即人脑的机能;
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重要问题和观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
(1)是什么: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
①理论依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②重要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
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么办: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④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从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⑤客观实际是多方面的,我们要从全面的整体的实际出发。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
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
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3、运动的含义:它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
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
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4、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