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散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方剂作为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所包含的种类包罗万象,随着现在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它也越来越熟悉,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介绍柴胡散这种方剂。
【处方】石膏、黄芩、甘草、赤芍药、葛根,各一两;麻黄(去根.节)、柴胡(去苗),各半两。
【炮制】上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伤寒壮热,头痛体疼,口干烦渴。
【用法用量】三岁小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三寸,豉二十粒,同煎至五分,滤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汗出为效,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柴胡45克(去苗)白术30克白茯苓22克甘草22克(炙微赤,锉)五味子30克干姜22克(炮裂,锉)附子22克(饱裂,去皮,脐)防风22克(去芦头)桂心15克【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主伤寒阴痉,闭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3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210毫升,去津,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处方】柴胡30克<去芦头)赤茯苓30克羚羊角屑30克细辛30克麦门冬30克(去心)决明子30.克栀子仁30克子芩30克车前子30克石膏120克甘草15克(炙微赤,锉)【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泻肝除热。
主肝劳虚热,两目赤涩,烦闷宛转,热气壅滞,胸脘有灼热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入竹叶14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炙炸、热面。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处方】柴胡30克(去苗)甘草30克(炙微赤,锉)决明子15克车前子15克羚羊角屑15克【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主肝黄。
证见面色青,四肢拘急,口舌干燥,言语謇涩,爪甲青色。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处方】柴胡30克(去苗)茵陈15克犀角屑15克麦门冬30克(去心)鳖甲60克(涂醋,炙微煮,去裙襕)甘草15克(炙微赤,锉)【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主劳黄。
证见四肢无力,骨节烦疼,或时吐逆,不能不食,鼻中干燥,身热疼闷,渐觉羸瘦,寒热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处方】柴胡30克(去苗)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川大黄22克(锉碎,微炒)枳壳22克(麸炒微黄,去瓤)百合22克桑根白皮30克(锉)麦门冬60克(去心)赤茯苓30克秦艽22克(去苗)紫菀22克(洗,去苗、土)黄芩22克赤芍药22克甘草15克(炙微赤,锉)鳖甲6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知母22克木通22克(锉)【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主妇人骨蒸劳热、咳嗽,胸膈痰壅,腹胁妨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处方】石膏黄芩甘草赤芍药葛根各30克麻黄(去根、节)柴胡(去苗)各15克【制法】上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解表清热。
主小儿伤寒壮热,头痛体疼,口干烦渴。
【用法用量】三岁儿每服3克,水150毫升,入生姜少许,葱白3寸,豉20粒,同煎至75毫升,滤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汗出为效。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处方】柴胡45克赤茯苓麦门冬各30克枇杷叶(去毛)人参橘红甘草各15克【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妊娠心烦,头目昏重,心胸烦闷,不思饮食或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4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三【处方】柴胡羌活防风赤芍药桔梗荆芥生地黄甘草【功能主治】主眼眶湿烂,因风而作。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七【处方】柴胡10克(去芦)半夏4.5克(汤泡)桂心4.5克(去皮)白芍4.5克(炒)炙甘草3克【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主瘴疟十四日外,寒热不已,不潮时脉弦数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7片,大枣1枚,水煎,温服。
寒热得退,便止此药。
【摘录】《瘴疟指南》卷下【处方】柴胡、羌活、防风、生地黄、芍药、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明目,益肾水。
主【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水煎,临卧服之。
【摘录】《洁古家珍》【别名】柴胡饮、柴胡汤【处方】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1两(锉),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槟榔1两,旋覆花半两,川黄2两(锉碎,微炒),桔梗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肺气暴热,大便不通,时时咳嗽,喘息促急。
【用法用量】柴胡饮(《圣济总录》卷四十九)、柴胡汤(《普济方》卷二十七)。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处方】柴胡1两(去苗),葛根半两(锉),赤茯苓半分,麦门冬3分(去心),石膏2两,葳蕤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玄参3分(去芦头),川升麻3分,黄芩半两,犀角屑1两,川芒消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因服乳石,至脏腑壅滞,及脚气欲发,或憎寒壮热,头痛心烦,眼目昏闷,头旋欲吐,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豉10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处方】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3分,知母3分,子芩3分,荠苨3分,秦艽2分(去苗),甘草半两(生,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四肢疼痛,口干烦渴,起卧不安,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豉100粒,葱白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别名】柴苓汤【处方】柴胡1两(去苗),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黄芩1两,赤茯苓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2日,头痛口苦,虽经发汗未解。
风温湿热,小便微热,腹满。
【用法用量】柴苓汤(《医林绳墨大全》卷二)。
【摘录】《圣惠》卷十七【处方】柴胡(去苗)1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赤芍药1两,川升麻1两,麦门冬(去心)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玄参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斑痘疮入眼,疼痛壮热,口干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淡竹叶14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处方】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贝母3分(煨微黄),人参3分(去芦头),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咳嗽,寒热多涕。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处方】柴胡2两(去苗),秦艽1两(去苗),犀角屑3分,知母3分,桔梗3分(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葳蕤3分,生干地黄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桑根白皮3分(锉),栀子仁半两,紫菀1两(去苗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劳体热,心烦不食,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猪肉、菘菜、苋菜、醋物。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处方】柴胡1两(去苗),黄耆1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地骨皮3分,生干地黄3分,人参1两(去芦头),萎蕤3分,赤茯苓1两,赤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烦热,四肢疼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处方】柴胡1两半(去苗),贝母1两(煨微黄),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葛根1两(锉),赤芍药1两,石膏2两,玄参(黄芩)1两,知母3分,栀子仁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咳嗽烦热,四肢骨节头目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处方】柴胡1两(去苗),麦门冬2两(去心,焙),黄芩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3分(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桔梗半两(去芦头),赤茯苓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咳嗽唾涎,心神烦热,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处方】柴胡1两(去苗),赤茯苓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3分,枳壳1两(麸炒),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芎藭半两,桂心半两,京三棱1两(炮,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痃癖,体瘦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处方】柴胡1两(去苗),黄芩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泽泻2两,栀子仁1两,石膏2两,羚羊角屑1两,生干地黄2两,芒消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下焦壅热,大小便俱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稍温频服。
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处方】柴胡(去苗)1两,枳实(麸炒微黄)1两,栝楼根1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茵陈1两,白鲜皮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6日,壮热,骨节烦疼,头痛,目眩,心胁气胀急硬,不能饮食,恐变为黄。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处方】柴胡1两(去苗),黄耆1两(锉),赤茯苓3分,秦艽半两(去苗),地骨皮半两,黄连3分(去须),葛根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3分(锉碎,微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鳖甲1两半(涂醋炙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8-9日,骨热,四肢烦疼,背膊劳闷,手足无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处方】柴胡(去苗)1两,黄芩1两,桔梗(去芦头)1两,玄参1两,地骨皮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赤茯苓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紫菀半两(去苗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时气热势未退,壅滞,虚羸,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处方】柴胡1两(去苗),川升麻3分,黄芩3分,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犀角屑3分,葛根3分(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