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论物理学和宗教哲学描述着同一个世界

理论物理学和宗教哲学描述着同一个世界

理论物理学和宗教哲学描述着同一个世界-3
分类:散文图片 | 标签:散文医学哲学文学艺术
2010-10-07 08:22阅读(505)评论(0)
自然科学和宗教哲学在研究同一个世界的方法上是非常不同的,自然科学把缤纷复杂的现象还原于共同规律性的质朴和简单,而宗教哲学忽略于细节和深刻,把纷杂归于一种宏大的整体,把因果归于一种天然的信仰。

理论物理学和宗教哲学
描述着同一个世界 -3
(三)科学的还原论和神学的整体论描述的是同一个世界
物质在我们所熟悉的四维世界里是具体的实在,或者是场是能量,有形象或者有质量,可以去研究它的构成和变化。

而精神和灵魂也在我们的四维世界里确实存在,但是无形体,无质量,无能量,没有构成,不可分割,然而却又无可质疑地是一种存在,而且是更伟大的存在。

因为他可以去逻辑想象物质世界里没有的东西,去逻辑构建过去和未来;精神还可以通过脑去驱动物质,去改变世界。

你的精神和灵魂掌控着你的一切情感,驱动着你去创造,但是灵魂在哪里,但是他存在,她确实存在。

如果你接受这一点,那么为什么却无法理解有一种更伟大的存在,创生和驱动着我们的世界呢。

像细胞组成着人体一样,每一个人的灵魂组成着上帝,组成着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绝对精神。

如果你认为这不可能,那么可以拿出反驳的证据。

正如同前面谈到的无限一样,如果你只是用你所知道的那一点知识去理解你还不知道的世界,那永远是“不可理解”,然后去睡觉。

而如果你接受新的知识,可能目前只是假说、是推测,我们所探索的世界就会变得可以理解,哪怕只是暂时的一种理解,等待检证。

固守你非常可怜的有限的经验,会使你变成反动派;所谓探索世界就是要去讨论、去证明、去接受原来的“不知道”和“不可理解”。

一定可以数得清的那么多的质子、中子和电子有序组成了人体,于是就有了灵魂,可以去赞美大自然的瑰丽和物质世界的神奇了。

宇宙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都是一样的,那么在另一个车间里,依照人体的信息图纸,再组装出一个同样的人体来,是不是可能呢。

理论上来说这是可行的,而且,真正时空隧道实现的方式应该是这种原理。

那么这种物理克隆出来的人体会不会和真实的你具有一样的精神和思想、情感和意志呢,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但从生物克隆的实践来看,这是不行的。

然而我们物质世界里的物品,同样的制造就会生产出同样组构和功能的产品来。

这怎么解释呢,仿佛还有一种违反经验的可能,那就是精神和灵魂是注入的,上帝之手注入的。

在四维世界里你看到克莱因瓶的颈部和体部是相交的,而在五维的世界里你会看到克莱因瓶完全没有相交的
连续性。

会不会在六维的异度空间里可以看到精神和灵魂,而物质变成了虚无缥缈的存在;在十一维的宇宙空间中,我们会惊叹于宇宙全景的绚丽和华彩,惊叹于我终于看到了上帝,绝对精神的无所不能无处不在。

如果没有绝对不可能的证据,那就是有可能。

荷兰艺术家埃舍尔作品
莫比乌斯台几
莫比乌斯装饰
双莫比乌斯环
克莱因瓶
谐函数超圆体
超圆体艺术构想
莫比乌斯建筑
自然科学和宗教哲学在研究同一个世界的方法上是非常不同的,自然科学把缤纷复杂的现象还原于共同规律性的质朴和简单,而宗教哲学忽略于细节和深刻,把纷杂归于一种宏大的整体,把因果归于一种天然的信仰。

例如人类的心脏,宗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类,当然就包括了你跳动的心脏;而医学的组织胚胎学则要说明心脏是如何一个腔、一片膜地生成的。

读过心脏的胚胎发育过程吗,去读一读吧,洋洋大篇却受益匪浅,那程序的复杂和精准让我相信了上帝的存
在,相信了上帝的无所不能。

当人胚发育到 18 – 19 天时,中胚层的生心板开始中央变空,形成一对管状结构,同时于背侧出现系膜,将心管悬吊于心包的后壁,完成任务后系膜渐序消失。

心管开始于胸腔内U 型折叠、 S型折叠,逐渐膨出心房、心球和心室的摸样,同时管壁分化形成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开始铺设心脏本身的供养血管系统,防卫淋巴系统和神经纤维。

