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泰语名量词对比

汉泰语名量词对比

汉泰语量词及其分类的概述汉语和泰语同属于汉藏语系,量词是汉藏语系中大部分语言突出而又独特的特点之一。

量词的大量存在和普遍使用不仅见证了汉、泰两民族曾经共同生活的历史轨迹,也表现出来了两个民族分开之后思维方式的异同,承载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文化信息,熔铸着不同的民族思想。

汉.泰语都是缺少形态变化的语言,它们的量词都起到标记名词的作用,在这些语言中,量词的作用主要是表示事物的单位和动作行为的量,另外,还有一些语言的量词还可以表示事物的类别、形状、性别、级别等特征。

但是,在汉泰语量词的变化过程中,由于各家的标准不一样,注重的角度不一样,因此,各家对汉泰语两类语言的量词分类也各不相同。

黎锦熙在《汉语语法教材》里按照词的组合能力把量词分为三类:“名量词、动量词、形量词”。

但是没有把量词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而是称它为‘名词的附类’。

胡裕树先生在现代汉语中也把量词分成三类:物量词动量词度量衡量词在这里,胡裕树先生首先是从功能的角度上把量词分为“动量词”和“物量词”,而然后再从意义的角度来分,将表示度量衡的量词与一般物量词区分开来。

吕叔湘把量词分成9类。

分别是: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容器量词、临时量词、度量衡量词、自主量词、动量词、复合量词。

刘月华先生等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将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

名量词又分为专用量词和借用量词。

专用量词又分为: 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度量词不定量词准量词复合量词等六小类。

而动量词又可以分为: 专用动量词和借用动量词两小类。

黄伯荣先生、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将量词分为两大类:名量词和动量词,但是也明确的指出了:“量词中还存在一些复合量词。

”还有,黄伯荣先生、廖序东先生在对量词划类归属时将“些、点”列入“不定单位”。

泰语量词的分类与汉语量词的分类大致相同,但也有所差别。

裴晓睿先生在《泰语语法新编》中把泰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其中名量词又可以分为个体量词度量词集合量词临时量词自主量词五小类;.动量词又可以分为:描写动作行为的量词和表示某个人或某些东西的状态。

而泰语语言学家披耶乌巴吉辛拉巴桑在《泰语语法》中则把量词分为表种类的量词表集体的量词表形状的量词表数量与度量的量词表动作的量词借用名词的量词等六类虽然各家对汉语量词和泰语量词的分类都各有所差异,但我们一般趋向于把汉语量词和泰语量词主要分为两大类:名量词和动量词。

在本文章中主要比较汉语名量词和泰语的名量词的异同。

2.汉泰语名量词分类在汉泰语量词中,名量词都属于起源较早、数量较多、语义类别和语法功能较复杂的量词,因此各家对汉泰语名量词的分类,分类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分出的类别也各有不同。

2.1 汉语名量词的分类丁声树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的名量词分类,把名量词分成个体量词,集体量词,度量词,临时量词四类;刘月华先生等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将名量词分为:专用量词和借用量词。

专用量词又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度量词、不定量词、准量词、复合量词等六小类。

吕叔湘把名量词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容器量词、临时量词、度量衡量词、准量词、复合量词。

邵敬敏在《现代汉语通论》中将名量词分为个体量词、度量衡量词以及借用的量词。

又把个体量词分为指称单个事物、指称集体事物、指称不定量事物三类。

2.2 泰语名量词的分类裴晓睿先生在《泰语语法新编》中把泰语的名量词分为: 个体量词,度量词,集合量词,临时量词,自主量词五类。

而泰语语言学家披耶乌巴吉辛拉巴桑《泰语语法》中则把泰语的名量词分为:表种类的量词,表集体的量词,表形状的量词,表数量与度量量词,表行为方式的量词,名词兼量词六类。

本文中为方便比较,我们综合量词划分的各种因素,以词的语法功能,组合能力,量词的意义等相关因素,把汉语名量词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临时名量词、度量量词、自主量词、复合量词六个小类;然后采用裴晓睿先生的分类方法,把泰语的名量词分为:个体量词、度量衡词、集合量词、临时量词、自主量词五个小类。

2.3 汉泰语名量词分类差异虽然汉语名量词和泰语名量词的分类基本相近,类别基本上存在对应关系,但是也存在不少不同点。

汉泰语名量词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汉语有复合量词,如架次、班次、批次、台次、台件、部件、件套、秒立方米等,而泰语里没有这样的量词。

其次,虽然汉泰语中都有自主量词,但它们的概念是有所不同的,现代汉语中的自主量词主要是从语法性和特征上来分类的,它指的是时间单位和区域单位的词,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解释“自主量词”的定义是:“这一类的词放在量词的后面的时候是名词,直接放在数词后面的时候是量词,我们就叫它准量词或自主量词。

”而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也说过“自主量词后面不跟名词。

也可以说是一种不需要量词的特殊名词。

个别自主量词也可以用在名词的前面,如‘一月时间’。

所以他把“国、省、区、县、科、系、年、月、星期”等称为自主量词。

综上所述我们把自主量词这类词归于名词和量词的兼类词。

而泰语的自主量词是由名词本身兼任量词,与被限定词的语音形式相同或部分相同,只有语法意义,没有概念意义,强调形式,这是这种量词最突出的特点,在泰语中,虽然自主量词与词组合时,由于自主量词本身已有其搭配的名词所固有的意义,其数词前可以省略名词,仍然保持意义的完整性,如8加一八天,也可以表述为:8 而不影响意义的传达。

从表面上看,省略名词后的泰语自主量词的使用和汉语自主量词一样,都是数词+自主量词,但泰语中的“8撇~八天”也只是“撇8~八天”形式的省略,而不是“8犯”形式的直接表述。

