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离子晶体中的化学键都 是离子键。
( )1. 错分子含有配位键。
()2. 对3. 所有分子的共价键都具有饱和性与方向性,而离子键没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 )3. 错4. 中心原子所形成的杂化轨道数等于参加杂化的原子轨道数。
( )4. 对5. 原子轨道发生杂化后可以增强成键能力。
() 5. 对6. 杂化轨道具有能量相等、空间伸展方向一定的特征。
()6. 对7. 凡 是 中 心 原 子 采 取 sp 3杂 化 轨 道 成 键 的 分 子, 其 空 间 构 型 都 是 正 四面体。
( )7. 错8. 在任何情况下,每一个2杂化轨道所含的、 p 成分均相同。
()8. 错sps9. 由分子轨道理论可推知O2-、O 2- 都比 O2稳 定。
()9. 错210. 按照分子轨道理论,N+和N -的键级相等。
()10. 对2211. 色散力存在于一切分子之间。
()11. 对12. 弱极性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均以色散力为主。
() 12. 对13. 氢键只存在于NH 3、H 2O 、HF 的分子之间,其它分子间不存在氢键。
()13. 错14.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取决于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14.对15. 对 AB m 型 分 子 ( 或 离 子 ) 来 说, 当 中 心 原 子 A 的 价 电 子 对 数 为 m 时, 分 子 的 空 间 构 型 与 电 子 对 在空间的构型一致。
()15. 对16. AsF 5 是三角双锥形分子。
()16. 错17. SO2- 、 ClO -、PO 3-的空间构型相同。
()17. 对 44418.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和配位键的是()。
(A) KF ;(B) H SO ;(C) CuCl2; (D) NHNO 。
244319. 关于离子键的本性,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主 要是由于原子 轨道的 重叠; (B) 由一个原子 提供成对共用 电子;(C)两个离子之间瞬时偶极的相互作用;(D)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为主的作用力。
20. 下列各组卤化物中, 离子 键成分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 CsF > RbCl > KBr > NaI; (B) CsF > RbBr > KCl > NaF ;(C) RbBr > CsI > NaF > KCl;(D) KCl > NaF > CsI > RbBr。
21. 下列关于氢分子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1()。
(A)两个具有电子自旋方式相反的氢原子互相接近时,原子轨道重叠,核间电子云密度增大而形成氢分子; (B) 任何氢原子相互接近时,都可形成H 2分子;(C) 两 个 具 有电子自 旋方式相同的氢原子互相 越靠近,越 易形成H 2分子;(D)两 个 具 有电子自旋方式相反的氢原子接近 时,核间电 子云密度减小, 能形成稳定的H 2分子.22. 按 照 价 键理论(VB 法),共价键之所以存在?和?键,是 因 为()。
(A) 仅是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成单电子配对成键的结果; (B) 仅是原子轨道最大程度重叠的结果;(C) 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成单电子原子轨道最大程度重叠的结果;(D)正、负电荷吸引排斥作用达到平衡的结果。
23. 下列叙述中,不能表示?键特点的是()。
(A) 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重叠,重叠部分沿键轴方向成“圆柱形”对称;(B) 两原子核之间的电子云密度最大;(C) 键的强度通常比?键大;(D)键的长度通常比?键长。
24. 两 个 原 子 的 下列 原 子 轨 道 垂 直 x 轴 方 向 重 叠 能 有 效 地形 成 ? 键 的 是((A) p y - p y ; (B)p x - p x ; (C) p y - p z ; (D) s - p z 。
)。
25. 按 照 价 键 理 论, HCl 分 子 中共 价 键 是 由( )。
(A) H 原 子 的 1 s 轨 道 与 Cl 原 子 的 3 p x 轨 道 沿 x 轴 方 向 重 叠 而 成;(B) H 原 子 的 1 s (C) H 原 子 的 1 s(D) H 原 子 的 1 s轨 道 与 Cl 原 子 的 3 个 p 轨 道 重 叠 而 成;轨 道 与 Cl原 子 的 3 s 轨 道 重 叠 而 成;轨 道 与 Cl原 子 的 2 p x 轨 道 沿 x 轴 方 向 重 叠 而 成。
26. 下列键参数能用来说明分子几何 形状的是( )。
(A)键 矩;(B)键长和键角;(C)键 能;(D)键级。
27. 下列化学键中键能最大者是()。
(A)N-H; (B)O-H; (C)F-H;(D)H-H。
28. 下 列 过 程 的 ? r H 等 于 HI 键 能 的 是( )。
(A) 2HI (g)→ H 2 (g) + I2 (g) ; (B) HI (g)→12 H 2 (g) + 12 I 2 (g) ;(C) HI (g) → H (g) + I (g) ; (D) HI (g) → H +(g) + I -29. 在HO 、HS 、CH 、CO 分 子中, 键角由大到小 的顺2 2 4 2(A)H 2O>H 2S>CH 4 >CO 2; (B)CH 4 >H 2O>H 2S>CO 2;(g) 。
