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试题题目:学生作业管理系统1.1开发背景 (5)1.2开发意义 (5)二、可行性分析 (6)2.1编写目的 (6)2.2定义 (6)2.3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7)2.4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11)2.5所建议的系统 (12)2.6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15)2.7投资及效益分析 (15)2.8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17)2.9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17)三、需求分析 (18)3.1系统介绍 (18)3.2系统面向的用户群体 (19)3.3系统功能需求 (19)3.4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22)3.4.1用户界面需求 (22)3.4.2软硬件环境需求 (22)四、开发环境与项目规划 (23)4.1开发环境 (23)4.2项目规划管理 (23)4.2.1开发人员安排 (23)4.2.2开发进度安排 (23)五、结构化分析 (24)5.1结构化分析方法 (23)5.2数据流程图 (25)5.3数据字典 (27)5.4模块结构图 (34)6.1分析与设计方法 (37)6.2用况建模 (40)6.3静态建模 (42)6.4动态建模 (44)6.4.1 状态机图 (44)6.4.2 活动图 (44)6.4.3 顺序图 (49)七、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53)7.1数据库环境说明 (53)7.2数据库命名标准与规范 (53)7.3概念结构设计 (54)7.3.1分E-R图 (54)7.4逻辑结构设计 (58)7.4.1 E-R图转化为关系模型 (58)7.4.2用户子模式: (59)八、人机界面设计 (60)8.1界面设计原则 (60)8.2人机界面分析 (61)8.3人机界面建模 (62)8.4界面设计的黄金原则 (62)8.5系统界面汇总 (63)8.5.1登录界面设计 (63)九、软件测试分析报告 (67)9.1 测试范围与主要类容 (67)9.2 测试方法 (68)9.2.1 部分主要用例设计 (68)9.2.2 白盒测试 (71)9.2.3 黑盒测试 (71)9.3 系统测试类容 (72)9.4.1 单元测试(Unit Testing) (73)9.4.2集成测试(Integrated Testing) (73)9.4.3 确认测试(Validation Testing) (73)9.4.4 系统测试(System Testing) (74)9.5 测试报告 (75)9.6 测试的作用和意义 (75)十、软件使用说明书 (76)10.1软件概述 (76)10.2使用说明 (76)十一、系统开发评价 (77)十二、参考文献 (79)一、开发背景及意义1.1开发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了活力,给其带来了重大的革命。
网络使教育传播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开发和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解决作业的方便提交、发布等问题是教学顺利有效进行重要条件。
因此基于Web的作业管理系统便成为网络教学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借助计算机及网络的优势,它能实现作业信息的快速传递,并扩展作业的功能,提高作业的教学价值及管理效率及质量。
1.2开发意义从学校的实际需求出发,采用当前较为流行的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和JSP动态网页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小型在线作业管理系统。
通过对系统进行一系列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工作,使系统实现了管理员发布管理公告、教师管理、设置班级、课程;老师在线发布作业、批改作业、网上答疑;学生上传作业、查看作业信息、提出疑问的功能。
重点对系统设计过程作了相应描述,同时也对系统需要改进的地方做了总结二、可行性分析2.1编写目的《学生作业管理系统说明书》是为学生作业管理系统的设计而编写的技术文档。
需求分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编写说明书,是为了说明本系统需求、功能等相关信息,并给出系统的项目应用范围、目标、本项目与其它项目之间的关系、项目产品及成果、系统功能、系统性能、数据描述、故障处理能力以及其他专门的要求等,是系统验收的主要依据,也使其作为系统数据库开发的主要依据。
本文档的阅读对象是业务负责任人、业务人员、软件开发人员、业务规范设计人员、软件测试人员、系统安装人员、系统维护人员、指导教师及学生。
2.2定义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线作业系统管理的优势日渐明显。
针对以下三种情况:情况一:老师与学生的课外教学互动通过公共邮箱,如老师一般把教学资料上传到公共邮箱供生下载,学生把电子版作业上交到公共邮箱。
这种方式的局限性是邮箱的容量有限,对于大容量邮件,服务器只保存有限的时间而且老师难以统计学生提交作业的情况,也难以批改。
情况二:通过U盘拷贝教师发布作业以及提交作业,这种方式的成本高,一旦U盘损坏会导致作业丢失。
情况三:部分有该方面技术的教师会建立起个人辅助教学网站,网站开发需花费教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一旦建成,修改要手动编辑源代码,比较麻烦,而且教师的个人教学辅助网站相对分散,其共享性不强,可管理性较差。
设计一个作业管理系统,通过与计算机、网络的结合使用对作业进行管理,可以给老师和同学带来以下不同的方便:管理员发布管理公告、教师管理、设置班级、课程;老师在线发布作业、批改作业、网上答疑;学生上传作业、查看作业信息、提出疑问等。
这些优点能够极大的提高老师工作效率,方便学生。
而且计算机管理与维护成本不断降低。
因此,开发一套这样的作业管理系统已经很有必要了,并且实现研究服务于实践的原则。
