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习题及答案-(1)

统计学习题及答案-(1)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统计一词从不同角度理解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统计总体具有的特点是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

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5.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其构成要素有6个,即指标名称、数值、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时间围、空间围。

6.职工的文化程度是品质标志,工龄是数量标志。

7.企业的机器台数和职工人数是属于离散变量,而固定资产原值和销售收入是连续变量。

8.要了解我国乳品企业的生产情况,总体是所有乳品企业,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乳品企业。

9.要了解我国乳品企业的设备状况,总体是所有乳品企业,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乳品企业。

10.学生的性别、民族属于品质标志,而学生的身高、体重是数量标志。

11.统计指标的概念完整表述为:“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12.按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二、判断题1.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是可以变换的,指标与标志也是可以变换的。

( T )2.明同学期末数学成绩85分,这是统计指标。

( F )3.总体单位的特征用指标来说明,总体的特征用标志来说明。

( F )4.标志可以用文字表现,也可以用数字表现。

(T )5.指标可以用文字表现,也可以用数字表现。

( F )6.指标值是由标志值汇总计算而得到。

( T )7.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年龄”是变量。

(T )8.某班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中,班级名称和学生都是可变标志。

( F )9.明同学期末数学成绩85分,“成绩”是连续变量,“85分”是变量值。

( F )10.某企业职工的、民族、年龄、工种等都是品质标志。

( F )11.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 F )三、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B人类生活现象的数量方面 C自然科学研究的数量方面 D社会经济现象的质量方面2.在确定统计总体时必须注意( A )。

A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 B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同的C构成总体的单位不能有差异 D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相干的单位3.标志是指( D )。

A总体单位所具有的特征B总体单位数量特征C标志名称之后所表现的属性或数值D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名称4.一个统计总体( 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5.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B )。

A全部工业企业 B每个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6.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 )。

A该市全部国有工业企业B该市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C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D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每一台设备7.某班四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四个数字是( B )。

A标志 B标志值C指标 D变量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 D )。

A连续型变量 B离散型变量C前者是连续型变量,后者是离散型变量 D前者是离散型变量,后者是连续型变量9.下列标志中属品质标志的是( A )。

A.性别B.年龄C.商品价格 D.工业企业的总产值10.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D)A、总体之间有差异B、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无差异第二章统计调查练习题一、填空题1.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

2.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3.确定调查对象时,还必须确定两种单位,即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4.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调查。

5.调查表可分为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形式。

6.统计调查误差按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7.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和时期。

8.变量按其取值的连续性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两种。

9.统计调查根据调查时间的不同可分为一次性和经常性调查两种。

二、判断题1.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 F )2.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所以其调查结果不可能存在误差。

( F )3.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的普查中,调查单位是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报告单位是每个工业企业。

( T )4.抽样调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代表性误差。

( T )5.重点调查所选择的重点单位是指这些单位的被研究的标志总量占总体单位总量的绝大比重。

( F )6.登记性误差,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

( T )7.统计总体与调查对象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变换关系。

( F)8.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 F)9.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 F )10.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 F )11.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T)三、单项选择题1.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围不同,可分为( D )。

A定期调查和不定期调查 B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2.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的划分( D )。

A是以调查组织规模大小来划分 B是以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C以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划分D以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3.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 B )。

A确定调查组织的工作 B调查任务和目的的确定C调查时间和地点的确定 D调查经费的确定4.在统计调查中,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 B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 D重点单位5.在统计调查中,填报单位是( C )。

A调查单位的承担者 B构成调查单位的每一个单位C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容的单位 D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单位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8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D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7.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选择( D )。

A统计报表 B重点调查 C全面调查 D抽样调查8.调查项目通常以表的形式表示,称作调查表,一般可分为( B )。

A单一表和复合表 B单一表和一览表 C简单表和复合表 D简单表和一览表9.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之间( C )。

A无区别B是毫无关系的两个概念C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D不可能一致10.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为了了解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的状况,某地区要求将调查单位资料于11月10日前登记完毕,普查的标准时间是( D )。

A.2010年11月20日零时B.2010年11月9日24时C.2010年11月1日24时 D.2010年11月1日零时11.中国人口普查属于哪种调查方式:( A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填空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和组限确定。

2.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统计分组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

3.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所编制的分布数列叫单项式数列。

4.在组距式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叫组限。

各组中点位置上的变量值叫组中值。

5.组距式变量数列,根据各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以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

6.已知一个数列最大组的下限为900,其相邻的组中值为850,则最大组的上限和组中值分别为 1000 和950。

7.从形式上看,统计表主要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从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栏和宾词栏两部分组成。

8.分配数列的构成要素有标志、次数。

9.次数密度是次数与组距的比。

二、判断题1.统计整理就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F )。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 F )。

3.由于统计总体中各个单位所具有差异性,所以才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 T )。

4.在组距相等的条件下,次数分布和次数密度的分布是一致的( T)。

5.统计整理就是对统计报表数据的整理(F )。

6.累计次数是单位组距上分布的次数( F )。

7.某企业职工按籍贯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T )8.分配数列构成要素为时间和与时间对应的指标。

(F)9.某企业职工按工种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T)10.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F)三、单项选择题1.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C )。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最大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该组组中值为( C)。

A260 B 215 C 230 D 1853.要准确地反映不等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必须计算( D)。

A次数 B累计次数 C频率 D次数密度4.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 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学生按身高分组5.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

A确定分组标志 B确定组距和组数 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D确定全距和组距6.用组中值代表各组的标志值的假定条件是( D)。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次数在本组呈均匀分布7.对统计总体按两个及以上标志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叫( C)。

A简单表 B简单分组表 C复合分组表 D汇总表8.在次数分布中,次数密度是指(D )。

A各组次数数之比 B各组组距之比 C各组次数数与总次数数之比 D各组次数与各组组距之比9.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B)。

A以该值为上限的组 B以该值为下限的组 C任意一组均可 D另设新组10.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B)。

A正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乘积关系 D毫无关系11.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 )。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12.总体的变异性是指(D)A、总体之间有差异B、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第四章综合指标一、判断题1.标志变异指标数值的大小和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存在着正比关系。

(F)2.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变动的趋势。

(F)3.平均差系数可以用无名数表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