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学科基础课------------------ 高等环境化学------------------课程编号:12502070200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名称:高等环境化学英文译名:Advance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学时:40 学分:2开课学期:秋季教学方式:讲授和上机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用学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内容简介:高等环境化学课程分为两部分讲授。
第一部分是在传统大气、水体、土壤与生物等环境化学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有关环境化学基本概念,深入探讨与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环境化学问题以及当前环境化学领域发展的某些新课题。
目前课程重点突出了室内环境化学问题、环境激素化学问题、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生物化学问题等。
授课中既注意到了与基础环境化学课程的继承性与提高性,也注意到环境化学研究方法与研究思维的传授与培养。
第二部分介绍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归趋,如生物富集、沉积物吸附、挥发、生物降解、水解、毒性,重点讲授定量结构与活性相关在环境化学中的应用:1、介绍有机污染物疏水性参数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定义,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化学结构的计算机表达方式,SMILES的定义和使用,ClogP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和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的计算;2、电子参数pKa、logD的计算,pKa的定义和物理意义,logD的定义、物理意义及与pKa的关系,ACD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及pKa和logD的计算;3、空间结构参数分子体积、分子表面积、分子极性表面积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分子体积和分子表面积的定义,PcModel 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及分子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分子vdW体积的快速计算方法;4、线性溶剂化能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参数的获得,分子碎片法的原理和应用,Pharma Algorithms Builder的使用及Abraham参数的计算;5、定量结构与活性相关方程的建立,介绍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偏最小二乘法、神经网络等。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不但介绍构效关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有大量的上机实验。
参考书目(文献):1.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7;2.Thomas G.Spiro Yilliam M.Stigliani,Chemistry of the Environment(second Edition),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3.俞誉福、叶明吕、郑志坚编著,环境化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1997;4王连生编,有机污染物化学,科学出版社。
------------------ 环境生态学理论与方法------------------课程编号:12502070200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理论与方法英文译名:Environmental Ecology学时:40学分:2开课学期:秋季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闭卷考试适用学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内容简介:课程内容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
宏观部分重点是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介绍人类在自然景观破碎化中的作用和生态系统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等内容;微观部分主要介绍分子生态学和自由基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
参考书目(文献):1.《环境生态学导论》,盛连喜等,高教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2.《分子生态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祖元刚等,高教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3.《自由基生物学的理论与应用》,方允中等,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4. 《植物分子生态学》,阮成江等,化工出版社,2005年。
------------------ 环境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课程编号:125020702003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名称:环境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英文译名:The environment Geography Theoriesand Method学时:40 学分:2开课学期:秋季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用学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内容简介:环境地理学是介于环境科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本课程主要研究当前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反馈作用。
研究污染物质在地理环境中(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的迁移、转化和运动规律,建立适当的环境质量模型,进行环境质量预测和规划。
第一部分讲授内容:环境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内容,环境地理学发展过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环境地理学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对生态环境空间异质性研究的主要理论及研究进展,空间异质性的定量刻画方法,空间统计学(包括地统计学)方法应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其生态环境学涵义,引导学生关注尺度(幅度和粒度)变化对空间格局指数的影响等;第三部分讲述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施。
参考书目(文献):1.朱颜明等地理环境学导论科学出版社, 2002;2.郑度等环境地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3.王政权. 地统计学及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科学出版社.19994.王学军等土壤微量金属含量的空间分析:科学出版社.2005.5.左玉辉. 环境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6.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编号:12502080200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名称:工程流体力学英文译名: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学时:40学分:2开课学期:秋季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闭卷考试适用学科: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内容简介:本课程介绍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内容包括流体力学基础:流体静力学——包括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式,力函数等压面,重力作用下流体的平衡方程式。
流体中压强的表示方法,平衡方程式的物理意义,流体测压计原理。
重力和其它质量力联合作用下流体的平衡。
静止流体对平面壁、曲面壁的作用力、压力体。
浮力原理、潜体与浮体的平衡和稳定。
流体运动学——包括研究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恒定流动和非恒定流动,流体的基本概念,流体的连续性方程,流体微团的运动分析,有旋运动和无旋运动。
理想流体动力学——包括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式,伯努利积分,欧拉积分,拉格朗日积分,重力作用下的伯努利方程及意义。
粘性流体动力学——包括粘性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式,G-S方程的伯努利积分。
重力作用下实际流体微小流束伯努利方程式。
缓变流动及其特性,动量和动能修正系数,粘性流体总流的伯努利方程、动量方程。
相似原理基础——包括流动力学相似条件,粘性流体流动的力学相似准数,决定性相似准数,量纲分析方法。
流动的阻力与损失——包括阻力的两种类型,粘性流体的两种运动状态,圆管中的层流和紊流,间隙中的层流。
沿程损失系数的实验研究。
局部阻力与损失计算,流动损失的叠加。
薄壁小孔口及圆柱外伸管嘴的出流。
管路的水力计算——内容包括短管、长管的水力计算,串、并联管路的水力计算,复杂管路的水力计算,有压管路的水击。
参考书目(文献):1.《工程流体力学》莫乃榕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工程流体力学》陈卓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3.《液压流体力学》金朝铭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4.《流体力学基础》王致清主编,哈工大出版社,1987。
-------------------- 污染控制技术--------------------课程编号:12502080200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名称:污染控制技术英文译名:Pollutants Control Technology学时:40学分:2开课学期:秋季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用学科: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基础、原理、方法及工程应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环境工程中各类污染物控制的设计方法、原则及理论计算,对学生从事环境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内容包括:微污染水源水的生物预处理、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在废水处理、大气治理及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污染物的生物去除原理、技术与方法及工程应用;污染物的预防技术与方法及工程应用;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原理、技术及工程应用;生物修复技术及工程应用;生物能源技术原理、设备及工程应用;污染物生物检测与评价技术及工程应用。
参考书目(文献):1.《污染控制微生物学》任南琪、马放等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环境生物技术》马放、冯玉杰、任南琪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 城市规划理论问题---------------------课程编号:12502090200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名称:城市规划理论问题英文译名:Urban Planning Theory学时:40学时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春季开课形式:讲授考核形式:闭卷考试适用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内容简介:讲授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基础理论。
探讨城市规划过程中理念的发展,同时,研究城市规划与社会变革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引导性规划的政策分析,以及规划在公共利益与城市开发中的其他利益之间的协调问题。
参考书目(文献):1.鲍世行:《城市规划新概念、新方法》,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2.邹德慈:《城市规划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3.[德]G.阿尔伯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概论》,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编号:12502030200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名称: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英文译名: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Development学时:40学分:2开课学期:秋季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用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土地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地理学内容简介: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讲述人类、环境与生态系统问题、当代资源和环境问题,了解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理论与评价方法;介绍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与实施途径以及相关的政策调控手段;结合国内外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与区域性实践课题。
参考书目(文献):1.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牛文元:《可持续发展导论》,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承继成、林珲、杨汝万:《面向信息社会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