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界面设计分析随着信息化的来临,产品自身的信息化属性也越来越健全,根据人们日常的需要,设计师们在产品的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到人机的交互。
科技的日益进步促成了计算机的发展,可以遥控停车的全自动汽车、可以远程控制开关的家用电器等,这些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手机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个人电子产品的终端,集娱乐、资讯、生活于一体,其终端性质决定了手机在人机交互界面上更加功能集成化、人性化、趣味化等。
随着电子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的功能也得到了迅速拓展,通讯功能不再是其唯一的重要功能,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手机的交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交互界面也更加多样化。
针对移动应用的界面设计也已成为人机交互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移动界面指的是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呈现的用户能够体验到的图形形态,主要表现为移动应用平台。
而由于移动设备的便携性,置不固定性和计算能力的有限性,以及无线网络的低带宽,高延迟等诸多的限制,使得移动界面设计又存在着自己的特点。
首先,先谈谈移动界面存在的许多限制和特点吧。
1.资源相对匮乏由于受到成本,能耗以及移动性的要求,移动设备往往计算能力比较差存储容量较小,显示屏幕小,分辨率低。
例如,一般网站的默认分辨率可达1024*768,而手机的显示分辨率也不过320*240因此,手机只有通过设计专门的浏览器才能直接访问一般的网站。
其次,移动界面比桌面系统的用户界面更加简单。
桌面系统用户界面采用的一般是并行展示各种选择可以在一个大小可调的屏幕中同时显示出来,而在移动界面中,用户需要逐屏逐页寻找合适的选择,当选择过多,就会给用户带来不便,从而引发用户不满意。
因此,移动界面设计的难题就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有效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提供的选择必须根据重要性排列。
2.移动设备的种类繁多由于移动设备的种类极其繁多,软硬件平台规范各不相同,互相之间的兼容性不是太好,其计算能力、储存能力以及声音效果等也千差万别,使得在开发移动应用时很多情况下需要专门针对某一型号的一种设备开发,极大增加了应用开发的复杂度。
移动界面的设计也不例外,各种设备的差异甚至可能是移动应用开发过程中最需要考虑的一个环节,因此移动界面需要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
3.连接方式复杂由于移动应用运行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中,而移动设备的位置具有很强的移动性,如GPRS等无线网络连接时可能会时断时续,连接可靠性低,这大大增加了移动应用和移动界面设计的难度,除了考虑目标设备的计算,存储,显示资源外,网络连接也要视为一种资源,在设计时制定相应的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移动界面设计中的最终问题和最大问题是界面的定制,即根据需求定制合适的移动应用界面。
其次,由于移动界面存在以上的特点,为了达到用户满意,设计移动界面时要尊重以下的设计原则。
移动界面设计原则:1.简易性,界面的简洁是要让用户便于使用、便于了解、并能减少用户发生错误选择的可能性。
实际上,手机等移动设备的用户数量远远大于计算机的用户,很大一批用户并不使用计算机,他们很可能是在旅途中使用移动应用,往往希望移动应用能够按照自己所熟悉的操作方式来工作。
因此,移动界面的设计应当尽可能地简单、直观。
2.易于检索,可以通过排列,一个有序的界面能让用户轻松的使用,尽量减少用户进行信息访问时所要采取的步骤,同时尽量可能创建多种信息访问途径。
例如,对于天气预报程序而言,应该可以请用户按照邮政编码、区号或者城市名等形式查询。
3.界面风格一致性,是每一个优秀界面都具备的特点。
界面的结构必须清晰且一致,风格必须与内容相一致,不必要的差异常常会让用户感到不习惯,从而降低可用性。
如在一个显示过程中使用单行的滚动文本形式,而在另一个显示过程中却使用换行文本形式。
为了保证界面风格的一致性,特别是在一个应用由多个程序员一起完成的情况下,编写风格指南或规格是有效的方法。
4.避免不必要的文字输入,而采用选择列表或模糊查询,即输入一部分查询关键词就可以获得检索目标或包含目标的列表可供用户选择,这样可以降低对于用户进行关键字文字输入的麻烦。
5.根据用户的要求使服务个性化。
即通过人性化设计,来提高效率和增加用户满意度。
用户可依据自己的习惯定制界面,并能保存设置。
6.最大限度地避免用户出错。
预测用户可能出现的错误,提供相应的机制尽可能避免。
例如:如果用户要输入日期,可以采用格式化输入的方法,检查用户输入的是否全部是数字,而且代表日期的数字的取值范围是否在合法的范围内。
7.文本信息应当本地化。
要根据应用所使用的地域特点,使应用本地化。
用词得当与否也可以决定某种应用可用性的好坏。
词义表达清楚是关键,要避免使用含混不清的用语。
8.记忆负担最小化,人脑不是电脑,在设计界面时必须要考虑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限度。
人类的短期记忆极不稳定、有限,24小时内存在25%的遗忘率。
所以对用户来说,浏览信息要比记忆更容易。
9.安全性,用户能自由的作出选择,且所有选择都是可逆的。
