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太白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1月5日在太白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县长张建科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2012年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紧盯“四县”建设目标,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励精图治、苦干实干,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错位发展,绿色崛起,经济实力大幅攀升。
到2016年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亿元,比2011年翻了一番;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4.7亿元,是2011年11.5亿元的近4倍;地方财政收入从4900万元增加到1.06亿元,跨越亿元大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7783元和8846元,增速连年位居全市前列。
2011年县域经济监测全省排名62位,2015年排名49位,前进13位,2012年、2015年两度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前十县,县域主要经济指标纵比上台阶,横比有超越。
——扩张投入,聚力招商,投资拉动强劲有力。
依托优质资源引进优势企业,西部投资、陕西海升、四川煜群、陕西水务、宝鸡建安、太白山云溪谷等一批大企业入驻太白,进入实质性建设。
五年引进项目172个,其中亿元以上46个,10亿元以上11个,完成投资129亿元,在农业产业转型、生态旅游发展、新型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新型企业的挺进从根本上改写了县域经济发展格局,使县域经济从传统、落后、单一的结构步入现代、新型、多样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以畅通道路、振兴水利为抓手,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姜眉公路县城过境段建成通车,潘太公路全线升等改造,太凤高速破土动工,眉太高速前期启动,全县人民翘首以盼的“高速梦”即将成为现实;从根本上解决县城及周边村组季节性、工程性缺水的石沟水库启动建设,集中供热工程让居住在全省海拔最高县城的群众感受到了冬天的“温暖”。
——特色引领,重点突破,主导产业突飞猛进。
巩固蔬菜“一县一业”优势,构建菜莓互补、果药并进、农旅融合的产业新格局。
全县蔬菜面积10万亩,建成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4个,培育市级以上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家,发展专业合作组织232个,有机农产品认证77个,绿色产品认证15个;海升莓类产业示范园走出了农业转型新路子,煜群田园蔬菜观光示范园成为农旅融合新亮点。
生态旅游异军突起,建成黄柏塬、青峰峡等一批重点景区,西北地区最大的鳌山滑雪场成功首滑,历史性举办“鳌山杯”中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五年接待游客突破700万人次。
林特产业、林下经济、特色养殖迅猛扩张,药王茶挺进“陕西名牌”,云栖泉水产品打入市场,太白成功跻身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全面治理,精心构造,县域景区化精彩绽放。
从2012年起,县财政连年对全县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绿化提升注入巨资,加力推进,城乡环境面貌发生脱胎换骨式深刻变化。
拉开了66个村环境整治大会战,建成综合示范项目110个,打造精品节点81个;迅猛推进王牌景区建设,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县建成镇村垃圾填埋场66个,污水处理设施46个,改造河堤45公里,棚户区改造882户,天然气入户4960户;注资10亿元,按照风貌提升、功能完善、管理细化、文化构建四大板块,全面加强县城建设,改造外立面,建设慢行道,安装景观灯,播放轻音乐,城市品位大幅提升,荣获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一座简欧风情、现代特色、山水风韵、景色宜人的绿色新城走入全县人民生活之中,县域全域景区从幸福慢城到特色小镇到美丽乡村全面展现。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27.5%,较2011年提升近4个百分点。
——政策保底,跟进投入,民生事业保障有力。
为全县205户无依赖力量、无可靠收入、无安全住房的“三无”特困户实施暖居建房工程,把最好的房子配送给最穷的人。
落实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大举措”,建成扶贫项目312个,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46.9%下降到2016年的11%。
成功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教育强县、省级“双高双普”县,实现市级教育强镇全覆盖,太白中学本科上线率达到73.4%,比2011年净增22.5个百分点。
构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贫困人口商业医疗保险三道政策防线,有效破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五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补助30.5万人次7500余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发放1.7万人次654万元。
建立了丧葬抚恤金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
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累计发放粮食直补、公益林补助、城乡低保、残疾人补贴等各类补助资金5亿元以上。
——简政放权,锐意创新,深化改革成效显著。
不遗余力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实施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精文简会行政事项改革,向社会公开权责清单4400余项,政府职能的发挥更加贴近群众要求,干部作风的转变更加让人民满意。
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统筹城乡等多项工作走在省市前列,数百次获得市以上嘉奖,先后摘取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省级双拥模范县、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县等各项殊荣,用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忘我勤奋的工作,生动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创造了“能干事、干大事、创一流”的崇高境界卓越成效!人武、公安、审计、安监、档案、供销、科技、物价、气象、市场监管、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老龄、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实现了新的发展。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全面启动“十三五”规划,加速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
