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场独立性学习者与场依存性学习者在学习上的不同特点比较

场独立性学习者与场依存性学习者在学习上的不同特点比较

场独立性学习者与场依存性学习者在学习上的不同特点比较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学习者的优势和劣势及注意事项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测验1.身体位置调整测验。

威特金最初对认知方式的研究起于军事上的需要。

二战期间,飞机驾驶员常因在云雾中机身翻滚而丧失方位感,进而造成失事。

为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在对飞行员进行选拔和训练时,要测试应征者对空间方位的知觉判断能力。

因此,最初的测验是让受试者进入一个可调整倾斜度的房间,坐在房间中一个可以作各种角度转动的椅子上。

房间与椅子的转动,有时方向一致,有时方向不一致,这就构成了类似飞机在空中翻滚的情境。

此时要求受试者将自word编辑版.己的身体调整到实际的垂直位置。

能准确地将自己调整到垂直位置的人属场独立型,不能调整者属场依存型。

2.框棒测验。

这是继身体位置调整测验之后,威特金设计的一种更简便的测验。

测验时,让测试者注视一下倾斜的方框,框内有一个可独立于框平面转动的亮棒,要求被试将亮棒调整到垂直于地面的方位。

倾斜的框架对被试调整亮棒影响较大者为场依存型;不受框架角度的影响而直接调整亮棒者为场独立型。

3.嵌图形测验。

也叫隐蔽图形测验。

这是目前研究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令被试在较复杂的图形中用铅笔勾画出镶嵌或隐蔽在其中的简单图形(见图11-5)。

在测验中,能排除背景因素的干扰从复杂图形中迅速地、容易地知觉到指定的简单图形者为场独立型;而完成该项任务较为困难者为场依存型。

镶嵌图形的文字解释在一个复杂的图形中寻找出给定的简单图形,对不同的人来说,这样的任务难度并不相同。

因为那些图形都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被放在复杂图形中,原本明晰的线条经过了某种伪装或者视觉掩饰,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因此有些人能很快从中找到所需要的简单图形,而有些人则要很费一番工夫。

这种差异心理学家认为是一种人格上的差异。

即有些人比较不容易受外界环境和他人信息的干扰,倾向于独立判断,而另一些人则很容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以致于在寻找简单图形时由于受周围颜色或线条的干扰而显得困难重重。

前者被称为场独立型人格,而后者被称为场依存型人格。

通过这些镶嵌图形的测验,你对自己属于哪一类型人大致有个判断了吗?需要说明的是,场独立和场依存的两种人格特点,并不能说孰优孰劣。

在某些方面,场独立型人占有优势,而在另一些方面,则是场依存型的人占有优势。

例如,场独立型的人具有较高的思维、认知变通能力和人格自主性,在理性思维方面较为出色,但社会敏感度和社交技能往往偏低;而场依存型的人能很快察觉环境中微妙的人际信息,从而作出最恰当的反应,所以社交能力往往出众。

word编辑版.基本概念场独立型(field independence)和场依存性(field dependence)这两个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H. A 维特金(H. A. Witkin)对知觉的研究。

场独立性指很容易地将一个目标从他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相反,场依存性是指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时感到困难的知觉特点。

场独立型的研究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维特金为了研究飞行员怎样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和视觉见到外部仪表的线索,来调整身体的位置,专门设计了一种可以摆动的座舱。

舱内置一座椅,当座椅倾斜时,被试可以调整座椅使身体保持与水平垂直。

研究发现,有些被试主要利用来自仪表的线索,他们不能使自己的身体恢复垂直;另一些人则主要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尽管座舱倾斜,他们能使自己身体保持与水平垂直。

维特金称前一种人的知觉方式为场依存性,后一种人的知觉方式为场独立性。

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

后来经过维特金的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场独立型-依存型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其差异是一个连续系列,呈常态分布,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大多数人处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之间。

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善于进行知觉分析,能把所观察到的因素同背景区分开来,知觉较稳定,不易受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又称为分析型知觉方式。

场独立型的人的心理分化程度较高,大脑左右两侧功能高分化,具有较高的思维、认知变通能力和人格自主性,在理性思维方面较为出色,较容易完成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和重新组织材料的任务,喜欢个人钻研、独立思考和学习,不易受到暗示,自信、自尊心强。

但是场独立性的人社会敏感度和社交技能往往偏低,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

需要说明的是,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这两种人格特点,并不能说孰优孰劣。

在某些方面,场独立型人占有优势;而在另一些方面,则是场依存型的人占有优势。

测试方法隐蔽图形测验通常用来评定个体的场依存型-场独立型。

测验时,要求被试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把隐蔽在其中的简单图形分离出来。

场独立性的人能排除背景因素的干扰,从复杂图形中迅速、容易地知觉到指定的简单图形,而场依存性的人完成该项任务则较为困难。

===================================================word编辑版.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等人在研究知觉时发现,有些人比较容易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有些人很难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