序, 正 确的是()。
(C)CO 2>H 2S>H 2O>CH 4;(D)CO2>CH 4>H 2O>H 2S 。
30. 下列有关分子特性中, 能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的是()。
(A)分子中的三 电 子 键;(B)分子的空间几何构型;(C)分子中键的极性;(D) 分子中化学键的类型。
31.下 列 有 关 sp 3 不等性杂化轨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它 是 由 一 个 s 轨 道 和 一 个 3 p 轨 道 杂 化 而 成; (B) 它 是 由 一 个 1 s 轨 道 和 三个 3 p 轨 道 杂 化 而 成;(C) sp 3 不 等 性 杂 化 轨 道 所 含 s 成 分 不 相 等, p 成 分 也 不 相 等;(D)sp 3 杂 化 轨 道 可 以 形 成 ? 键 或 ? 键。
32. 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凡 是 中 心 原 子 采 用 sp 3杂 化 轨 道 成 键 的 分 子 , 都 具 有 正 四 面 体 的 空 间 构 型;(B)sp 2 杂 化 轨 道 是 由 同 一 原 子 的 1个 ns 轨 道 和 2 个 np 轨 道 混 合 组 成 的 三 个新 的 原子 轨 道;(C)凡 AB 3 型 分 子, 中 心 原 子 都 采 用 sp 3杂 化 轨 道 成 键;(D) CH 4 分 子 中 的 sp 3杂 化 轨 道 是 由 H 原 子 的 1 s 原子 轨 道 和 碳 原 子 3 个 p 轨 道 混 合 组 成 的。
33. SiF 4 分 子 中 Si 原 子 的 成 键 杂 化 轨 道应 是( )。
(A) sp ; (B)233sp ; (C) sp ; (D) sp 不 等 性。
34. 若 BCl3分子中B 原子采用 sp 2杂 化 轨 道 成 键, 则 BCl 3 的空间几何构型是( )。
(A)平面三角形;(B)直线形;(C)四 面体形; (D)平面正方形。
35. 若 HgI2分 子 中 Hg 原 子 采 用sp 杂 化 轨道成键, 则 HgI 2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A)直 线形; (B)平面 正方形;36. 下列各组分子中,中心原子均采取(A) CH 4、 CCl 4; ( B) CCl 4、 SiF 4; (C) BCl(C)平 面 三 角 形; (D)四面体。
sp 3 杂 化 方 式, 且分子的空间构型不同的是()。
、H O ; (D) H2O 、NH 。
32337. 下 列 分 子 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的是()。
(A) PCl 3;(B) BI3;(C) H 2Se ; (D) SiH4。
38. 同 核 双 原子分子中,两 个 原 子 的 能 级 相 近 的 p 轨 道 可 能 组 成 的 分 子 轨 道 数 是()。
(A)2 ;(B)3;(C) 4 ; (D) 6 。
39. 下列有关分子轨道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轨道理论的基础是量子力学,杂化 轨道理论则与量子力学无关;(B) 分子轨道理论认为分子中的电子属于整个分子,杂化轨道理论则认为成键电子仅在成键轨道中运动;(C) 分子轨道理论要求有原子轨道叠加,杂化轨道理论则无此要求;(D) 分子轨道理论可解释分子的键型,杂化轨道理论则不能解释。
40. 对于一个反键分子轨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不能有电子占有;(B)它的能级比所在分子中所有成键分子轨道的能级都高;(C)它的能级比相应的原子轨道能级高;(D)有电子进入反键轨道就不能形成有一定稳定性的分子。
41. 氧 原子具有顺磁性可归 因 于()。
(A)沸点极低;(B)与铁易化合;(C)有三电子?键; (D) 键级为2。
42.下列同核双原子分子具 有顺磁性的是()。
(A) B 2; (B) C2; (C) N 2; (D) F 2。
43. 按照分子轨道理论,N +中电子占有的能量最高的轨道是()。
2(A) ? 2p ; (B) ?2p * ; (C) ? 2p ;(D) ? 2p * 。
44. C 2-的分子轨道排布式正确的是()。
(A)KK (? 2s )2 (? 2s * ) 2 (? 2 p )4(? 2*) 1; (B) KK (? 2s ) 2 (? 2s * ) 2(? 2p ) 4(? 2 ) 1;pp(C) KK(?2s )2 (? 2s *) 2 (? 2 ) 4(? 2 * )1; (D) KK (? 2s ) 2 (? 2s * ) 2(? 2 p ) 2(? 2 p ) 3。
pp45.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下列分子或离子不可能存在的是(〕。
(A) B2;(B) He2 +;(C) Be 2;(D) O22+。
46.下列各组 (A) O 2、Li分 子 均2; (B) C为第二周期元2、 N 2;(C) B素的同核双原子分子,其中都2、O 2; (D) C 2、 F 2。
有未成对电子的是()。
47. 表征分子极性的参数是()。
(A) 键 长; (B)键 角; (C) 组成分子的各元素的电负性; (D) 偶极矩。
48. 已 知 CO 2 的 偶 极矩为零,对于CO 2 分子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CO 2 中 存 在极性共价 键; (B) CO 2 是结构对称的直线形分子; (C) CO 2 中 仅 有非极性共价 键;(D) CO 2 是非极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