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超人--优秀课件
遇路
蘧公孙
选 家
路
遇
马二 先生
式
范进
荀 玫
王惠
录选
周进
《儒林外史》的整体结构
• 结构:首尾呼应的回环式结构,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可 以看做是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第 56回借“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应, 浑然一体。
• 内容:共56回,第1回为首,2-55回为主 体,第56回为尾。
奇人杜少卿
• 出身世家,为人正直; • 淡泊功名,背弃科举; • 生性狂傲,蔑视权贵; • 恣情任性,倡导自由; • 尊重女性,倡导真情; • 遵守孝道,忧国忧民; • 遭人非议、苦闷孤独:
杜少卿有真儒之操守,而无贤人之迂腐;具名士 之潇洒,而无狂士之荒诞。体现了作者对儒林、对人 生的新思考,对士人新境界的追求:传统儒学精华与 时代新精神的融合。
晚清四大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吴敬梓 《聊斋志异》 蒲松龄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jiǎn]人 《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字宝嘉)
一、关于作者
吴敬梓(1701-1754),字 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 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
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父亲是一 个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知识分子, 对吴敬梓的思想有一定影响。吴 敬梓不善于治理家业,又喜欢慷 慨资助别人,与朋友歌吟豪饮。 父亲死后不几年家产便变卖殆尽。 他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 直不利,到三十岁还没考上举人。 家业荡尽,功名又无希望,被族 人视为败家子,于是迁居南京, 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生活相 当贫困。
市井四奇人
• 季遐年 买字为生,且以此其乐;
市
• 王 太 买火纸筒为业,又棋技高超;
井
• 盖 宽 开茶馆谋生,以画画为乐;
奇
• 荆 元 身为裁缝,以弹琴自娱。
人
他们谋生有道精神充实;不慕荣华,
安贫乐道;人格高尚,自重自尊。体现
了作者在真儒、奇人两类士人理想追求
破灭后,对士子人生道路、人格范式的
新设计;但作者还是无可奈何其毁灭的
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 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 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 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 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 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社会问题小说。小说假托明 代,实写清朝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 和生活。作者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 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 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小说成为中国古 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也使作者吴敬梓成为中国文 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4.真儒贤人奇人
这些人物是根据作者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理想设计出 来的,体现了他对于理想人格的探求和改造社会的理想。
从三十一回起,作者理想中的人物依次登场,如:虞博士、庄 绍光、迟衡山等,他们重文行出处,有真才实学;蔑视权贵,淡薄 利禄;鄙视八股,向往真儒。吴敬梓主张以“礼乐兵农”的实学取 代空谈性理的理学,以“经世致用”的学问取代僵化无用的科举时 文。这类人物是作者心目中非常尊重的“真儒贤人”。体现了作者 对八股取士、理学教育造成的儒林学术空疏、歪曲儒学真典现象的 思考。作者虽厌弃八股,但以复古寻求出路,连作者自己也觉得有 些迂腐,他笔下这类人物也表现出迂腐的特性。
吴敬梓饱尝了 世态炎凉,逐渐认 识了八股科举的腐 朽糜烂,产生了厌 弃功名富贵的思想。 广泛的交游,长期 同官僚、政客、名 士之流的周旋,使 他对官场的腐败, 儒林的堕落,有了 较深刻的认识。
吴敬梓纪念馆 (安徽全椒)
二、《儒林外史》的内容及主题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全书正是以 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 精神状态。
关心个体命运的人,读出了生动的灵魂解剖、焦灼 的精神拷问……
于是,有人把《儒林外史》看做一幅儒林群丑 图,有人视之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也有 人从中读出了士子心灵漂泊的悲凉。
主题:反科举,揭露儒林群丑。
三、《儒林外史》的结构及内容
……
串
严贡生
娄府二 公子
匡超人
“
糖
长兄
表 叔
资 助
葫 芦 ”
严监生
结局。于是,积极的探索热情与无可奈
何的失望情绪变主宰了作者的心灵,弥
漫在《儒林外史》艺术世界之中。
《儒林外史》全书共五十六回, 其中作者用了五回写匡超人,要 了解匡超人的故事,先要看看前 几回作者所塑造的匡超人的形 象……
