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_二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三章_二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3.转阀进气方式对β的影响
同进气相位角,不同转速下,转阀进气的给气比β的变化曲线。 图3—1 6是在日本山叶G—1型摩托车发动机上,利用拖动法测得的不
4.簧片阀进气方式
图3-17是簧片阀进气的发动机剖面图及簧片阀另件图。这 种进气方式由于开启角大,关闭角小,可防止低速进气反喷, 低速给气比较活塞阀进气方式高。高速区,由于簧片阀的流 通阻力损失大,其β比前两种进气方式低,另外。曲轴箱上的 簧片阀,能够吸 收曲轴箱内压力 的微弱波动,所 以给气比随转速 变化比较平缓。 在低速也几乎看 不到小的波峰的 存在。
2.亚临界排气[对应图3-18中时面图AHKSA] 从扫气开始(S0)点到气缸压力p=pk止这一段为自由排气的 亚临界排气段。其特点是排气速度取决于压差△p=p-pr。由 于这时压差小,流速低,排出废气的量不多。 二、强制排气段[对应时面图HDKH3 ] 从气缸压力p=pk后新气进入气缸驱赶废气开始到排气口关 闭止这段排气称作强制排气段。它包括驱赶排气(扫气)和过后 排气两部分。前者是指在新气的驱赶下排气,后者指在活塞 向上排挤下排气。 1。驱赶排气(扫气过程) [对应时面图 HMGKH] 从图3-18中气缸压力p=pk以后,气缸压力迅下降,这时因 曲轴箱压力pk高于气缸压力p,促使新气通过扫气口按照一定 的路线驱赶废气,清扫废气的质量与扫气的型式、扫气口扫 气道的形状尺寸以及扫气压力及其变化等有关(详见后一节)。 (忽略气缸向曲轴箱倒流)。 2.过后排气[对应时面图MDGM] 从扫气口关(SC点)到排气口关(EC点)称作过后排气。,它 是靠活塞上行强制把充量排出。这时由于气缸进气已结束, 气缸中大量的新气也随废气一起被排出,使燃料流失,油耗 率增加,同时使HC排放增加,使二冲程发动机的排放指标 HC远远高于四冲程发动机。因此,这一段愈少愈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气口形状
图3—1 3是活塞阀进气方式的气口形状对给气比β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同样的气口面积下,高度小,宽度大的气口 β大。反之,高度大,宽度小则在所有的转速下β都低。 一种气口尺寸仅对应一个最佳转速,转速过高和过低都会 使给气比β降低(图3~1 4所示)。因此,在选择气口尺寸时应根 据该发动机的转速选择。
3.过后排气或过后充气阶段—从扫气口关闭到排 气口关闭期间。 特点: 该阶段所持续的时间较短。由于活塞已经开始上 行,缸内气体压力提高,对过后排气是有利的而不利 于过后充气。要达到过后充气的目的,就必须提高扫 气泵的扫气压力,相应地增加扫气泵消耗的机械功。
二冲程发动机的曲轴箱进气过程
一、进气方式的分类 到目前为止,曲轴箱进气方 式可分为对称进气和非对称 进气两大类。 (一)对称进气方式 利用活塞阀控制的曲轴箱进 气便属于对称进气方式。其 特点是曲轴箱进气口开启角 和关闭角对称于上止点。(见 图3—1 c)。其配气相位图如 图3—2所示。即θi1 = θi2 。这 种进气方式由于对称上止点。 其缺点是:
2、活塞阀进气方式影响β的因素
1)气口尺寸对 β的影响 图3-12可以看出,a曲线表示因气 口尺寸过大而出现进气反喷。因从IO 到上止点曲轴箱压力很快达到大气压 线(虚线),当活塞从上止点向下行走时 多曲轴箱受压缩,因气口过大而未关 故产生曲轴箱向进气管倒流,使IC点pk 低。 在下止点后活塞上行,扫气期间 气缸压力增加,从而产生气缸向曲轴 箱倒流,pk增加,故 β下降。 曲线(b)表示对该转速下,气口尺 寸适中。在IC点pk高,SC点pk低β最大。 曲线(c)表示气口尺寸过小。在IC 因尺寸过小阻力大,pk上升慢,直到IC 时pk还很低。在扫气期间,其压力下降 也慢,直到扫气口关闭(SC)时,压力pk 还很高,故给气比β也较小。
(二)非对称进气方式 所谓非对称进气方式,就是进气开启角θi1不等于关闭角θi2的进气方式即 θi1 ≠ θi2。一般分为簧片阀式和转阀式进气两种。 1.簧片阀式进气方式 这种进气方式是在进气道中安装一个单向簧片阀。图3-4簧片阀式进气过 程原理图。
簧片阀进气的特点: 1)θi1≠ θi2且θi1 > θi2 。这种不对称进气角由于 θi1大而θi2小,中低速不会产生反喷,稳定性和经 济性好。 2)由于在进气道中安装簧片阀而存在阻力,高速 充量比活塞阀式低。结构稍复杂,可靠性也差些。
上述是整个排气过程的说明。由 于在绝大多数摩托用二行程发动机中, 排气和扫气都是窗孔式并由活塞顶面 控制,故排气相角相对下止点对称。 排气窗口的高度是决定排气过程的最 重要参数。一方面,排气窗口高度要 足够,以使扫气口打开时气缸压力要 降到与曲轴箱压力pk相近,以避免废 气从扫气口大量倒流入曲轴箱。转速 高的发动机应选用窗口高的排气口, 以保证足够的自由排气时面值,使排 气充分。另一方面,排气窗口高度直 接造成有效行程损失,过后排气时间 过长,经济和排放指标变差,低速更 为明显(见图3—1 9)。具体选择排气口 高度值时,主要根据摩托车发动机的 设计目标而定。
