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xx(十,文章本站点击数:1197更新时间:2011-10-10热★★★【字体: xx】一、问题的提出与背景分析1、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现状与背景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打破了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变单一的国家课程主导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齐头并进的新格局,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给予了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使得学校从课程的使用者转而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开发者,增强了课程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和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打破了传统课程自我封闭的局限,有助于学校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合理配置设施资源,转变服务方式,提高使用效率。
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有助于学校拓展校外课程资源,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与校外机构合作。
此外,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能够充分展示和彰显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基于此,许多学校都加大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得到了空前繁荣,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
许多学校因地制宜开发出了既具有学校特色,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积累了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一,校本课程开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许多学校不问条件具备与否,也盲目加入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列。
其二,校本课程开发背离了需要性原则。
不问学生需要与否,一厢情愿的开发校本课程,结果是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加重了学生负担。
其三,忽视了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有许多学校没有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和地方资源,校本课程内容雷同,缺少特色。
2、课题研究的背景我校是一所公办学校,位于珲春市郊,有着丰厚的矿山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教育传统。
一向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在教育教学进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工作。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活动蓬勃开展,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我们确立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课题。
2006年12 月,此课题被确立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在新课程改革中,国家建立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同时调整了课程结构,将10%—12%的课时分配给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这就保证了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能够真正走进课堂,走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促使学校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创建学校特色。
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与教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价值在于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我们认为只有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地方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抓住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和问题的关键,具有前瞻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体现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综合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是建立在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地方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体现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将使课程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好地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性原则。
3. 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功能和价值。
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可以避免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使课程更具针对性,更能提高地方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功能与价值。
利用地方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同时还能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思想教育蕴含在其中。
4. 加速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地方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宝贵财富,教师对于地方资源的熟悉和了解,是课程开发的基础,更能发挥教师的价值。
同时通过课程的开发,满足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需要,为其提供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建立课程开发的联合体,建立一支专业的校本课程开发队伍,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教合一,提高教育的效果。
同时吸收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丰富课程资源,兼顾本地社区发展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探索出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经验,更好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
可以说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教育资源的开发、校本课程体系的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创建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它可以更好的更充分的发挥地方教育资源的价值和功效,培养出更多高规格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我们相信,它的成功经验的推广,必将迎来教育上的又一次革命。
三、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校本课程与资源开发的关系;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内容的整合;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途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的意义和理论意义;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的关系。
1、我校作为课题的实验学校,几年来,一直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原则,多次承担各级研究课题,具备较高素质的研究队伍、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较高的科研管理水平,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学校具备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经验。
确立本课题之前,学校就着手开发校本课程,到如今,已经初步形成了学校校本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语文积淀系列:《诗词集锦300 首》、《成语1000条》、《精品寓言》、《精选格言1000 则》、《名著、名篇》、和《文言文集锦》;民间剪纸系列:一年级:昆虫——蝴蝶系列、xx 系列;二年级:瓜果蔬菜;三年级:植物系列;四年级:动物系列;五年级:人物系列;六年级:xx 文字系列;人文教育系列:包括一年级《文明礼仪篇》;二年级《尊师敬长篇》;三年级《健康成长篇》四年级《遵守公德篇》;五年级《环境保护篇》;六年级《哲理小语篇》。
同时,还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教材、体育活动系列教材,为不同爱好、不同特长、不同要求的学生创造学习、成长的空间和平台。
如今,我校正在积极开展“书香校园”特色创建工作,大力倡导和开展读书活动,学校领导班子率先成立了“文津书苑”,带头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在师生中掀起读书热潮,让学生在读书中成长,在读书中进步。
通过这一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步形成了学校的特色,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实验坚持的原则1.需要性原则。
课题研究坚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从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从社区发展的需要出发,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2.目标性原则。
本课题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研究工作,坚持目标导向,目标指引,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适时进行调整,最终实现目标达成。
3.系统性原则。
坚持运用系统理论指导研究工作,实验研究坚持按计划、实施、评估、反馈、总结等环节进行,力争实现系统最优化,过程最优化,目标最大化,提高研究工作的整体效率。
4.反馈性原则。
建立科学的反馈系统,通过及时信息反馈,调整研究方案,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教学。
实验中加强理论学习,规范实验操作,力求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出理论经验,加以推广、应用。
五、研究的方法和途径:1、精心研究,确定方向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从考察学校层次的环境着手,才能开发出适合本校环境的课程。
我们要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实践,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进行横向、纵向比较。
而且我们拥有一支学历达标,素质精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软件、硬件设施齐全。
学校的“特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素材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的课题。
2、精心策划,细化目标校本课程目标决定着校本课程的性质。
目标一旦确定,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一定的依据。
在确定课程目标时,全课题组成员要综合分析了影响目标设置的各种因素,认真、全面地考虑了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方向,既制定了比较笼统的、宽泛的目标,又制定了具体的、细化的目标,并根据目标设置课程纲要。
做到课程开发有的放矢。
并统一设定了校本活动开发的基本框架:即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准备、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反思六个部分。
3、科学规划,落实主题课程组织就是选择和确定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
我们在分析学校环境和确定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了课程组织。
将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剪纸校本课程,语言校本课程定为校本课程的必修课,各位教师要精心组织,认真钻研,既有过程资料记载,同时也要进行简明教材编写。
4、注重过程,务实研究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对于此项内容的研究,我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既定的课程目标及课程组织,并参照其他发达地区相似课题的一些好的想法和做法,(1)、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目标。
学习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为校本课程开发夯实理论基础。
(2)、学校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环境保障,并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
在课题研究上,做到定期研究和随时研究相结合,集中研究和教师个人分散研究相结合。
(3)、疏通三条渠道——确保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要采取多种渠道才能保证其功能性、实效性。
我校主要疏通和保证了三条实施渠道。
(一)课堂教学按上级要求,我校每周安排一节校本课教学,在保证课时的同时,针对我校校本课程的学科属性,选派相关学科教师执教,并对任课老师进行培养、跟踪和指导,并引导自修、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理念转变、行为研究、过程反思等各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语言积淀系列校本教材课堂教学还采用定时、定量的方式实施。
除校本课外,还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进行,每周积累三条成语、三条名言警句、一幅对联,还组织学生收集精彩片断等,师生的积极性很高,结合学习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创造出一系列的校本课教学和学习方法。
二)活动促进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进程中,我校积极为学生创造展示学习收获、展示个性自我、共享快乐时光的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展示活动。
如:开展校本课竞赛,诵读竞赛活动,阶段验收活动,校本展演活动。
(三)家校携手校本课程的实施同样需要学校络合力的支持。
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我校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使广大学生家长高度认可、鼎力支持。
与此同时,在家庭中也能积极配合学生学习,并与学生一起学习,形成了家校合一的学习空间,有效推进了校本课实施进程。
5、巧用评价,促进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评价,一是学生学业的评价,二是课程本身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