尔后,心内腔开始突起成嵴、成膜、成隔,对接融合,分割心脏成房、室系。

心管的两端则在伸延、分支,形成复杂的肺循环和体循环两大管道系统。

当左右心室的室间隔最终对接,室间孔闭合时,恰肺动脉与右心室连通,主动脉与左心室连通。

尚需在房室界面上内膜同期增殖,构建完成二尖瓣和三尖瓣,在动脉与心室的流通界面方向正确地构建形成对接
的半月瓣。

当血流通过时,打开毫无阻力;当血液返流时,严丝合缝地阻断血流。

一生 30 亿次的心脏搏动,不能出任何的差错,这是多么杰出的程序设计和工艺制作水平呀。

难道能认为这是一种随意性的选择吗,难道你就是不相信有一只上帝之手在掌控着世界吗。

我比较傻,我相信。

在学完了医学院以后,人体所有结构之精确和功能之完美让我折服,心生敬畏。

也是在学完了医学以后,还没有找到一本书讲述脑组
织的分子和原子是如何产生出了精神和灵魂,这更加令我匍匐敬畏。

伟大的人很少,但他们的思想或创举改变了历史和人类。

他们一定和蚂蚁一样众多的群人有着什么不同,说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不过他们更加勤奋努力,更意志坚定,这似乎不是很完满的答案;这是社会励志性的鼓励,不是生命科学的回答。

医学家很努力也很坚定地一直在寻找着什么,他们试图在大脑的重量、结构和功能方面能够发现一些伟大的大脑和只使用傻瓜相机的脑组织之间一定应该存在的不同。

显然,这是很费力气的一件事儿。

神学家则认为,伟大的人是上帝的使者,或者是对于选择灵魂的精神的输注,是上帝对于人类的给予或者是救赎,通过伟人来修正人类,不要误入歧途,要消弭原罪。

他们的这种解释世界的方式,就相对比较简洁。

世界上最伟大的大脑,应该是爱因斯坦了。

两种可能,一是他父母的特殊制造;另一是上帝的选择,即便是绝对精神的注入,仿佛也会有一些物质结构上的依赖。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医学院的托马斯·哈维教授,清楚地意识到这项科学研究的意义。

1955年4月18日,凌晨1点15分,爱因斯坦因动脉瘤破裂在那里离世,哈维是大学医院的病理科主任,负责尸体的病理检查和处置。

哈维与爱因斯坦的长子汉斯协议,允许取出大脑进行研究。

汉斯的条件仅为研究的成果要在科学期刊上发表,贡献于社会和人类。

哈维将爱因斯坦的大脑切成了240 片,按照部位标识,分装在了10 个组织切片盒内。

哈维教授希望
世界上负责任有威望的科学家共同来进行研究。

三个月后,宾夕法尼亚大学脑解剖专家凯拉教授的团队和实验室初步认为,从大脑皮层的厚度、面积,脑组织的结构和重量来看,爱因斯坦的大脑与常人并没有甚么显著的不同。

另一位神经医学专家奇默曼也获得相似的结论,爱因斯坦的大脑仅是显得更少一些退化的迹象而已。

例如,爱因斯坦的脑重为1230 克,出乎
科学家们的想象,仅为1230 克,因为这低于正常男
性的平均脑重量。

许多天才的脑组织重量都是远高于均值的。

比如俄罗斯文学家屠格涅夫,他的脑重量是2012克。

那么,会不会在结构上有些特殊,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在继续。

近期,美国弗洛里达州立大学的迪安·法尔科研究认为,爱因斯坦的大脑的顶叶面积较常人要多出15 %,而这个部位的大脑皮层是与空间想象、视觉意识和数学的能力相关的。

法尔科还发现了许多
山嵴状和凹槽状的特殊结构,是为罕见。

然而这似乎依然不是天才的原因。

从遗传基因来看,爱因斯坦可能也不优于常人。

在大学期间,爱因斯坦曾与一位塞尔维亚裔的女生马里奇相爱同居,后来有了一个女儿,叫利泽尔。

医生告诉他们说,孩子很可能是先天性愚型,发育迟缓、眼距为宽、低鼻梁,那真是这对年轻人的不幸。

事实上,我们连普通的脑组织是如何产生精神和
思维的、质子中子和电子有没有灵魂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理解天才的创造呢。

这一类的研究注定没有成果,大脑的功能是那么地抽象而神秘,难于像物质研究一样地去量化和运用数学的方法,而基本的组织结构却又是非常的相似。

显然,我们还没有发现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联系的关键,我们似乎缺少一种超乎传统的理解和有效的研究方式,我们需要祈祷,人类需要另一个爱因斯坦的大脑。

胚胎发育24天后心脏开始跳动
质子中子和电子有没有灵魂
爱因斯坦大脑研究的报告
人体是大自然的杰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