二、给气比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衡量曲轴箱进气过程的主要指标是给 气比β 。 也称扫气过量空气系数。 β=m1/ms=每循环供给的新气质量/ 在大气状态下气缸工作容积Vs所占有 的空气质量 由于β是衡量进入曲轴箱的新气量的 多少, β愈大愈好。 影响给气比β的因素 (一)进气方式对给气比的影响 1、活塞阀进气方式的给气比特性曲 线 图3—10为活塞阀进气方式的给气比 特性曲线。通常,在设计的标定转速 下, β最高,当转速下降时β急剧下 降,在低速区又出现一个小的高峰, 整个曲线呈马鞍形。
二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的描述(二)
一、二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二冲程发动机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过程是用两 个活塞行程来完成的,其换气过程的工作顺序是:在膨胀行程 的末期,活塞下行,首先打开排气口,开始排气,而后扫气口 开启,具有一定压力的新鲜充量由扫气口流入气缸,并强迫废 气由排气口流出,进行充量更换,然后,活塞到达下止点后又 上行,依次将扫气口和排气口关闭,换气过程结束。新鲜充量 由扫气泵提供,扫气泵的作用是对新鲜充量进行压缩,使其压 力提高后,再进入气缸。
εk=(Vk+Vs)/Vk 现代摩托车发动机的曲轴箱压缩比εk=1.25-1.4之间。
当活塞从上止点向下行走,到图3-1 a)所示的位置时,排气 口打开,由于这时缸内压力高达0.3~0.4MPa,废气以声速从 排气口排出,排气过程开始,从排气口打开到扫气口打口这段 排气叫先期排气。 活塞继续下行打开扫气口,当曲轴箱压力pk>p(气缸压力)时, 新气从曲轴箱通过扫气口进入气缸,同时驱赶废气继续排出。 由于这时利用新气清扫废气,故该过程称为扫气过程,如图 3—1b所示,此过程一直进行到下止点后扫气口关闭为止。当 活塞继续上行关闭排气口止,整个换气过程结束。下面分别就 此三个过程进行分析。
第三章 二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一节 换气过程的描述(一)
在摩托车用二冲程发动机中,几乎全部采用曲轴箱换气形 式,其换气过程如图3-1所示。
活塞向上止点运动时,上部气缸内气体受压缩(图c)。活塞 下面封闭的曲轴箱容积增大,曲轴内压力Pk迅速下降,当上行 到某一位置时,活塞下边缘(也有在活塞裾部开有窗口)打开进气 口(图c),这时在P。-Pk的压差下,新气流进曲轴箱,这个过程 叫曲轴箱进气。曲轴箱开始进气经过上止点,到进气开始的对称 位置关闭为止。在活塞边缘关闭气口后,活塞再下行便开始压缩, 使曲轴箱内进入的新气压力提高。曲轴箱内压缩也是一个多变过 程,其最高压力与曲轴箱压缩比有关。当活塞位于下止点时曲轴 箱容积为Vk最小。当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曲轴箱容积最大 Vk+Vs(工作容积)。则曲轴箱压缩比 εk为
第六节
二冲程发动机的扫气过程
一、二冲程发动机扫气过程评价指标 二冲程发动机的扫气过程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指标。评价二冲程发动机扫气过程好坏嘲评价指标有:
1、 扫气效率ηs :
ηs =
m1 mα
式中:m0=m1
m0 ηs = m0 + mr
ηs表示扫气品质的好坏, ηs高,说明进入气缸
新气流失少,或废气被清扫的多。它是评价扫气 的主要指标。
2.转阀进气方式 它也是一种非对称的进气方式。
其特点: (1) θi= θi1+ θi2 θi1≠ θi2 (2)阀缺角θic一定,进气口尺寸一定后, θi的值便是定值,可用 阀盘键槽的旋转,改变与曲轴的相对位置,可使整个角度提前 或迟后。当装上以后其相对于上、下止点的位置便是固定值, 不随任何工况而变,这是与簧片进气的主要差别。 (3)转阀打开气口以后,气口全开,进气阻力很小,故该型式 用在高升功率的发动机上。 (4)结构复杂,工艺要求高,特别是阀盘,通常用厚度仅 0.5mm的不锈钢片制作,要求平整、光滑、均匀。阀盘的轴向 间隙仅0.5mm左右,达不到要求就会出现密封不严、磨损,甚 致卡死。
3)曲轴箱压缩比εk
图3-15为曲轴箱压缩比 εk 对β的影响。εk高则高速 β大。 εk低则低速β大。这是因为εk 大,曲轴箱的压力变化大,各 气口前后压差大多新气流动加 快箩对于一定给气量所需的时 间才能短,故εk大, βmax偏 向高速。 εk大低速 β小是因为 压差大造成涡流损失大,能量 消耗大所致。 增加曲轴箱的压缩比受结 构的限制不可能太大,一般 εk=1.25~1.4之间。
换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自由排气阶段、扫气与强制排气阶 段和过后排气或过后充气阶段。 1.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口开启直到新鲜充量进入气缸为止。 特点 : (1)下止点前60~75°(CA)开启,气缸内压力较高,约为 300—600kPa,气缸内的燃气以声速流出。 (2)排气流量与排气管内的气体状态无关,只取决于缸内气 体的状态和排气口流通截面的大小。 (3)缸内燃气可以流出大约 70%~80%。 2. 扫气与强制排气阶段—扫气口开启,新鲜充量进入气缸, 直到活塞下行到下止点后再上行将扫气口关闭为止。 特点: 利用扫气气体强制将废气排出气缸外,还要充入新鲜充量。
2、给气效率η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