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会计工作所处的经济环境十分复杂,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而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主要是为了让会计实务中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时能进行正常的会计业务处理,而对会计领域里存在的某些尚未确知并无法正面论证和证实的事项所作的符合客观情理的推断和假设。
它是为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基本假定。
知识经济的来临,使会计环境发生了变化,对传统的会计实体假设产生了巨大冲击;本文主要从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环境;会计基本假设
目录
一、引言 (1)
(一)会计假设的意义 (1)
二、会计基本假设 (1)
(一)会计主体假设 (1)
(二)持续经营 (2)
(三)会计分期 (2)
(四)货币计量 (3)
三、结语 (4)
参考文献 (5)
对会计基本假设的认识
一、引言
货币计量假设为各种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研究出发点,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会计假设虽然有人为假定的一面,但是并不因此影响其客观性。
事实上,作为进行会计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步认识,总结而形成的,绝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或简单武断的规定。
离开了会计假设,会计活动就失去了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础,会计工作就会陷入混乱甚至难以进行。
众所周知,现行的会计基本假设是与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环境基本适应的,但知识经济的来临,使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日趋复杂化、多元化。
因此,当前财务会计只有及时完善、创新某些理论方法体系,才能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的决策参考作用。
二、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假设
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会计主体的范围很明晰,一般表现为独立核算的企业,也就是"实"的空间。
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日益多样复杂化,会计主体的典型形态企业变得越来越模糊。
一方面,在网络化的经济中,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其外延不断延伸,产生了¨虚"、"实"两个并存的空间。
佣上公司N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物理空间"的概念,构成了"媒体空间",使得一项交易可在瞬间完成,拓展了会计基本假设的领域。
另一方面,许多上市公司拥有多个子公司,而每个子公司又有许多合资企业、关联企业和联营企业。
这些企业之间的松散联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兼并等手段整合,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解散联盟。
如何界定这些实体的外延,如何核算和管理这些不确定性的实体;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显得无能为力。
因此在市场变化日益剧烈的情况下,为了尽量避免和减少经营风险,提高经
济收益,企业和其他报表使用者却不仅会需要企业过去的信息,而且需要未来的信息。
为了满足这些日益迫切的信息需求,会计人员必须突破传统的会计主体,将会计主体延伸到企业外部去才能顺利获取所需信息。
新环境要求我们必须将企业主体观转变为信息需要者的主体观。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除非有反面例证,否则就能够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将无限地经营下去,即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再面临破产清算。
因为只有这样,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才能得以进行,企业资本才能正常循环周转,会计才可以根据历史成本来确认清算价格,计量企业资产要素,也将按照预定的目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被消耗、售卖等等。
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竞争愈来越激烈,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
据统计,美国高技术企业工发成功率只有10%-20%,某些高技术项目的成功率甚至在3%以下,而这些项目的开发费用一般数目巨大。
如此高的风险率,企业面临倒闭、清算的威胁可想而知,持续经营假设由此受到冲击。
另一方面,并购将成为一种趋势,使会计个体被兼并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
企业通过并购扩展规模,逐步实现现代企业制度演进,并且转移重心,集中发展“阳光”产业,从而使企业在极短的时间内聚集发展所需资金、规模。
这使得持续经营假设又一次受到挑战。
另外,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更新、扩散的速度很快,经济活动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上实体”经营活动的“短暂性”,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的特点,决定了持续经营假设已不能适应,而必须代之以破产清算与破产期间假设。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缩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会计分期假设本身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种补充,它与会计管理职能直接相联系。
要计算期间损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主要是通过报表,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利于生产经营。
但是人为的划分区间和“待摊”“预提”费用等,必然会导致客观经济现实与会计反映
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成为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即会计期间的划分将不可避免引起会计信息的部分失真,这是会计分期假设本身固有的缺点。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以年度为期的会计分期假设将受到冲击。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均规定会计年度为公历年度,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内部管理会计将向战略管理会计转变,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朝着多层次、多元化方面发展。
就时间上而言,不同管理主体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因此,会计分期应以它们的需要为基础,决不能整齐划一的以日历年度为标准。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为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
在使用货币计量时,必须附带两个假设:(1)货币的币值不变(或稳定);(2)币种的惟一性假设。
它利用通用的货币计量单位进行全部的计量活动,计量结果可以相加、相减、相乘、相除,从而得到会计报告,并能够对其做进一步的分所。
然而,很多影响企业的活动很难或无法用货币来计量。
企业成员或雇员的知识和技能都有很高的价值,但是,却无法用货币对其准确计量。
客户的忠诚能保证企业的未来收益,但是在过去的报表中只反映了过去已实现的收益。
虽然会计中使用了货币计量概念,但经理人也不能期望从会计报告中获得企业各种要素的全景图。
另一方面,在货币计量的背后隐含着币值不变的假设。
东南亚金融危机所致的一些国家的货币大幅度贬值,便是佐证。
会计业务中常常将不同时点的货币金额进行汇总比较,这是以币值不变为前提的,这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持续通货膨胀的冲击,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在已诞生了通货膨胀会计。
三、结束语
知识经济的来临,使会计环境发生了变化,对传统的会计实体假设产生了巨大冲击,因此,当前财务会计只有及时完善、创新某些理论方法体系,才能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的决策参考作用。
会计假设作为会计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会计文化的构建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持续过程,必须不断克服会计文化自身的不足,实现其向更高形态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孔庆林.“论基本会计假设”[M].中国农业会计,1995(9).
[2]陶德言.知识经济浪潮[M].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7).
[3]黄进.“美国企业并购潮流的启示”,港澳经济,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