一年来,全县上下聚焦“六个致力”,推进“十大工程”,各项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一是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精准识别贫困户2879户9184人,整合各级扶贫资金2.3亿元,县财政注资1000万元,撬动信贷资金1亿元,1404户5183人建房任务基本完成。
制定10项贫困户产业扶持政策,兑现启动资金566万元,全面落实生态补偿、兜底保障等扶持资金1339万元,实现脱贫4897人,超额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二是基础设施大胆破局。
太凤高速正式开工,眉太高速启动规划设计,潘太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贯通,县城二级客运站、农村公路进村“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
石沟水库打通上坝隧洞,开挖坝肩基础,龙王河水库项目上报水利部列入计划,石头河综合治理落实了项目资金。
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7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黄柏塬景区综合开发、虢川河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重大项目成功签约。
三是城市建设持续发力。
一举推出36个重点城建项目,完成投资3.9亿元,城市建设成为全省样板。
启动太白水城,提升蔬菜公园,拉开县城北入口提升改造,推进建安城市综合体,实施欧式元素培育工程,开通城乡公交,投放观光小火车,建成免费公共停车场,推行精细化管理,景区县城独具特色,游人络绎不绝。
四是生态旅游热火朝天。
青峰峡发起创建5A级景区冲刺,黄柏塬景区实现了投资20亿的再开发,鳌山滑雪场由构想变为现实,中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开启了“旅游+体育”发展新模式,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
五是镇村特色充分彰显。
桃川镇区一体化改造成功实现,黄柏塬镇区风貌提升初步完成,靖口镇全域综合治理富有成效;柴胡山全国最美乡村、老爷岭生态旅游、六家村莓类产业示范园悄然崛起,梅湾、下白云、灵丹庙、蹇坡成为环境整治新亮点,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营造了清新整洁、舒适宜居的诗意田园,全县统筹城乡迈出新步伐。
各位代表,五年来,全县人民上下同心、勇往直前,吃苦耐劳、艰苦创业,面对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制约多的现实状况,不畏艰难、勇于担当,顽强拼搏、大胆破局,矢志不移、坚韧不拔,跨过了一道又一道坎,干成了一件又一件事,在全面奔向小康的伟大征程中创造了奇迹,开创了新局。
五年的发展给我们以震撼,给我们以鼓舞,给我们以启迪:解放思想的力量。
坚持以解放思想为统领,转观念、长见识,调思路、找措施,跳出太白看太白,剖析自身找差距,错位发展、绿色崛起的治县战略进一步优化,相继有序推出“三无户”暖居工程、县域全域景区化、打造“太白药谷”、扶贫搬迁“两年任务一年完”一系列重大决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生态化、特色化、民本化、景区化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路,取得了卓越成效,赢得了真诚赞誉。
真抓实干的力量。
坚持干字当头、真抓实干,励精图治、实干兴县,奋力抓招商、上产业、争资金、扩投资,一大批基础设施和产业化项目拔地而起,县域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极大地赢得了公信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团结奋进的力量。
找准政府工作位置,坚守政策规矩底线,形成众志成城、志同道合之势,全县思想同心、目标同向,齐心协力,事半而功倍,极大地挖掘和释放了人民群众的团结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勇于担当的力量。
紧贴县情,趋利避害,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出台了一批新政策新举措,招来了一批大客商大项目,化解了一批老债务老问题,推出了一批新典型新经验,彰显了有所作为、勤政务实的公仆本色,赢得了社会各界、县域内外的一致好评。
奋勇争先的力量。
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抢抓机遇、只争朝夕”的创业情怀,深入现场抓落实,千方百计解难题,吃苦耐劳创一流,展现了舍我其谁、后来居上的宏远抱负。
在齐心协力、紧密协作中,产业形态、经济实力、城乡面貌由量变到质变,一个崭新的太白伫立于青山绿水间,“四县”建设一步步由蓝图变现实!这是全县人民竭力尽智、奋力拼搏、艰苦创业共同的荣誉、共同的成果、共同的骄傲。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老领导、老干部,向所有驻县单位以及关心支持太白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向长期奋战在全县经济社会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探索,我们找到了破解经济发展短板的路径,但在解决具体问题上,还没有取得根本性改变,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沉重,压力巨大。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但产业链条仍不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品牌优势不明显,农产品附加值水平低。
三是干部能力建设作风建设任重道远,思想观念解放不够,本领恐慌问题仍很突出。
我们将以事不避难的勇气,主动担当的精神,求实探索的方法,扎实改进,全力提升,取信于人。
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战决胜期,也是太白加速绿色崛起,全面建成“四县”的关键冲刺期。
从发展条件看,随着“五大发展理念”的全面落实,绿色发展深入人心,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太白正处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陕南循环经济区等重大规划区内,资源优势明显,政策机遇叠加,中省支持绿色发展的力度将更大更强,太白独特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将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