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德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电梯维修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二O一四年目录1、范围 (2)2、引用标准 (2)3、定义及术语 (2)4、曳引马达的检查及维修工艺 (2)5、减速器的检查及维修工艺 (4)6、制动器的检查及维修工艺 (6)7、曳引钢丝绳的检查及维修工艺 (10)8、限速器的检查及维修工艺 (13)9、安全钳的检查及维修工艺 (14)10、层门、轿门和门机机构的检查及维修工艺 (15)11、限位开关的检查及维修工艺…………………………………………1712、极限开关的检查及维修工艺 (17)13、其它部分的检查及维修工艺 (18)14、维修作业中的注意事项 (19)15、维修作业中应填写的记录表卡 (19)16、本规程的制作内容 (20)1电梯维修通用工艺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乘客电梯及载货维修时应遵守的准则,对维修前的检查评判、维修操作工艺,质量检查要术及其他注意事项进行具体的规范,以保证维修后电梯能安全、正常运行并防止维修时的事故发生。
本规程适用于电力驱动的曳引式乘客电梯及载货电梯的维修作业。
2、本工艺参考标准(1)《电梯制造及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2)《电梯维修规范》GB/T18775-2002(3)《电梯技术条件》GB/T10058-1997(4)《电梯试验方法》GB/T10059-1997(5)《电梯用钢丝绳》GB8903-1988(6)《电梯曳引机》GB/T13435-1992(7)《电梯层门试验方法》GB109-19953、定义及术语本操作利用GB/7588中的定义,GB/T7024中的术语。
4、曳引马达的检查及维修工艺1)、曳引马达维护检查⑴应保证马达各个部分清洁,要防止水或油等液体侵入内部,禁止使用汽油、煤油等液体擦拭马达绕组。
⑵应保证马达绕组绝缘良好,可用500V兆欧表测量绕组对机壳的绝缘电阻,其阻值应大于0.5M,反之,则应将线圈作绝缘干燥处理。
⑶检查马达内部有无杂物,以防马达工作时发生故障。
⑷检查马达轴承润滑状况a、滚动轴承内应填满润滑脂,一般在使用半年后应予以补充。
b、滑动轴承内润滑油应定期更换,最长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年。
⑸马达运转时,轴承温度不应超过80℃,在此范围内伴有轻微面均匀的转动声,如发现温度高于80℃或有异常杂音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进行检查或更换新的轴承。
⑹检查马达的地脚螺栓是否紧固,马达与减速器齿轮轴连接的联轴节在转动时不得偏离中心线或歪斜。
2⑺马达在正常动转时有轻微的电磁噪声,若有其它异常的声音,则应检查定转子间空气隙是否保持均匀,如果间隙相差超过0.2mm时,应更换轴承,因轴承磨损过大而导致马达定子与转子相互摩擦,此时马达旋转将会发出磨擦噪声。
⑻马达不得在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值±7%的电源下工作,此时输出转矩降低,在马达轴上负载不变的情况下,马达超负载运转,有烧毁马达的可能或使马达被迫停转。
2)曳引机完好标准⑴正常运行a、电流在允许范围内,输出功率能达到铭牌规定要求,b、定子和转子的温升不超过25℃,轴承温度不超过80℃c、集电环、换向器无火花运行d、各部振幅及轴向窜动应小于下列允许值振幅允许值/mm 滑动轴承马达轴向允许窜动量(单位)/mm马达功率 /KW马达转速/(r/mm)750以下 10及以下1000 10―20 30以下1.000.130.740.500.16⑵零配件无损坏、马达内部无明显积灰和油污,线圈、铁心、槽楔未有老化、移动、变色等现象。
