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外国诗两首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2、写景诗的特点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1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2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1.比较法,对两首诗的具体内容、景物描写、语言特点、感情意蕴等方面进行比较2.引导学生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3.关键处点拨,多让学生自己用心领悟。
5 敬业与乐业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1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2讲授法,了解演讲稿的结构和特点3.关键语句赏析,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第二单元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1、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
2、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朗读练习,在朗读中受到自由、平等、和谐、和平、正义等思想的熏陶。
1、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
2、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1.引导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浪漫主义、启蒙运动的含义。
2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3讲授法,了解演讲稿的结构和特点、关键语句赏析,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2.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1.诵读感悟法。
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人物的情感和态度2.探究学习法。
讨论研讨相结合,8 致女儿的信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1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2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1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2交流探讨,回顾书信的结构和特点、关键语句赏析,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9 故乡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3.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
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2.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1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2.合作探究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10 孤独之旅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标题的含义。
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2.在研读中联系实际,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体验成长的感受;第三单元11 我的叔叔于勒1 品察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2认识“金钱置于亲情之上”的主题。
3欣赏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1品察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2认识“金钱置于亲情之上”的主题。
1.诵读感悟法。
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人物的情感和态度2.探究学习法。
讨论研讨相结合,节。
12 心声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1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2引导学生凋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并设计话题让学生讨论。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知识目标: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活思维,激发想像力,崇尚科学。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1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2.合作探究学习,感受文章内涵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 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3 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1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2.合作探究学习,感受文章内涵第四单元15 短文两篇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2.关键词句赏析,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学习鲁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增强民族自信心。
2.使学生理解篇杂文驳论方法学习鲁迅的驳论方法和讽刺艺术。
3.通过对课文中选用论证方法的分析和语言训练,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了解这篇杂文所选用的论据和所运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方式;2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如“然而这也许倒是中国的‘永远不变的人性’罢”等。
1采用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提示相结合的方法2.关键词句赏析,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引导学生比较篇杂文的异同,从而认识鲁迅杂文的特色,了解杂文的特点17 智取生辰纲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1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2.合作探究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18 杨修之死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4.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5.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1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1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2.分组讨论交流,老师点拨,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第五单元19 范进中举1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2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3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1理解对比手法和讽刺艺术2重点归纳总结对比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1以读为主了解大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2抓住中举前后对比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受文中的讽刺艺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20 香菱学诗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2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3交流讨论红楼梦的相关认识感受,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和兴趣21 陈涉世家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1.了解作者和《史记》,及人物形象。
2.了解一些词古今的不同意义。
1要利用正音、断句(读准句中停顿)、范读等方法,引导学生熟悉课文2在熟悉课文、疏通文意基础上,通过填空题,达到理解基本内容的目的。
3用复述主要内容的方法,强化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22.唐雎不辱使命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及古文知识积累,初步体会课文大意;反复诵读,读准多音字。
2.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
3.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
4.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思想品质。
5.课外拓展有关《战国策》的知识。
1.积累古文词语:谓、易、其(作语气词)、虽然、虽、休、寝、错、仓等及出自《战国策》的常见成语。
2.文章对“士”的作用的强调;选材的突出重点。
1.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读懂文章大意。
2.合作探究,理清楚文章的行文思路3.讲解法,了解战国策等相关文学常识第六单元23.隆中对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1反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参照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2分组讨论交流,老师点拨,分析人物形象3搜集关于诸葛亮的词语、对联、诗歌、故事,讲给同学听24.出师表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1.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1讲解背景和疏通文意结合,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2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思路为最终目的。
理清思路后,更易于背诵。
3讲授法,“表”这种文体的抒情色彩很浓,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着重体会。
25.词五首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1.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1反复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词,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2合作探究学习,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1 诗两首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