在用户作出危险的选择时有信息介入系统的提示。
10.灵活性,简单来说就是要让用户方便的使用。
即互动多重性,不局限于单一的工具(包括鼠标、键盘或手柄)。
基于上述移动界面设计存在的问题,所以,在对移动界面进行设计时就应当遵循一定得则,使得能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可用性设计原则,首先,应该了解用户,移动应用的用户不一定熟悉桌面计算机的操作,移动证券软件的用户的目的是要了解股票行情或进行证券交易,移动手机游戏的用户是为了打发时间或休闲娱乐。
其次,了解目标平台,移动设备的复杂性使得了解目标应用平台的相关细节显得尤为重要。
重要的软硬件厂商往往会提供详细的规范文档,从中可以获得必要的目标平台信息。
根据目标平台信息,开发个性化的版本,通过充分利用每种设备的优势特性提高移动应用的可用性。
手机是一种移动设备,交互界面的设计要考虑到手机的两大特征:移动性和便携性。
由于手机大小的局限性,必须考虑到用户使用手机时空间的限制,不能在同一界面呆的时间太久,所以界面要体现简洁、易理解、使用户一目了然、提高操作效率的设计原则。
对于用户常用的几个操作界面,要尽量简化,使用户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总之,手机交换界面的设计要遵循易用性、易理解性、高效、人性化、情感化的设计原则。
移动界面开发工具:1、手机采用J2ME架构。
Java ME 以往称作J2ME(Java Platform,Micro Edition),是为机顶盒、移动电话和PDA之类嵌入式消费电子设备提供的Java语言平台,包括虚拟机和一系列标准化的Java API。
J2ME 在设计其规格的时候,遵循着「对于各种不同的装置而造出一个单一的开发系统是没有意义的事」这个基本原则。
于是 JAVA ME 先将所有的嵌入式装置大体上区分为两种:一种是运算功能有限、电力供应也有限的嵌入式装置;另外一种则是运算能力相对较佳、并且在电力供应上相对比较充足的嵌入式装置。
手机采用的是第一种装置。
2、手机操作系统采用嵌入式linux开发手机联盟(OHA)开发的Android平台。
Android是一种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
关于手机与web界面交互设计的区别与总结Web手机输出取决于显示器相对明显更小的屏幕输入鼠标/键盘操作拇指/食指/触摸操作风格受到浏览器和网络性能限制受到硬件和操作平台限制使用场景家中、办公室、咖啡店等室内场所室内、户外、车中、单手、横竖屏1.手机的操作比web页面复杂,需了解其所基于的机型的硬键情况才能确定如何控制2.手机软件需要与web不同的导航形式,空间所限3.手机软件在操作步骤的缩减方面需要倾注更多的精力,每屏空间所限4.手机软件需要在控件/组件释义方面倾注更多的精力,硬键和逻辑所限就界面设计,分析S60、Android、iPhone手机平台的界面交互技术,功能性,易用性Iphone和Android系统手机风靡全球的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掀起了一股热潮。
找不到手机软件的感觉、布局经常改变、设计和优化时找不到明确的立足点等等一系列令人困惑的问题。
本人有过一段手机交互设计的时光,将在这里罗列一些总结或感想,带一些建议,供看官们斟酌和评判。
抛开定位、使用环境这样的用户研究体系的大头,专注于说明手机交互设计的特点,其难点在于如何有效的结合硬件、软件平台和设计规范。
以硬件区分手机类型:仅以物理硬键控制操作的机型(后文简称按键机)、主要以触摸方式操作的机型(通常包含主页、挂机等物理键)、物理硬键齐全,但支持触摸操作的机型(外形和按键机型一样);以安装软件平台区分手机类型:塞班s60(第3和第5版)、Windows Mobile for PPC Android 、Iphone OS 、Java(目前有非常巨大的智能和非智能机型群是包含java平台的)其他还有很多,诸如plam os、UIQ等。
从设计第三方应用的角度看,大致可以浓缩成以下几个版本的设计规范:1.S60第3版—有一套比较经典和严谨的规范。
另外S60第5版虽然是触摸屏机型,但是对于交互设计师的工作来说两者区别并不巨大,只是把OK键替换换成了点击,以及零碎的一些变化。
2. Java版—事实上由于左右物理控制键和方向键、OK键是按键机型的普遍配置,S60第3版规范的适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稍微修改一点就可以适用于Java平台。
区别在于手机的“删除”和“返回”两个物理硬键的配置不太一致,所以需要统一将右下角的命令默认为“返回”,在编辑文本时,临时变为“ 删除”。
这样牺牲了某些机型的某些操作的效率,保证了这个整体的机型都可使用。
3. Iphone OS—Iphone的出现一举打破了之前若干平台固有的设计定势,硬键和操作模式都精简了许多。
不过其缺少固定的menu模式,这对第三方软件的设计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要么需要很大程度上脱离iphone自身的设计规范体系,要么就极端精简功能。
4. Android—跟从了一些iphone中的经典手势,操作和页面布局风格上相对保守一点,保留了menu和back两个硬键,虽然不够独树一帜,但是在功能和设计之间做的了一个不错的平衡,对于第三方应用来说,这是一个可以有宽广发挥空间的平台。
S60手机S60第3版的菜单是由左软键或OK键调出,需要定义以下几点:1. 如何收回;2. 背景是否雾化;3. 每屏最多显示多少条;4. 有无二级菜单,如果有,怎样调出和收回,和一级菜单的位置关系,焦点条的区别5. 菜单项文字靠左;6. 数字标号,如果整个软件能保证菜单项目均在10位以内,建议加上,这样可以与数字键盘对应;7. 对聚焦项或当前页面不适用的菜单项,是不显示还是文字变灰处理;8. OK键菜单只包含针对聚焦内容的操作项,需控制在一屏之内,避免二级项;9. 菜单项的排序规则:针对聚焦项的在上,其他的在下,这两部分中分别按照使用频率从上至下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