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ppt课件
1、分析题目中关乎诗歌内容的动词形容词表时间的词等
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粗辨诗歌题材或主题类型: 咏史诗、咏物诗、写景诗、边塞诗、送别诗、抒情诗、
哲理诗等
例:《赤壁》
3、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和注释,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思想 内容,把握主旨倾向。
鉴赏诗眼之妙: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 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2006年中考温州市古诗词鉴赏试题:
6.赏析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分)
满、压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 么?(2分)
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 “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 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2005年中考温州市古诗鉴赏试题:
6.欣赏比较下面两首古诗,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甲】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乙】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 甲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象。 B. 甲诗“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沾”字点出了纯雨的细小 迷蒙。 C. 乙诗中的“客舍”是旅店的意思,古人又有折柳赠别的 习惯,所以诗中“客舍”、“柳色”点出送别的题旨。 D. 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游春时的喜悦之情。
(3)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 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例1: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 半篙流水夜来雨,几点早梅何处春。
“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 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 实,也使全诗气息流畅,韵味平添。
1、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人性,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 诱人,意在留客.
(1)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 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例一: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早梅》)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 枝开。
例二: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 纷纷 )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驾《雨晴》)
二品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 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 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
例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 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①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 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 200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和层次:
(四)古诗文阅读 4。初步鉴赏浇浅易的古诗词。 层次: C (运用和评价)
古诗词赏方法举隅:
一读:读题目;读内容;;读诗眼;读背景; 读注释;
二品:品动词;品形容词;品其它修饰语; 三析:析名句;析手法;析情感;析主旨;
一 读
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 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 处.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 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脉脉绵绵,写出自然造化发生之机。
例2: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 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 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 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 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 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
考点归纳:
1. 对诗体、诗歌内容的理解;
2. 对诗歌凝练的词、句的理解;
3. 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
4. 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补充: 5. 朗读节奏的划分; 6. 对名句的理解、鉴赏; 7. 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8.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中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特点:
一、古典诗歌中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 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是客观题;
二、中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一般指的是在唐 代创格定型的绝、律诗 ),且大多数是短小精 悍的绝句,一般不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
三、选材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 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 者也不予考虑;
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 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 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 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
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 所以说“花光湿”,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 透出。语言自然且极富诗情。
例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 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②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
例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 绪”。
出塞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题:上联中“孤”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一个“孤”字,不仅写尽了边塞的旷 远荒凉,环境之恶劣,而且尽情倾诉了戍 边将士的疾苦,同时又委婉批评了朝廷对 边关人员不体恤、不关怀的做法。 语言 宛转深沉 。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 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