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作圆的关键是什么?
2.做一做(投影片§3.4B)
(1)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2)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B.你是如何作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其圆心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师]根据刚才我们的分析已知,作圆的关键是确定圆心和半径,下面请大家互相交换意见并作出解答.
[师]大家的分析很有道理,究竟应该怎样找圆心呢? 3.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投影片(§3.4C)
他作的圆符合要求吗?与同伴交流.
[师]由上可知,过已知一点可作无数个圆.过已知两点也可作无数个圆,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可以作一个圆,并且只能作一个圆.
作法
图示
1.连结AB 、BC
2.分别作AB 、BC 的垂直 平分线DE 和FG ,DE 和
FG 相交于点O
3.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圆
⊙O 就是所要求作的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4.有关定义
由上可知,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circumcircle of triangle),这个三角形叫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
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circumcenter).
Ⅲ.课堂练习
已知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作出它们的外接圆,它们外心的位置有怎样的特点?
解:如下图.
O 为外接圆的圆心,即外心.
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上,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外部.
Ⅳ.课时小结
即为点C到直线AB的距离.
它们分别是相交、相切、相离.
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
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直线与圆相离.
(2)从点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d<r时,直线与圆相交;
d=r时,直线与圆相切;
d>r时,直线与圆相离.
投影片(§3.5.1B)
[例1]已知Rt△ABC的斜边AB=8cm,AC=4cm.
(1)以点C为圆心作圆,当半径为多长时,AB与⊙C相切?
(2)以点C为圆心,分别以2cm和4cm的长为半径作两个圆,这两个圆与AB分别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分析:根据d与r间的数量关系可知:
d=r时,相切;d<r时,相交;d>r时,相离.
3.议一议(投影片§3.5.1C)
(1)你能举出生活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实例吗?
对于(3),小颖和小亮都认为直径AB垂直于CD.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师]请大家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因为直线CD与⊙O相切于点A,直径AB与直线CD垂直,直线CD是⊙O的切线,因此有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
这是圆的切线的性质,下面我们来证明这个结论.
在图(2)中,AB与CD要么垂直,要么不垂直.假设AB与CD不垂直,过点O作一条直径垂直于CD、垂足为M,则OM<OA,即圆心O到直线CD的距离小于⊙O的半径,因此CD与⊙O相交,这与已知条件“直线CD与⊙O相切”相矛盾,所以AB与CD垂直.
这种证明方法叫反证法,反证法的步骤为第一步假设结论不成立;第二步是由结论不成立推出和已知条件或定理相矛盾.第三步是肯定假设错误,故结论成立.
Ⅲ.课堂练习
随堂练习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
1.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1)从公共点数来判断.
(2)从d与r间的数量关系来判断.
2.圆的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Ⅴ.课后作业
习题3.7
(2)当∠α等于多少度时,点O到l的距离d等于半径r?此时,直
线l与⊙O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师]大家可以先画一个圆,并画出直径AB,拿直尺当直线,让直尺绕着点A移动.观察∠α发生变化时,点O到l的距离d如何变化,然后互相交流意见.
[师]回答得非常精彩.通过旋转可知,随着∠α由小变大,点O到l的距离d也由小变大,当∠α=90°时,d达到最大.此时d=r;之后当∠α继续增大时,d逐渐变小.第(2)题就解决了.[师]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当直线l与直径之间满足什么关系时,直线l就是⊙O的切线?请大家互相交流.
[师]很好.这就得出了判定圆的切线的又一种方法: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做一做
已知⊙O上有一点A,过A作出⊙O的切线.
分析:根据刚讨论过的圆的切线的第三个判定条件可知: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而现在已知圆心O和圆上一点A,那么过A点的直
径就可以作出来,再作直径的垂线即可,请大家自己动手.
即可,而由已知条件可知AT=AB,所以∠
大家的归纳、总结能力很强,能说出五种位置关系中各自有什么特点吗?从公共点的个数和
分别为两圆的切线,所以PT⊥OP
PN+∠OPO'即可
d与R和r具有怎样的关系?反之当d与R和r满足这
一关系时,这两个圆一定外切吗?
