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7.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1)ppt课件
最新7.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1)ppt课件
补其偏衰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调整阴阳
(一) 损其偏盛
(二)补其偏衰
损其偏盛,主要是 对阴阳偏盛,即阴 或阳的一方过盛有 余的病证,采用 “损其有余”的治 法。
补其偏衰,主要针 对阴或阳的一方甚 至双方虚损不足的 病证,采用“补其 不足”的治法。
由于阴阳双方具有互根互用的关系,故阴阳偏衰亦 可互损。为此,在治疗此证时,还应注意“阳中求阴” 或“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补阳时 适当配用补阴药。
表面上是与正治法相反,但在治病求本的原则指导下, 选择了针对疾病的内在本质而治疗的方法,符合辨证 施治的原则,可以说仍然是正治法。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二)标本缓急
标本缓急
急则治标 缓则治本 标本兼治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调整阴阳
阴阳相对平衡破坏
疾病发生
阴阳偏盛
阴阳偏衰
实证
损其偏盛
虚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征象
高热大汗 口干脉数 舌红苔黄 (热象)
本质
实热壅盛
四肢厥冷, 脉沉,但壮 热心烦,渴 喜冷饮,小 便赤 (假寒象)
里热盛极 阳盛格阴
治法
正治(逆治) 寒凉药 热则寒之
反治(从治) 寒凉药 寒因寒用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小结: 反治法,主要是顺从疾病反映于外的证候而治,
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 “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施
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病 证。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 通用”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1.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治疗具有 假热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 热证。临床虽见热象,但其本质为真寒,治本之法当 用温热药治之。
2.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治疗具有假 寒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热假 寒证。虽外见寒象,但热盛是其本质,故用寒凉药以 治其真热,从而消除假寒之征象。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3.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药治疗具有 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因虚而致闭阻的真虚假实证,如脾虚便秘、 血枯经闭等证,其治应以补开塞,不要妄用通泄更伤 正气。
4.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药治疗具有 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食积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血瘀崩 漏及膀胱湿热所致尿频、尿急、尿痛的病证。治疗可 分别用消导泻下、活血化瘀、(表 里 、轻 重)
水
火
金
土
例:肝木乘脾土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就是要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 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它是辨证论治的一个基本原则。
本与标,具有多种含义,具有相对的特性。 如以正邪而言,则正气是本,邪气是标; 以病因和症状论,则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其它如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为标等。
返回目录
一、养生与预防
(二)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应早期诊断、早期 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既病防变
早期诊治 先安未受邪之地
注重疾病传变规律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 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会得受肝之邪。
《难经•七十七难》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养生与预防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扶正祛邪
正气虚 阴阳偏衰
疾病发生
邪气实 阴阳偏盛
扶正
祛邪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扶正多 用补虚方法,包括用药,针灸, 气功,身体锻炼,精神调摄, 饮食调养等。
祛邪,即是祛除病邪,减轻或 消除邪气的毒害作用,使邪去 正安。祛邪多用泻实方法,由 于邪气不同,部位有异,其治 法亦不一样。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扶正祛邪
扶正与祛邪,两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
❖扶正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机体抗御和祛除病邪; ❖ 祛邪能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使邪去正安,有利于
正气的保存和恢复。
❖单纯扶正法,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且邪气 又不盛的虚性病证。
❖单纯祛邪法,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 衰的实性病证。
7.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 (1)
目录
• 第一节 防治原则 • 第二节 治 法
中医治疗学
中医治疗学,分为治则和治法两大部分。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 论治精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 有普遍指导意义。 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即是治则的具体化。
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 会出现相同的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的证候,可以采用 相同的治法治疗。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疾病 感冒
病因病机
风寒束肺 风热袭肺 暑热郁表 气虚邪侵
治疗
发散风寒 疏散风热 清热解暑 补气解表
久泄脱肛 崩漏出血 子宫脱垂 胃下垂
中气下陷
补中益气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1.正治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
它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一致的病证。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 泻之”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1.反治
扶正与祛邪兼用,适应于正虚邪实病证,扶正而不 留邪,祛邪又不伤正。 ❖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邪盛正虚,正气尚能耐攻者; ❖先扶正后祛邪,适用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病 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的反应性不同, 治疗上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时:根据气候季节特点考虑治疗方法和用药原则 ❖因地:根据地理环境特点,选择治疗方法和用药原则 ❖因人: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的
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治疗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治 法
治法,包括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治疗大法也叫基 本治法,它概括了许多具体治法共性,在临床上具有普 遍意义,基本的治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补、 消等“八法”。具体治法是针对具体病证而拟定的治法, 属于个性的,各具自已特定应用范围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