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墙竖墙施工方案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新建铁路北京至石家庄客运专线JS-2标
防护墙、竖墙施工技术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一局京石客运专线项目经理部三分部
二○一○年三月
防护墙、竖墙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设计文件:北京至石家庄客运专线新建铁路工程野桥营南拒马河特大桥施工图。
2、规范标准:《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京石客专JS-2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4、我单位施工能力及现场实际情况。
二、工程概况
野桥营南拒马河特大桥防护墙、竖墙施工里程为DK116+500~DK127+,合计。
防护墙设计形式:直线段防护墙高度750mm ,顶宽200mm ,底宽250mm 。
曲线地段防护墙设计尺寸依照设计图纸要求计算,布置形式如下图所示:
三、计划安排
2010年5
四、资源配置
1、管理机构
为保证此段防护墙、竖墙工作有序开展,分部成立防护墙、竖墙施工领导小组,由工区经理任组长,全力做好施工管理工作。
详见管理机构框图。
主要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2、施工设备机具配置
3、仪器设备
4、材料供应
工程部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各类材料用量,向物设部上报采购计划,物设部提前联系,超前储备,保证防护墙、竖墙各类材料的供应。
进场材料及时检验,并报监理工程师按照规范或规定进行验收后,方可用于现场施工。
五、施工工艺:
1、防护墙、竖墙施工工艺流程图
防护墙试验段施工工艺流程图
合格
合格
2、防护墙、竖墙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进场,修建钢筋加工场地。
组织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规范,学习防护墙、竖墙施工技术方案,编制施工技术交底,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培训。
(2)、测量放样
按照设计图纸计算轨道中心线坐标,经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用于现场放样。
测量班放样出轨道中心线,由现场技术员据此引出防护墙、竖墙位置,用墨线弹出立模位置。
注意复核与梁边缘的位置关系,确保无误。
模板安装、固报监理检验
测量模板位置梁面高程,确定砂浆调整高度,调整模板底面高程,将结果交底至作业工班。
(3)、混凝土凿毛
梁体与防护墙、竖墙接茬部位需进行凿毛处理,以凿除浮浆及松散层、露出新鲜混凝土为标准。
同时,作业工班根据技术员对梁顶高程的交底,对立模处梁顶进行处理,超高的应凿除至设计高程、欠高的采用砂浆对模底部位进行调平,处理后高程误差控制在5mm 以内。
处理完毕后,将杂物清理干净。
(4)、钢筋加工及安装
①钢筋加工制作在标准厂区内进行。
棚内分为原材区、加工区、半成品区、成品区,明显分界,标示清楚;钢筋成品、半成品均应分别标示清楚,符合标准化作业要求。
钢筋加工尺寸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②安装前,先调整梁体预埋钢筋,确保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安装时,先根据所放边线调整好两头钢筋骨架位置,测量标高,准确无误后焊接固定,然后拉线再绑扎中间的钢筋骨架,注意所有扎丝头均不露出主筋外侧,挂好标准保护层垫块(每m2设4个垫块),确保钢筋安装后间距±10mm,保护层合格(+5、-2mm),顶面平整,线形直顺。
③按照图纸设计做好综合接地钢筋焊接及接地端子的预埋,综合接地钢筋的焊接采用L型Φ16钢筋与主筋进行焊接,单面焊缝长度20cm,焊缝应饱满并敲除焊渣。
接地端子布置在每孔梁的小里程端,高度15cm,平面位置随梁顶预埋的接地钢筋位置布设;端子外侧粘贴一小块双面胶,方便混凝土拆模后直接找出端子位置。
(5)、模板安装、固定
①对标高、钢筋工程进行复核无误,再次清理杂物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模板安装。
立模前模板处理:用钢丝刷清除模板表面的浆块、锈污等,用抹
布擦干净后涂刷脱模剂(可用优质机油)。
如模板有变形、凸凹、错台等缺陷,及时打磨、校正处理,确保表面平整光洁。
②防护墙、竖墙模板采用内侧底部锚固、顶部双螺帽拉杆对拉、外侧顶托拉线的加固方式,确保支撑加固牢固,浇筑混凝土过程不变形。
模板底部铺垫一层海绵条,消除梁顶稍许不平整对模顶线形的影响,并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漏浆。
断缝设置方式: 3mm钢板
+4mm钢板+3mm钢板,浇筑混凝土后形成1cm断缝。
预留防护墙排水孔时,依照设计图纸预留塑料箅子的安装位置,排水孔采用2块自制楔形木块,方便装拆,自制楔形木块如下示意图:
注:图中单位均为cm
③模板安装调整过程中,带线检查线形,模板偏差控制在2mm以内,确保整体直顺,并进行顶面高程复核控制误差5mm以内。
