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穿刺活检

肝穿刺活检

刺伤或划破其他内脏器官:多因穿刺点选择过 高或过低,或遇移位的脏器。如术前做B超检 查,搞清肝脏与其周围脏器的位置关系,则可 避免发生。
.
6
术前准备
测定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 小板计数。
检查血型,以备必要时输血。 术前3日肌注维生素K,每日3—8mg 。 训练呼吸运动,以取得患者穿刺过程中的合作。 术前常规禁食12小时。 穿刺前1小时给镇静剂,口服安定2.5mg,或
.
13
粗针组织学活检
Tru—cut针活检 当针尖到达靶标前缘时,立 即固定针鞘,将带槽的针芯插入靶标内,抵达 合适的深度后将其固定,继而再推进针鞘。在 屏气状态下拔出活捡针。
Vacn—cut针活检 将针刺向靶标前缘,一边提 拉针芯,一边将针鞘插入靶标深部,至合适的 部位后,旋转针体,使嵌入针鞘内的组织与周 围肝组织断离,然后迅速退出穿刺针。
织芯,使在纸片上呈直线状,尽量避免卷曲碎
裂。每例需取样3—4次。把标本连同纸片置于
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液中固定4小时后,取出组
织块,按微小标本切片染色法进行脱水、包埋、
切片、染色。
.
12
粗针组织学活检
常用Tru—cut针、Vacn—cut针、秦氏槽 式活检针。
用尖头手术刀在局麻后的皮肤穿刺进针 点上切2mm长小口。将活检针插入皮肤 切口内,患者屏气,在超声引导下将活 检针刺人深部组织,直至肝内靶区,然 后按所用针具的不同要求,进行具体的 活检操作。
.
2
适应症
不明原因的肝脏肿大及黄疸。 全身性疾病疑有肝脏受累,如肝结核、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对肝炎进行诊断、分型及判断治疗效果。 确定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
பைடு நூலகம்
.
3
禁忌症
凝血功能障碍 中等量以上腹水 右侧胸腔感染 肝包囊虫病、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脏浊
音界明显缩小者 位于肝脏表面的肿瘤穿刺宜慎重 患者不能合作者
.
11
细针组织学活检
按针吸细胞活检的步骤先将引导针自探头引导
器穿刺腹壁于腹膜前停针,嘱患者屏气不动,
迅速将活检细针经引导针刺人肝脏,在肿块的
边缘停针,提拉针栓后迅速将针推入肿块内
2—3cm,稍停顿1、2秒钟后,旋转针身,以离
断组织芯;也可以边旋转边切入肿块内,最后
出针。把针尖置于一条消毒滤纸片上,推出组
把针杆内的吸取物迅即推置玻片上,作肉眼观察后, 作均匀推片,立即用95%酒精或酒精乙醚混合液固定, 染色后作镜下细胞检查。
.
10
细针组织学活检
组织活检细针大致分两类 一类是配套抽 吸式活性针,其特点是切取组织过程带 有负压。有21G—23G供选用。另一类是 活检中无负压的切割针,单纯依靠针杆 上的侧槽或钩孔获取组织块,国产的如 秦氏针,一般用2lG的。为了不因阻力大 而使穿刺针偏离方向,应采用引导针将 穿刺针顺利地导过皮肤和腹壁。
.
4
并发症
出血:为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引起死亡的主要 原因,多系肝癌患者,或因操作粗暴,配合不 好,穿刺针划破肝内较大血管。
胆汁性腹膜炎: 是较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多 因划破高度淤胆的肝脏,或刺中因肝脏萎缩变 形而移位的胆囊。如果针刺方向指向剑突下前
腹壁,则不易刺破胆囊或胆管。
气胸和胸膜反应: 如果穿刺点太高,或肺气肿
穿刺点选择 1、选取最短途径;
2、使穿刺针经过一小段正常肝组织;
3、避免穿过肺组织,胸膜腔和胆囊;
道;
4、在肋缘下进针时,避开胆囊和消化管
5、病变所在较深时,应注意避开大血管。
消毒
用穿刺探头确定穿刺目标,确定穿刺进路,在最后确 定的穿刺部位进行局麻。
.
9
针吸细胞学活检
调整穿刺头上所标导向角度,使之与监视屏上引导线 的角度相一致。
测量进针深度,将此深度加上探头高度,在穿刺针上 用深度保险器作一停针深度标记。
固定探头,嘱患者暂停呼吸,迅速将穿刺针沿探头引 导器插入肝脏,应特别注意针尖在肝内的位置,确保 穿刺针沿引导线方向进入肝脏。
拔出针芯,接上10—20ml干燥针筒,在保持5—l0ml负 压状态下进行吸取。针吸时令患者屏气,轻捷、准确 地将针在病灶内作小幅度上下移动2—3次,先缓缓放 开针筒去除负压,再将针拔出。
肌注安定10mg。 准备好穿刺探头、穿刺针、穿刺消毒包,消毒
超声耦合剂和组织固定剂(如4%甲醛、组织化 学液等)。
.
7
操作方法
针吸细胞学活检 细针组织学活检 粗针组织学活检
.
8
针吸细胞学活检
采用细针穿刺,一般22—23G型号的针,没有绝对禁 忌症。
体位 根据病灶所在部位,可取仰卧、侧卧位、右前斜 位。
秦氏槽式针活检 操作与Vacn—cut针相似。
.
14
术后处理
患者平卧,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 术后监测脉搏、血压。 适量止血药和抗生素。 有腹腔内出血应即请外科医师协助处理。 对症去痛等。
.
15
肝穿刺活检
.
1
经皮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简称肝穿活检Liver Biopsy)自从1880年由Ehrlich首先应用于糖尿病肝 糖原含量研究以来,因其简单,可在床边操作, 且可获组织学诊断,故已成为临床医生诊断肝脏 疾病常用的手段。在B型超声仪问世之前进行的 肝穿刺往往是盲目的,自超声技术应用以后,尤 其是在1972年Holm和Goldberg发明穿刺探头以来, 超声引导穿刺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显著 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减少了并发症。CT技术引 导穿刺,使活检更趋准确、安全。
致肺肝界下降,可刺破肺脏造成气胸,比较少
见。胸膜反应则较多见,表现为胸腔少量积
液.2—3日即可消失,不遗留胸膜肥厚和粘连。
.
5
并发症
局部疼痛: 是肝穿的最常见合并症,但大多轻 微。疼痛部位多在穿刺局部,亦有放射到右肩 者,持续时间较短,很少需要用止痛药。
腹水外溢
感染:只要操作时消毒严密,一般不会发生感 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