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RIZ解题流程

TRIZ解题流程


描述问题
定义技术系统名 称及其功能
描述问题
问题初始情境描 述:完整描述系 统的工作原理
1. 管子4端头的凸起镶入管套3内壁的凹槽内,防止两者脱开,但并不完 全压紧,在自由状态下两者之间是松动的;
2. 螺母2与接头1的螺纹拧紧后,螺母2将管套3压向接头1,使管套3外壁 的球面与接头1内壁的锥面互相压紧,实现外圈密封——管套与接头 之间的密封;
描述问题
初步思路或类似 问题的解决方案 及存在的缺陷
目前液压油渗漏问题主要是从管路接头材料方面考虑,但无法彻底 解决渗漏问题
描述问题
明确要解决的问 题
对新技术系统的
要求
技术系统IFR
如何改善液压管路接头的密封设计,如何防止液压油渗漏
能将两段管子连接在一起,可靠、无渗漏、体积小、重量轻
液压管路不需要接头,能自己连接在一起
矛盾分析——技术矛盾
❖ 备选方案5
通过技术矛盾的创新原理给我们的提示,预先作用原理,采 用内径略小于管子外径的记忆合金管套,安装时改变温度使 其膨胀以便于安装。
矛盾分析——技术矛盾
技术矛盾4 根据因果分析,管子端头缺乏内部支撑的原因是端头内部
空间不足。如果我们改变管子端头的形状、增加内部空间, 将导致体积的增大。 改善的参数: 形状 恶化的参数:静止物体的体积
矛盾分析——技术矛盾
通过查找创新原理,选择适用于本项目的7号原 理:嵌套原理。
矛盾分析——技术矛盾
❖ 备选方案6
在管子端头设置扩口,以增加内部空间、设置内部支撑
矛盾分析——技术矛盾
技术矛盾5 根据因果分析,管子端头变形的原因是缺乏内部支撑。如
果我们设置支撑端头的形状结构,将造成重量增加。 改善的参数: 形状 恶化的参数:静止物体的重量
不足。通过增加管子厚度可以提高强度,但显然会增加重量。
改善的参数: 物质的量 恶化的参数:静止物体的重量
矛盾分析——技术矛盾
通过查找创新原理,选择适用于本项目的35 号原理: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原理。
矛盾分析——技术矛盾
❖ 备选方案2
通过技术矛盾的创新原理给我们的提示,改变金属的 物理或化学参数,最直接的方法是改变材料。 因此方案2为采用更高强度的管子。
方案评价
方案4,采用冷缩装配工艺。
优点:降低装配难度,允许采用更高强度的管子材 料;
缺点:可靠性待验证。
应用情况:在衬套、轴承等安装上有应用。
评价:☆ ☆
方案评价
方案5,采用记忆合金管套。
优点:降低装配难度,允许采用更高强度的管子材 料;
缺点:可靠性待验证。
应用情况:在燃油、环控等大直径、低压管道上有 应用。
进化分析
选用“物体表面特性进化路线”
平滑表面
带有突起 的表面
粗糙 表面
带有活性物质 的表面
❖ 备选方案9:
原先产品的管套3与管接头4内锥面接触面为光滑表面,可进化为凹凸表面接 触(如下图1),进一步进化为粗糙表面(如图2 备选方案1),后还可 进化为特殊性能表面(如微观毛细孔弹性表面);对于管接头1内锥表面 与管套3的接触面也同样可以采用“表面特性进化”路线(现在为光滑接
不可控 振动
机体结构
有害 管子振动
有害 管子端头振动
有害 管子端头变形
因果分析
根据组件分析我们知道,油渗漏的原因是:内圈密封不足。 通过因果分析,引起内圈密封不足的根本原因是: 1 密封面积不足; 2 管子端头存在有害变形。
资源分析
前序操作:安装过程 能量资源……
物质资源:管套、螺母 能量资源:压紧力 信息资源:……
触,可以进化为凹凸接触、粗糙表面接触、粗糙接触(类似于汽车轮胎 外纹路)、特殊性表面(更加细小的弹性纹路表面))
方案评价
❖ 方案列表
序号 名称
方案描述
1
采用锯齿形内表面的管套 采用锯齿形内表面的管套,滚压管子端头使管子在工具和管套内表面的
挤压下产生塑性变形,使两者贴合面紧密贴合。
2
采用新材料
采用更高强度的管子
有害
管子端头变形
物质资源:…… 能量资源:…… 信息资源:变形形式、 变形参数
后序操作:漏油 能量资源:……
矛盾分析——技术矛盾
技术矛盾1 根据因果分析,内圈密封不足的原因是密封面积不足。
如果我们直接增加密封面积,将导致零件尺寸增加从而导 致重量增加。 改善的参数: 静止物体的面积 恶化的参数:静止物体的重量
矛盾分析——技术矛盾
❖ 备选方案3
通过技术矛盾的创新原理给我们的提示,让物体的不同部分 各具不同功能,可采用局部热处理的方法对管子端头进行热 处理,提高管子端头的强度,但管子主体还是原来的强度, 不造成管子主体的制造性恶化。