匡超人是温州府乐清县人,他原本 是一个农村少年,自小上过几年学,因 家贫无力读不成了,跟一个买柴的客人 到省城帮忙记帐。不料客人折本倒闭, 匡超人不得不靠给人拆字混日子,这时 他才二十二岁。匡超人本是一个事亲孝 顺,勤劳好学的农村青年,吴敬梓在小 说中细致的描写了他一步一步走向人格 沦丧,灵魂堕落的过 程。匡超人思
《儒林外史》成书于作者50岁以前。这部长 篇讽刺小说共56回,刻画了100多个人物,但 并无一个中心人物做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 成的长篇小说。
▪鲁迅:“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儒林外史》的主题是复杂的,它有着无数种解 读的可能:
关注制度的人,读出它对八股取士的批判;
关心历史的人,读出了民族家国兴亡的沉痛思虑;
因为匡超人事亲孝顺,而且勤学上进,被知县李本
瑛发现,感其嘉行,提携他中了秀才,岂料李知县被人 诬告,可能累及匡超人。于是他来到杭州躲避风头。匡 超人到了杭州,便与一班假名士交往,这段时期是他一 生中的转折时期。这些名士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取得功名 进入仕途,于是就想找一条“终南捷径”:刻诗集,结 诗社,写斗方,诗酒风流,充当名士。这些人表面上潇 洒风流,但骨子里忘不了功名富贵。他们假托无意功名 富贵自以为清高,意图侥幸能够名利双收。而匡超人初 到杭州后,就卷进了这帮“名士”之中。受到他们的影 响与熏陶,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人品开始受到污染,思 想开始蜕变。于是匡超人主动地加入到这群名士中,参 加了“西湖诗会”,也想从中获取些好处。可见此时的 匡超人已是被名士群所同化。
自私蛮横 ——逼妻下乡(第4段)
虚荣无耻 ——停妻再娶(第5-6段) 虚伪无情 ——拒看潘三(第8段) 厚颜无知 ——吹嘘自己(第9段)
结合课文说
明匡超人是如何 为自己的无耻行 为开脱辩解的?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为自己开脱辩解
对待家人 的态度
2.所谓“名士”
这最初是一帮热衷科举的名利之徒,但或 者科场败北,或者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登入仕途, 转而清高,于是就效法古人,结诗社、写斗方、 附庸风雅,充当名士。其实全是一些毫无真才实 学,甚至连八股文也写不好的庸才。如娄三、娄 四公子、杜慎卿等。他们故弄风雅,其实空虚做 作;明明是趋势之徒,却伪装不叩权门;明明是 不学无术之徒,却故弄风雅。表面上风流不羁, 实际上却是借此邀声盗名,“曲线”获取功名富 贵。因此,闹出无数愚蠢自嘲,使人发笑,也使 人憎恶之行经。
3.官绅 官绅似乎并不是儒林中人。但是读书人 科举成功,入了仕途,也就成了官;在乡士 绅,凭着手中的钱财,捐个监生、贡生的功 名,也就摇身一变,成了儒林中人。这类人 物,出仕多为贪官污吏,在乡则为土豪劣绅。
严贡生、严监生兄弟
严贡生、严监生兄弟
到死还惦念灯草的严监生
二严则是在乡绅士的代表。两人是一母同胞,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严 监生是有名的吝啬鬼,“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当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 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临终时,为了灯油里有两根灯草,死不闭眼。 他空有数十万家财,“时时忧贫,日日怕事,并不见其受用一日”。而他的 大哥严贡生,“举家好吃,绝少家教,漫无成算”,与严监生丝毫不同。更 可恶者,严贡生在乡里横行霸道,肆意欺诈。先是诈邻人之猪,致人腿折; 接着又为一纸并未付款的借约索要利银;后来为了赖掉船费,挖空心思设计 了圈套,用几片云片糕,故意丢在舵工顺手的地方,诱使舵工吃掉,上岸时 诈称那是他花几百两银子买的“药”,要写帖子把舵工送到衙里打板子,船 家只好求饶,他在臭骂一顿之后赖掉船钱扬长而去。这是一个“为富不仁” 的人,“骗了一世的人,说了一世的谎”,却“未见其有一日之艰难困苦”。 两相对照,不由人不感叹造化弄人,世风日下。
想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少年时期, 转折时期,变质时期三个阶段。
匡超人少年时期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事亲孝
顺。他在马二先生的资助下回到家中见到娘亲就 “放下行李,整一整衣服,替娘作揖磕头。”父 亲卧病在床,他回到家就买了一只猪蹄来家煨着, 等烂熟,和饭拿到父亲面前。晚上拿个被单,睡 在父亲脚跟头。他白天里杀猪,卖豆腐,晚上便 服侍父亲。他父亲夜里睡不着,要吐痰,吃茶水, 一直到四更鼓,匡超人就读书陪到四更鼓,每夜 只睡一个更头。哥哥买了个鸡子来给他接风,叫 他不要告诉父亲。他那里肯依,把鸡肉先盛了一 碗送给父母,然后才肯吃。对父母真是体贴入微。 晚上村里失火,累及自家,他首先背出父亲,然 后扶出母亲。在他看来,这是头等重要的,其他 行李家什都不在话下。可见孝顺父母是他最高的 道德标准,这时的匡超人是极为淳朴可爱的。
四、小说刻画的人物形象
小说人物众多,没有一个中心人物。按照作 者的创作主旨,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八股文士
这类人物以周进、范进、马二先生、匡超人 和王玉辉等为代表,他们出身贫寒,天性淳良, 但大都醉心于八股举业,藉以谋求功名富贵,因 而显得可悲可笑。
周进
如写周进、范进为考中举人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到胡子花白还 没有考中秀才。尽管生活极为困顿,还是念念不忘科举考试。
周进路过一处考场,进去观看,触动了一生的辛酸
和痛苦,放声大哭,竟然难过得死去活来。后来在一些小 商人的帮助下参加了考试,博得了考官的同情,才时来运 转。当他考中举人时,以前讥讽挖苦他的那些人,都来奉 承他,把他吹捧成最有学问的人。
又如范进,中举前家里穷得没有米下锅,抱着一只
老母鸡去集市上卖。当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时,竟然喜极 而狂,变成了疯子,幸亏岳父胡屠户打了他一巴掌,才使 他恢复了清醒。这时候,当地的乡绅等有头脸的人物都对 他刮目相看,有送房屋的,有送财产的,范进的生活立刻 发生了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