SQL SERVER: 系统服务器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S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
E-R图:也称实体-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系统:若未特别指出,统指作业管理系统。
2.3可行性研究的前提说明对所建议的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如要求、目标、假定、限制等。
2.3.1要求A.主要功能:学生作业管理系统主要提供网上的作业管理平台,主要分为管理员、教师、学生三个部分的功能管理员主要功能:1.管理员登录功能,根据权限进入管理员相应的页面的功能2.管理员发布公告、管理公告(查看、修改、删除)的功能3.管理员设置院系、班级、课程、任课教师,同样具有查看、修改、删除的功能4.管理员修改个人资料功能5.管理员中的教师管理,实现教师登陆信息的初始化功能教师主要功能:1.教师登录功能,根据权限进入教师相应的页面的功能2.教师发布公告、管理公告(查看、修改、删除)功能3.教师修改个人资料功能4.教师查看学生名单功能5.教师在线布置、批改作业功能6.教师网上答疑功能学生主要功能:1.学生查看、搜索公告的功能2.学生登录功能,根据权限进入学生相应的页面的功能3.学生修改个人资料的功能4.学生查看、下载老师的作业题目,上传作业(说明作业格式),查看老师对作业的批改情况功能5.学生在网上对老师提出疑问并能查看以往对老师提出的疑问功能B.性能分析:实用性:为网上教学提供方便,有效进行作业管理,尽量最大限度降低管理员日常管理工作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优化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操作简单:本系统应该适用于不同水平的使用者,包括教师和学生,同时系统不应太复杂和烦琐,因此要求系统的操作尽可能简单易行。
技术先进:产品的系统设计和开发应紧跟着整个计算机发展潮流,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设计思想,利用最新的开发技术和开发工具。
使系统能够无论在功能设计上,还是在技术实现上,都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安装使用简便:服务器端的安装简洁明了,客户机无需再装任何软件,通过浏览器就可以直接访问,可以直接接入Internet,无论您身在何处,只要您可以访问Internet都可以使用本系统。
适应性:应该能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学校。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组合,使系统在不同的硬件环境下都能得以应用。
代码可读性好:文中的代码将尽可能简洁,易懂。
C.可扩展性能够适应应用要求的变化和修改,具有灵活的可扩充性。
D.在安全与保密方面的要求:登录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与密码保证个人信息不会外传能在发生意外(如掉电)的情况下,保证不丢失数据具有一定的保护机制,防止系统被恶意攻击,信息被恶意修改和窃取。
有完善的备份机制,如果系统被破坏应该能快速恢复E.同本系统相连接的其它系统:不需要与其他系统相连接,只要能连接Internet或者局域网都可使用。
F.完成期限:两个月2.3.2目标说明所建议系统的主要开发目标包括:a、人力与设备费用的减少;b、处理速度的提高;c、减轻老师改作业的时间2.3.3条件、假定和限制a、建议系统的运行寿命:10年b、进行系统方案选择比较的时:为10天c、经费、投资方面的来源:学校。
d、硬件:pc机e、软件:OFFICE软件,ORACLE 数据库,浏览器f、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方面的条件和限: WINDOWS 7和XP操作系统;g、系统投入使用的最晚时间:2016年2月29日。
2.3.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战略分析,调查研究,预测技术,系统分析,模型方法和智能技术等2.3.5评价尺度此系统只是一个初级产品,只能构建一个结果,达到辅助教师对学生上传的作业进行管理,批改作业等基本技能即可。
该系统设置简易,用户操作简单易懂。
2.4对现有系统的分析2.4.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现有系统的数据处理与流程基本为老师发布作业,学生提交作业,老师进行批改作业,浪费老师的时间,安全性低,容易丢失数据。
2.4.2工作负荷由于数据量越来越大,现有的系统明显不能适应目前的庞大的数据量,系统工作数据处理缓慢。
2.4.3费用开支在系统上投入的设备,人力,空间,材料等等与其他一系列支持性服务越来越大,导致开发费用支出巨大,严重影响系统的可用性,急需改进。
2.4.4人员鉴于原有系统的技术性含量比较低,故不需要多少高技术人员的操作,只是由于数据量的日益扩大,所需要的操作人员数量不断增大。
这一点已不再适应目前信息化时代的步伐,2.4.5设备设备的科技含量比较低,也没有达到大量的计算机普及程度,难以实现网络化批改作业。
2.4.6局限性经过严谨的分析,可知原有的系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老师工作负荷大,系统维护及费用支出巨大,人员与设备技术含量低等等一系列缺点,所以这些都明确了需要一个新的适应新的信息化时代的高科技系统,所以开发这样一个系统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2.5所建议的系统2.5.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新系统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入了新的数据库的支持,使用了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与数据库管理技术,使数据的正确性与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且在用户的操作与管理上也有极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