调整完成后,报测量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模板进行测量验收,检查偏位及线形控制,精度满足要求后报监理工程师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防护墙采用模板形式如下图:
(借用图片)
(6)、砼施工
①浇筑混凝土前,对支撑、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清理杂物,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
混凝土到达现场后,现场试验员对混凝土性能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浇注。
为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混凝土塌落度不易过大,一般控制在12~14cm。
采用小型溜槽运送混凝土入模。
②防护墙混凝土分两层浇筑,第一层浇筑至铺板台阶上1cm左右,以利于排出台阶气泡,第二层浇筑至顶面,同时进行CPⅢ预埋孔的预留。
CPⅢ预埋孔设置成深度15cm、顶部直径4cm底部直径3cm的锥体,布置在每孔梁的固定支座上方。
浇筑过程中移棒距离30~40cm,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
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
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振捣过程中应有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
振捣完毕后,由经验丰富的工人进行收面,确保顶面平整,高程误差5mm以内,天气炎热时,终凝后2~3h应进行洒水湿润养护墙顶,杜绝顶面干缩起皮。
(7)混凝土拆模养护
①拆模控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后进行。
拆模时,首先松掉模板间连接螺栓,先抽出中间4mm隔板,再抽出两边3mm隔板,形成断缝。
拆除模板时注意对混凝土保护,避免磕碰新鲜混凝土棱角,并轻撬轻放模板,防止模板磕碰变形。
拆模后及时清理残留的混凝土块、废弃物等杂物,确保现场清洁文明。
混凝土拆模后,如表面有粗糙、不平整、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脚等缺陷或不良外观时,及时报告质检工程师,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不得自行处理。
并注意气温急剧变化、大风等时不宜拆模。
②拆模后,及时采用养护毡进行覆盖,并进行养护。
由于冬天气温低,防护墙养护采用喷涂养护剂、然后包裹进行养护,不得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六、质量控制要点
1、梁顶面高程复核
必须符合立模处梁顶高程,超高部位人工凿除至设计标高,欠高部位采用砂浆带整平,确保模底高程满足要求,进而控制墙顶高程、铺板高程符合要求。
2、线形控制
立模完成后,严格带线检查模板整体直顺,最大偏差不得大于2mm;同时要检查模板支撑牢固性,杜绝浇筑过程中模板移位变形。
3、消除防护墙、竖墙铺板台阶气泡
浇筑混凝土时,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到台阶顶1cm位置,加强振捣,通过排气孔及模内引出台阶内气泡。
对于模板排气孔如何设置,才能达到最佳排气效果,施工中应不断总结摸索改进。
4、防护墙、竖墙顶面平整度控制
防护墙、竖墙被断缝隔板断开后,浇筑混凝土进行顶面收面时,人工对墙体断缝处两段墙顶间平整度控制易出现偏差导致拆模后墙体顶面会出现稍许起伏。
施工过程注意对该部位的重点监控,不断提高,确保墙顶平整度。
七、安全控制重点
1、上桥爬梯设专人专职值班检查,所有上桥人员必须穿着工作服、佩戴胸卡及安全帽,杜绝无关人员上桥。
2、按照京石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制作安全防护围栏,高度1.2m,设置上下两道横杆,并挂安全防护网,确保桥面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等所有工作面均在安全防护网防护之内。
3、吊车垂直运输钢筋、混凝土时,在桥下设置安全警戒线,专人负责监控;桥上专人指挥吊车,消除司机视觉盲区作业安全。
八、环境保护措施
1、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和施工活动的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环保工作方案中的各项要求,将环保工作和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在日常施工中随时检查,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2、每周对环保工作进行依次例行检查,内容包括:施工概况;污染情况—污染种类、强度、环境影响等;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可行性和效果分析;存在问题拟采取的纠正措施;下步环保工作计划;其它需说明的问题,如措施变更、污染事故和纠纷处理等。
3、施工便道和运输道路经常洒水,把灰尘污染控制在允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