当被限定名词的语音形式部分相同时,它是不可以省略的,这是汉、泰语自主量词显著的不同。

再次,汉泰语名量词也不是一一对应的,例如,在汉泰语个体名量词中,汉泰语用于人的量词和用于动物的量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泰语用于人的个体量词要比汉语复杂的多,而泰语用于动物的量词除了大象外,都用“毒啊”,汉语用于动物的量词根据其形状,体型等不同,而所用的量词也不同,如“一头牛”“一条狗”“一只蜜蜂”等3.汉泰语名量词来源一般来说,名量词是用来修饰名词的,而名词在需要量词的修饰时往往会把其他词类中的一些实词语法化转为与之相配的词。

这是量词的主要来源。

此外也有可能扩大原有某些量词的使用范围,例如“口”,最先是用于人,因为人人都有口,如“一口人”;发展到后来,泛化为可指一切有“口”的东西,如“一口井”。

泰语名量词中可以通用于任何动物的量词“只”都是词使用范围扩大的量词。

3.1汉语名量词主要来源3.1.1汉语名量词来源于名词,如: 斤、首、枚、块等量词。

这是汉语名量词的主要来源。

例如,“斤”本意为斧子一类的工具,《荀子.劝学》:“林木茂而斧斤至焉”,后用为重量单位,十六两为一斤;再如“首”本意为“头”,《列子.皇帝》:“牛首虎鼻”,后用为诗文词赋等的量词,韩愈《与陈给事书》:“献近所为《复志赋》已下十首”;又如,“枚”本意为树干,《诗经.周南》:“伐其条枚”,后用为体型较小的东西的量词,一枚就是一个,如“一枚银币,一枚金牌,一枚纽扣,一枚钉子”,又如,“粒”本意为“米粒、谷粒”,《孟子滕文公上》:“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

”后用做计量小颗粒状的东西的量词,如:李绅《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又如“片”,本意为“破开的木片或草片”《南史。

齐武陵昭王暴传》:“乃破荻为片”,后用做量词,计量平而薄的事物或较大范围的面积和空间等,如“一片树叶,一片海洋,一片碧绿”等。

3.1.2汉语名量词来源于动词,如:张、束、封、包、剂等量词。

这是汉语名量词的第二来源。

如又如,“束”本意为“绑,捆”,《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

”,后用做量词,计量捆在一起的丝条状的东西或小片状的东西,如“一束花,一束毛线,几束头发”,再如“封”本意为“加土培育树木”,《左传。

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植此树!”后用做量词,杜甫《述怀》:“自寄一封书”,专门用来计量用封套装的东西,如“一封信,一封文件,三封银子”,又如“发”本意为“把箭射出去”,《史记。

孙膑传》:“于是今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墓见火举而俱发’。

”后用做量词,计量枪弹,炮弹的量,如“一发子弹,三发炮弹,发发命中”等3,1,3汉语名量词来源于形容词,如方、弯、团、元等在汉语中,有一小部分量词来源于形容词。

比如,“方”本是形容词,《荀子.王霸》:“犹规矩之于方圆也”,后用做量词,如“一方雪白的毛巾,一方土地”,再如,“团”本意为“圆”,吴均《八公山赋》:”桂皎月而常圆”,后用做计量成团状的事物的量词,如,“一团乱麻,一团毛线,一团纸”又如“圆”本意为“圆的”,《荀子。

赋篇》:“圆者中规”,后用做货币单位,同“元”如,“一元钱,十元纸币”,这类量词很多有相当强的修饰成分和文学意味。

比如,“椰子树梢上挂着一弯月牙”等3.2泰语名量词的主要来源3.2.1泰语名量词来源于名词,比如“块“”“头”“只”“件”等这是泰语名量词的主要来源,“ตัว(只)”本义为名词“身、身体’,后引申为名量词,用于计量动物。

如: ปลา(鱼)、ม้า(马)、วัว(黄牛)等。

因为动物具有身体状特征,也借这一特征扩展到其他具有身体状物的东西上,如:t’桌子)、 (椅子)、 (柜)、 (衣服)、 (裤子)、等3.2.2泰语名量词来源于动词,比如:量词“mua:n33(支)”。

,’刃nua:n33(支),,来源于动词“卷”。

如 :mua:n33buZlri:21(卷烟)。

从用“卷烟”这一动作转为“香烟、雪茄”的专用量词。

buZlri:21(烟)ha:41(五) mua:n33(卷)=五支香烟。

3.2.3泰语名量词来源于代词如:ผูนาสองท่าน两位领导领导二位泰语的名量词“位”来自其第二人称代词尊称“您”。

3.3汉泰语名量词来源比较综上所述,“名词”和“动词”是汉、泰两种语言量词的主要来源。

这些名量词产生得比较早,数量也比较多。

其它来源是后来才产生的,是少见的。

这些名量词大部分是从已有的词汇中借来的,起初是跟借来的词兼用,最后就变成专用的名量词。

所借来的词有一部分现在仍然保留了它原来的词性,有的因为其使用功能不如作为量词的功能突出而慢慢被淘汰。

这些现象汉语和泰语都存在。

如:汉语的量词“头”与泰语量词“hua24(头)”都来源于名词“脑袋”。

到了现在,无论汉语还是泰语,它们名词的用法和量词的用法都共同存在。

又如上文3.1(2)所讲的名量词“片”,它的本义为“劈开树木之类”的动作。

现代汉语中“片”除了作为量词,还可以表示“片”状的附加成分。

如:木片、肉片等,原来的意义已经消失了。

总之,汉泰语名量词都主要来源于名词,如“口”“头”“尾”“寸”“条”1233,其次来源于动词,如“张”、“封”、“”、“包”“支”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