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河落九天。 2、《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
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
“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千里可共、能够把心儿 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 格的高洁。
(为何托与明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 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 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简要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随君直到夜郎西!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
意象杨子花 规: 啼离 鸣散 :、 离漂 愁泊 别,恨如,友与友人人的分身离世的;痛苦
赏析:首句写景,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
规啼”的景象,点明时令是暮春时节,更包含了 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渲染了哀伤、凄楚的气氛, 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烘托了诗人悲痛的心情, 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曹操故事
误杀吕伯奢 望梅止渴 煮酒论英雄 割发代首
曹操名言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诗歌大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
自大海的胸中。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
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
观沧海
曹操
叙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诗开
如 其
主题: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
交融;
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
(2)浪漫主义写法,客观事物人
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格化,抒情更强烈,更深沉。
翻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 首诗寄给他。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停地哀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五 条溪水;
古体诗
古诗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绝句(四句)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近体诗 五言律诗
律诗(八句) 七言律诗
闻:听到,听说。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遥:遥远 此寄:这首诗篇。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 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意象:杨花,飘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主题: 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同情、关切、 安慰之情。)
写作特色: (1)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2)浪漫主义写法,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 更强烈,更深沉。
李白诗歌
1、《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
阔 ,
写景
人气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
实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静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动景
虚景 想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博大胸怀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建博 功大 立胸 业怀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旨这:首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
表现手法
,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 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 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 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 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和命运的关 心之情。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 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 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
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 关切。 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 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寄情明月,托月送友) 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 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 怀念和同情。
闻道龙标过五溪。
赏析:此句直接叙事。“闻道”,表
现诗人对友人的关心。“过五溪”,见 被贬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表现出诗人 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同情与关 心。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愁心: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 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 前行的一片深情。
2.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2020/9/18
四言体乐府诗
Hale Waihona Puke 2020/9/18诗歌大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的奇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诗歌大意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 的树木,丰茂的花草。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 (似要将宇宙吞没。)
子规,离愁别恨
[唐]李白
七绝
韵脚 押“ i ”韵
渲染了哀伤
写景 杨花/落尽/子规/啼,
、凄楚的气 氛,奠定全 诗伤感的基 调,烘托了
叙事 闻道/龙标/过/五溪。地僻路远,同情关心
抒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寄情明月, 托月送友
想象新奇
诗人悲痛的
心情,寓情 于景。
拟人
写作特色: (1)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情景
2020/9/18
李白,唐代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陇 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人。他是我国文学史 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与杜甫齐名,世称 “李杜”,还有“诗 仙”之称,著有《李 太白全集》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 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被后 人誉为“七绝圣手”。天宝初年,李白在长 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 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 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 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 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 友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