矛盾分析——技术矛盾
❖ 备选方案4
通过技术矛盾的创新原理给我们的提示,预先作用原理,管 子端头取消波浪形状,采用内径小于管子外径的管套。装配 时,将管子端头用液氮进行冷缩处理然后插入管套内,当恢 复常温时,管套与管子形成紧密连接。
机械场
机械场
F1
F1
F2
S2
管套
S1
接头
S2
管套
S3
生胶带/ 石棉垫圈
S1
接头
管套3与接头1之间作用力不足,引入新的物质:如:接头1缠绕 生胶带、麻丝等物质;或在管套3前增加石棉垫圈、O型圈等。
物场分析
❖ 备选方案8:
管套3与接头1之间作用力不足,引入新的物质:如:接头1缠 绕生胶带、麻丝等物质;或在管套3前增加石棉垫圈、O型圈 等(如下图所示)。
1.内圈和管子端头之间的密封不足。 2.机体结构对管子的振动有害。 3.管子传递到管子端头的振动有害。
因果分析1
不足 强度
管子端头
不足 内部空间 管子端头
缺乏
有害
管子端头内壁支撑
管子端头变形
不足 密封性 内圈
有害 油渗漏
缺乏 扳手力矩
过度 拧紧力
螺母
过度 压紧力 管子端头
不足 密封面积
内圈
因果分析2
3. 接头1对管套3的压力,使管套3向内收缩、与管子4之间产生压紧力, 从而实现内圈密封——管套与管子端头之间的密封;
4. 管套3对接头1的反作用力,使接头1向外膨胀,使其与螺母之间的螺 纹配合互相压紧、产生自锁力。
(注:图示为接头拧出状态,且未示出左侧管子组件)
描述问题
描述系统当前存 在的主要问题
强度的管子材料。 应用情况:国外在同类系统中有应用。 评价:☆ ☆ ☆ ☆ ☆
方案评价
方案2,采用新材料。 优点:增加管子的强度; 缺点:难加工、恶化制作性;成本提高。 应用情况:需结合方案1或方案4、5。 评价:☆ ☆ ☆
方案评价
方案3,对管子端头采用局部热处理。 优点:增加管子端头的强度; 缺点:难加工、恶化制作性;成本提高。 应用情况:需结合方案1或方案4、5。 评价:☆ ☆ ☆
改善液压管路接头的密封设计
解决问题的流程
描述问题
系统分析 及裁剪
因果分析
资源分析
矛盾分析
效应库及 专利库
物场分析
小人法
方案评价
进树分 析
描述问题
定义技术系统名 称及其功能
问题初始情境描 述:完整描述系 统的工作原理
描述系统当前存 主要缺点在什 在的主要问题 么情况下出现
初步思路或类似 问题的解决方案 及存在的缺陷
该接头是一种新型的液压管路接头,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型,但在 使用中发生了频繁的液压油渗漏故障。
描述问题
主要缺点在什 么情况下出现
1、未装机件地面试验时,从未发生; 2 安装在飞机上,无论在地面还是飞行中,均有发生; 3 将飞机上的故障件拆下用于地面试验,仍会发生; 4 高压管的泄漏发生概率明显高于低压管; 5 铝合金管的泄露发生概率高于钢管。
评价:☆ ☆
方案评价
方案6、7,管子端头扩口、采用扩口连接方式。
优点:管子端头内部有支撑,即使采用低强度的管子 也能保证密封;
缺点:螺纹无自锁功能;整体体积、重量稍大。
应用情况:应用更成熟、广泛。
评价:☆ ☆ ☆ ☆
方案评价
决策: 根据上述分析,选择采用锯齿形内表面的管套
(方案1)及扩口连接方式(方案6、7)为主要的执 行方案。
解决问题的流程
描述问题
系统分析 及裁剪
因果分析
资源分析
矛盾分析
效应库及 专利库
物场分析
小人法
方案评价
进化树分 析
系统分析
• 组件模型
螺母
轴向压紧 管套
连接 锁紧
向外径向压紧
接头
向内径向压紧 管子端头
连接 传递振动
管子
施压 液压油
支撑
振动
机体
系统分析
通过组件模型分析,我们描述了系统中的组件都有哪些,以及它们之间的相 互关系,并得出导致渗漏可能的三个功能因素:
矛盾分析——技术矛盾
通过查找创新原理,选择适用于本项目的3号原 理:局部质量原理。
矛盾分析——技术矛盾
❖ 备选方案7
管子端头设置喇叭形扩口,将接头端头的喇叭形改为锥形,连 接后插入管子端头内部形成内部支撑。管套内表面取消凹槽、 前端设置喇叭口,管套的喇叭口压在管子端头喇叭口的外锥面。
物场分析
机械场
用TRIZ得到的创新方案 个,专利申请意向 个,其 中发明专利申请意向 个,样机验证计划 个。
学习心得
谢 谢!
采用内径略小于管子外径的记忆合金管套,安装时改变温度使其膨胀以 便于安装。
6
管子端头扩口
在管子端头设置扩口,以增加内部空间、设置内部支撑
…… ……
……
方案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