(2)当两圆内切时(R>r),圆心距d与R和r具有怎样
的关系?反之,当d与R和r满足这一关系时,这两个
圆一定内切吗?
[师]如图,请大家互相交流.
[师]由此可知,当两圆相外切时,有d=R+r,反过来,当d=R+r时,两圆相外切,即两圆相
(3)转动轮转n °,传送带上的物品A 被传送多少厘米?
在半径为R 的圆中,n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arclength)的计算公式为:l =180
n R
. 下面我们看弧长公式的运用. 三、例题讲解
制作弯形管道时,需要先按中心线计算“展直长度”再下料,试计算下图中管道的展直长度,即AB 的长(结果精确到0.1mm).
四、想一想 投影片(§3.7C)
在一块空旷的草地上有一根柱子,柱子上拴着一条长 3m 的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拴着一只狗. (1)这只狗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
(2)如果这只狗只能绕柱子转过n °角,那么它的最 大活动区域有多大?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的例题归纳总结扇形的面积公式. 五、弧长与扇形面积的关系
[师]我们探讨了弧长和扇形面积的公式,在半径为R 的圆中,n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的计算公式为l =
180
n
πR ,n °的圆心角的扇形面积公式为S 扇形
=
360
n πR 2
,在这两个公式中,弧长和扇形面积都和圆心角n .半径R 有关系,因此l 和S 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你能猜得出吗?请大家互相交流.
六、扇形面积的应用 投影片(§3.7D)
扇形AOB 的半径为12cm ,∠AOB =120°,求AB 的长(结果精确到0.1cm)和扇形AOB 的面积(结果精确到0.1cm 2
)
Ⅲ.课堂练习 随堂练习 Ⅳ.课时小结
2
·(结果精确到0.1cm)2
分析:根据题意,要求纸帽的面积,即求圆锥的侧面积.现在已知底面圆的周长,从中可求出底面圆的半径,从而可求出扇形的弧长.在高h 、底面圆的半径r 、母线l 组成的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母线l ,代入S 侧=πrl 中即可
如图,已知Rt △ABC 的斜边AB =13cm ,一条直角边AC =5cm ,以 直线AB 为轴旋转一周得一个几何体.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
分析:首先应了解这个几何体的形状是上下两个圆锥,共用一个底面,表面积即为两个圆锥的侧面积之和.根据S 侧=
360
n πR 2
或S 侧=πrl 可知,用第二个公式比较好求,但是得求出底面圆的半径,因为AB 垂直于底面圆,在Rt △ABC 中,由OC 、
AB =BC 、AC 可求出r ,问题就解决了.
Ⅲ.课堂练习 随堂练习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
探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形状,以及面积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Ⅴ.课后作业 习题3.11
三、圆心角、弧、弦之间关系定理[师]大家先回忆一下本部分内容.
1.如图在⊙O中,弦AB所对的劣弧为圆的1
3
,圆的半径
为2cm,求AB的长.
四、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
五、弧长,扇形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Ⅲ.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巩固了圆的概念及对称性;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弧长、扇形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Ⅳ.课后作业
复习题 A组
2.如图(1),在Rt△ABC中,∠C=90°,AC=12,BC=9,D是
AB上一点,以BD为直径的⊙O切AC于点E,求AD的长.
3.如图(2),AB是⊙O的直径,C是⊙O上的一点,∠CAE=∠B,
你认为AE与⊙O相切吗?为什么?
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师]还是请大家先总结内容,再进行练习.
设⊙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R、r,圆心距为d,在下列情况下,⊙O1和⊙O2的位置关系怎样?
①R=6cm,r=3cm,d=4cm;②R=6cm,r=3cm,d=0;
③R=3cm,r=7cm,d=4cm;④R=1cm,r=6cm,d=7cm;
⑤R=6cm,r=3cm,d=10cm;⑥R=5cm,r=3cm,d=3cm;⑦R=3cm,r=5cm,d=1cm.
三、有关外接圆和内切圆的定义及画法
Ⅲ.课堂练习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巩固了如何确定圆;点和圆、直线和圆、圆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
Ⅴ.课后作业
复习题 B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