他将前者称为场独立性的人,将后者称为场依存性的人,大多数人处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之间。

场院依存性的人,倾向于利用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独立性的人,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隐蔽图形测验通常用来评定个体的场依存性-场独立性。

简单图形暗含在复杂图形中,要求被试把简单图形分离出来。

这需要重新组织材料的能力。

场独立性的人比场依存性的人容易分离出简单图形。

研究表明,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是较多地依存于个体的遗传因素和生理基础,而且个体在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连续维度上的位置是相对稳定的。

场依存性的人,独立性差,并且容易受暗示;场独立性的人,有极大的独立性,并且不易受暗示。

场依存性的人,对于需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和重新组织材料的任务感到困难:场独立性的人,比较容易完成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和重新组织材料的任务。

场依存性的人的行为是以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对他人有兴趣,积极参与人际交往等;场独立性的人的行为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自信、自尊心强,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等。

在国外,关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与内外向的关系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艾温斯(F.L.Evans)等人认为,两者相关程度很高,很可能是一种特质的反映。

费恩(B.L.Fine)等人认为,两者没有相关,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特质。

我国张厚粲教授等认为:二者之间无显著相关,可以认为是人格的两种不同特质(维度)……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因此,它们在人格表现中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存在于人格这一统一体中。

================================================一、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及其特点最早致力于认知风格的研究并在许多领域有开拓性贡献的是著名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1916-1979)。

他在垂直视知觉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了认知风格的个体差异,即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驾驶员常因在云雾中机身翻滚而失去方位感,因而造成失事。

为了减少飞机失事,就需要对应征者的方位知觉判断力进行测试。

最初的测试方法是:让被试者坐在一个可调整倾斜的房间里,椅子本身也可以作各种角度的转动。

房间与椅子的转动,有时方向一致,有时方向不一致。

这时要求被试者作出对上下方位的判断,并说出其身体与标准垂直线的角度。

实验结果发现,有的人倾向于更多地利用自我内部的参照来认知,而很少受外界刺激改变的影响,对空间方位判断正确;有的人倾向于以外界的参照作为认知的依据,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大,对空间方位判断不正确。

前一种人为场独立性,后一种人为场依存性。

其研究表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个体,表现出不同的认知风格。

word编辑版.场依存者是人际定向,往往更多地利用外在的社会参照来确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特别是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他们比较注意别人提供的社会线索,优先注意他所参与的人际关系的情况,对其他人有较大兴趣,表现出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在解决熟悉的问题时,不会发生困难,但让他们解决新问题则缺乏灵活性;一般较少独立性,易于接受外来的暗示。

场独立者是非人际定向,在社会活动中不善于人际交往,对社会线索不敏感,社交能力差;在解决新问题时,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更有主见,处事有自主精神。

研究结果还表明,场独立性随年龄递增而增长,女性比男性更依存于场。

但是,整体来说,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没有好坏之分,而且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改变。

威特金的研究结果说明,对儿童进行艺术、音乐和体育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儿童的场独立性水平。

二、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对信息加工的影响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一人格差异,表现在心理活动的许多方面,在知觉、思维、学习、问题解决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可以看到这种差异。

综合前人的研究,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对学生信息加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2-4]。

㈠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学生偏向不同的学习材料在学习活动中,场依存性者和场独立性者对于学习材料是否包含社会性的内容,其学习效果有显著的差异。

场依存者尤其善于学习与记忆包含社会性内容的材料。

场独立性者,在学习缺乏组织的材料时,其学习效果要优于场依存性者。

此外,场独立者还比较喜欢抽象的、理论的学习材料,而不喜欢学习一些具体的知识,他们达到概括化的程度比场依存性的学生高,但两者在获得的知识量上没有差异。

另外还发现,具有场独立性的学习者通常以内在动机为主,对学习材料本身感兴趣,而场依存者则较依赖外部反馈,当受到批评或打击时,学习成绩容易下降。

对学习相同的材料时,不同的场性对材料的感知也不一样,有的从所给材料的一部分就可得出结论,而有些学习者则有赖于整个学习材料[5]。

㈡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学生偏向不同的学习策略研究者们运用两种传统概念形成过程的理论模型来研究场依存性者和场独立性者的差异。

一种模型是让学习者发挥积极作用,学习者先对概念产生一个假设,通过运用概念等级标准来验证假设。

如果发现这个假设是他们所需要的,这一假设就被公式化,作为学习策略来获得正确概念。

第二种模型是让学习者处于被动地位,充当旁观角色。

当学习者看到概念的新举例时,逐渐确定不变的相关特征,而去掉那些易变的不相关特征。

研究者画出了场依存性者和场独立性者获得概念过程的曲线。

结果是场独立性被试在开始一段时间试来试去,曲线(精确度)没有多大变化,但当判断的标准一旦确立,就会产生飞跃。

而场依存性被试的学习曲线是渐进性的,他们的进步是渐word编辑版.进性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