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产安全 教案

财产安全 教案

(2)、尽力反抗
(3)、拖延时间
(4)、麻痹犯罪分子
(5)、记住特征
(6)、及时报案
倾听
理论知识的学习
教学内容
与时间分配教师Leabharlann 为学生行为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
(5分钟)
1.大学生人身与财产安全
2.面对突发事件,不要慌张,冷静应对
倾听
多次强调教学重难点,给学生良好的暗示。
延伸阅读
及作业设计
(2分钟)
(设计意图)
正文讲授
二、
(25分钟)
(4)、作案手段多种多样
(5)、内盗案件不容忽视
二、防盗的基本措施
三、几种特殊易盗物品的防盗措施
(1)、现金
(2)、各类有价证卡
(3)、贵重物品
(4)、自行车
四、发生盗窃时的应对措施
(1)、及时上报
(2)、保护好现场
(3)、及时清点自己的物品、并对丢失物品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
数控19.1-7班、机器19.1班、自动19.1班
教学时间
90分钟
教学课题
人身与财产安全
设计理念
1.重点培养学生对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的认识
2.教学过程中通过联系各种案列,积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科学认识日常急救,调动学生们对日常急救知识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日常急救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一内容的实践性较强,与大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学习本节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日常危机的认识,增强大学生对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的应对能力,从而减少受到的意外伤害和损失。
教学目标
知识
1、预防性骚扰和性侵害
2、预防诈骗
3、预防盗窃
4、预防抢劫与抢夺
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人身与财产安全的认识,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提升应急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11)、短信中奖
(12)、“熟人”求助
(13)、消费通知和友人问候
(14)、套取卡号
(15)、信息设阻
(16)、网络诈骗
(17)、冒充警察
三、提高防范意识,远离诈骗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2)、谨慎交友,理智对待
(3)、不贪图便宜
(4)、同学间互相沟通,相互帮助
(5)、遵守校纪校规
四、遭遇诈骗时的应对措施
正文讲授
一、
(18分钟)
(3)、疏于防范是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
(4)、求人办事,成事心切,从而导致上当受骗
二、校园诈骗案的常见骗术
(1)、假冒身份
(2)、求职诈骗
(3)、贪利求廉
(4)、“意外之财”诈骗
(5)、“交友”诈骗
(6)、易碎品诈骗
(7)、返还话费
(8)、电话诈骗
(9)、破财消灾
(10)、闪断电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可以减少受到的危险和损财产失,可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
教学重点
1、预防性骚扰和性侵害
2、预防诈骗
3、预防盗窃
4、预防抢劫与抢夺
教学难点
1、预防性骚扰和性侵害
2、预防诈骗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归纳探究法、读书指导法、发现法
(2)、行为端正,态度明朗
(3)、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4)、学点防身术,提高自我防范的有效性
(5)、掌握常用的正当防卫手段
第二节 预防诈骗
一、大学生容易成为被骗对象的原因
(1)、不加选择地结交朋友
(2)、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辨别能力
讨论、思考
引发思考。
教学内容
与时间分配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
(1)、观察判断,有效识别
(2)、巧妙周旋,有效制止
(3)、平静内心,及时报案
(4)、提供线索,配合调查
第三节 预防盗窃
一、校园盗窃案的特点
(1)、作案场所多样
(2)、盗窃物品种类多样
(3)、作案时防不胜防
讨论、思考
从学生亲身经历的东西举例,提升兴趣,引发思考。
教学内容
与时间分配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理念
自行观看与大学生人身与财产安全的相关影片。
观看影片
作业设计与实践教学、课堂拓展相结合
板书设计
人身与财产安全
1.大学生人身与财产安全知识的掌握
2. 如何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现代与传统工具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4)、如实回答问题、反映情况
(5)、注意观察、积极提供线索,善于掌握证据、协助破案
第四节 预防抢劫与抢夺
一、大学校园抢劫与抢夺案的特点
(1)、时间上的规律性
(2)、地点上的隐蔽性
(3)、目标上的选择性
(4)、人员上的团伙性
(5)、手段上的多样性
二、抢劫与抢夺的预防
三、遭遇抢劫或抢夺时的应对措施
(1)、高声呼救
倾听
以提问的方式开始课程
正文讲授
一、
(18分钟)
第一节预防性骚扰和性侵害
一、性骚扰和性侵害的主要形式
(1)、暴力式侵害
(2)、流氓滋扰式侵害
(3)、胁迫式侵害
(4)、诱惑式侵害
(5)、社交性侵害
二、容易遭受性骚扰和性侵害的主要时间与场所
三、容易遭受性侵害的女大学生特征
四、积极防范性骚扰和性侵害
(1)、筑起思想防线,提高识别能力
教学后记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与时间分配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
导入
(5分钟)
人身安全是指个人的生命、健康、行动、名誉等没有危险或不受到威胁。这是每个人生存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证。大学生人身安全教育与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人身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是提高个人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途径,而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近几年,高校校园中学生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案件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除了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复杂外,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和安全防范知识缺乏有关。因此,在大学生中普及及预防人身及财产侵害知识,对确保其自身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