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编码电位器原理
在音频功率放大器中,音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现在用微
电脑控制的多通道AV 功放,一般都采用一枚多通道音量控制芯片
进行音量调节,而且根据标准要求:每个通道音量既需要总调又需要
单独微调。因此,对音量控制手段提出了特殊要求。过去常用的普通
多联碳膜电位器(手动或马达遥控)已无法适应这种要求,于是脉冲
电位器或称数码电位器就应运而生。脉冲电位器能够360 度旋转,
音量调节速度可编程控制,它寿命长、不产生噪声、,电路简单,这
都是碳膜电位器无法比拟的。但其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与普通电位
器截然不同,本文讨论脉冲电位器原理及与单片机接口编程方法,旨
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脉冲电位器的工作原理
从外观看,脉冲电位器与普通电位器一样都是三个引脚,但在其内部
与引脚1、2相连的是两个长短不一的金属静片,与引脚3相连的是
一周有12或24个齿的金属动片。当脉冲电位器旋转时可出现四种状
态:即引脚3与引脚1相连,引脚3与引脚2及引脚1全相连;引脚
3与引脚2相连,引脚3与引脚2及引脚1全断开。
在实际使用中,一般将引脚3接地作为数据输入端。而引脚1、2作
为数据输出端与单片机I/O 口相连。如图2中所示,将引脚1与单片
机的P1.0相连,引脚2与单片机的P1.1相连。当脉冲电位器左旋或
右旋时,P1.0和P1.1就会周期性地产生图1所示的波形,如果是
12
点的脉冲电位器旋转一圈就会产生12组这样的波形,24点的脉冲电
位器就会产生24组这样的波形;一组波形(或一个周期)包含了
4
个工作状态。因此只要检测出P1.0和P1.1的波形,就能识别脉冲电
位器是否旋转是左旋还是右旋。
脉冲电位器接口编程方法
1、脉冲电位器旋转的识别
进一步分析右的波形并按时间轴展开可以看出,虽然脉冲电位器左旋
和右旋的波形都相同。但左旋时,在第1状态,脚1先比脚2变为低
电平;在第2状态,脚2也变为低电平;在第3状态,脚1先比脚2
变为高电平;在第4状态,脚2也变为高电平;脉冲电位器右旋时,
脚1和脚2输出波形的变化规律正好与左旋相反。故可根据时间识别
法(比较P1.0与P1.1低电平出现和结束的时差)来识别脉冲电位器
是左旋还是右旋。
在动态扫描中,因采样频率操作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很难测出
P1.0和P1.1的波形;也很难测准P1.0与P1.1低电平出现和结束的时
差,只能快速地对P1.0和P1.1电平采样。对应图1所示波形按时间
轴展开,每当P1.0和P1.1的组合电平依次为01 00 10 11四种状态码
组成一个字节即4BH 时,就表示左旋一位音量减1。而每当P1.0和
P1.1的组合电平依次为10 00 01 11四种状态码组成一个字节即87H
时;就表示右旋一位音量加1。这里将“4BH”称为左旋一位的特征码,
“87H”称为右旋一位的特征码。编程的任务就是要在脉冲电位器旋转
过程中识别出这两种特征码,并以此为依据,对音量进行增减控制。
实际编程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识别出这两种特征码。但我们在实践中
经过比较,用状态(位置)采样法实现编程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对采样频率和操作速度没有特别要求,也可不用定时器和中
断资源,只需在主程序里面就能完成,而且具有编程简单抗干扰能力
强工作可靠的优点。
由于脉冲电位器在工作过程中有三种情形:一是没有被旋转而停留在
某一状态(位置);二是虽然被旋转但没有完成一个周期(4个状态)
而停留在某一状态;三是不停地被旋转而超过一个周期。状态(位置)
采样法就是要准确地跟踪识别和记录脉冲电位器变化的每一个状态
值(包括位置值和它对应的特征码)。程序一开始就要识别出脉冲电
位器所处的现态位置和其对应的特征码;随后不断跟踪扫描记录脉冲
电位器的每一变化过程。显然,脉冲电位器只有旋转到第4个状态才
有一个我们所需要的特征码出现,程序根据这个特征码的性质再对音
量进行加减控制。
脉冲电位器接口编程示例
右图是实际运用中的电路图,电路非常简单,这也是最为经典的一种
接法源程序清单
MC_STATE EQU 20H ; 脉冲电位器旋转位置寄存器
MC_DATA EQU 21H ; 脉冲电位器特征码寄存器
MCK1 EQU P1.0 ; 脉冲电位器1 脚数据输出端
MCK2 EQU P1.1 ; 脉冲电位器2 脚数据输出端
START:
................
MOV MC_STATE, #00H ; 旋转位置寄存器置初值
MOV MC_DATA, #0FFH ; 特征码寄存器置初值
MAIN:
............................
............................
AJMP MAIN ; 继续跟踪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