a Ω、绝缘电阻在热状态下,每千伏不小于b1M c、曳引马达外壳有铭牌且字迹清晰。
5、减速器的检查及维修工艺、减速的维护检查1)减速器箱体内油温不⑴减速器地脚螺栓不允许松动;减速器运转时应无异常声音和振动; 85得高于℃更换油封时应注意密封圈的唇应及时更换油封,⑵减速器蜗杆轴承部位漏油是常见缺陷,口应向内,压紧螺栓时要交替操作拧紧,使压盖均匀地压紧油封,蜗杆轴伸出端渗油应2不超过。
150cm/h⑶减速箱体分割面、窥视镜等应紧密连接不允许渗漏油。
当箱盖或油窗盖漏油时,可更换衬垫或在结合面涂敷薄层透明漆,且必须均匀用力拧紧各个螺栓。
℃或产生不℃,如果超过⑷减速器在正常运转时,其构件和轴承的温度一般不超过7080 3均匀噪声,出现磨擦和撞击声时,应检查维修并更换轴承。
在蜗杆的一端通常装有双向推力球轴承,检查推力座圈可以知道是否发生过度磨损。
当不正常的磨损而致空隙加大,轴向力可能传给马达轴承,将引起过热和碎裂,亦可致使联轴器弹性圈在孔内窜动而造成损坏加剧。
⑸减速器蜗轮齿圈与轮筒的连接必须认真检查,螺母螺栓应无松动位移现象,轮筒与主轴的配合连接无松动,并用手锤敲击检查轮筒有无裂纹。
⑹减速器的蜗轮蜗杆传动应灵活,啮合应有一定的齿侧间隙,最小齿侧间隙称为保证侧隙,因此装配后蜗杆和蜗轮轴的轴向游隙应符合规定。
⑺减速器漏油,经维修后,应补入足够的润滑油,其品牌应与原箱内的油牌号相同,否则全部更换新油,一般选择壳牌320#或美孚320#。
⑻减速器箱体内的润滑油加入量要适量,如加入太少,蜗轮、蜗杆浸入油的深度不够使润滑不良,太多,则会产生大的搅油能量,损失和不利于热量的散发,对于蜗杆下置式,润滑油应保持在蜗杆中线以上啮合面以下,对于蜗轮下置式,蜗轮的浸入深度在2个齿高为宜。
当减速器箱体设置油针或油镜,对于油针应使油面位于两条刻线之间;对于油镜应位于中线为佳。
⑼减速器大修后,在运转500小时必须更换润滑油,以后在1年内再更换一次油,换油时将减速器箱体内清洗干净,在加油口放置过滤网,经过滤网过滤后再注入箱体内,以保持油的清洁度。
⑽减速器的滚动轴承用轴承润滑脂(钙、锂基润滑脂)必须填满轴承座空腔2/3为宜,以后每季度挤加一次,并且每年清洗更换新油一次。
2)减速器蜗杆命传动的齿侧间隙及调整。
⑴为防止蜗轮蜗杆齿在互相啮合时不被卡住,要求在使用中轮啮合应保证最小侧隙,当减速器箱体发热至50℃、蜗轮蜗杆发热至80℃时,能保证不会用热膨胀而卡齿,标准保证侧隙如下:中心距A/mm >80-160 >160-320 >320-630 >630-1250380130190260DC/WM保证侧隙⑵齿侧间隙过大时,会使轮齿转动不平稳,换向时产生冲击,对于中心距可调整型式减速器,当齿面磨损而使侧隙过大时,可降低中心距达到减小侧隙,中心距调整方法有:a、垫片法,主轴两端轴承座底部垫有垫片,减少垫片,就能达到减小中心距的目的。
4b、偏心套法,在主轴两端的轴承座内,装设偏心套,同时转动两端的偏心套,就可达到改变中心距的目的。
c、偏心轴法:主轴的两上支承端与身部有偏心距“e”的偏差值。
只要将轴转动,就可以调整中心距。
d、升降箱体端盖法,支承主轴的两侧箱体端盖,可以调整高度,只要同时升降端盖就可调整中心距。
⑶当轮齿磨损使齿侧间隙超过1mm,并在运转中产生猛烈撞击时,或者轮齿磨损量达原齿厚15%时,应更换蜗轮和蜗杆,且应成对更换。
6、制动器的检查及维护工艺1)、制动器的维护检查⑴制动器须确保制动力,要加强对主弹簧的维护检查,检查时先使闸瓦处于全抱状态,再用松闸装置使闸瓦打开(此时轿厢可能会急剧下降或急剧上升,所以要将轿厢固定,将钢丝绳从绳轮上拆下来)。
检查主弹簧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其调整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具体值见下表5 66.8 70.9 83.6 1450 79.2 75.172.286.1 79.1 1750 82.5 75.7⑵制动器开关在有效行程内应动作可靠,全部构件应运转正常,无卡塞现象,所有绞接部 6位每周应润滑保养一次。
在活动部位滴入少量美孚220#润滑油,润滑油不可污染到制动轮和闸皮表面上。
⑶检查制动器闸瓦是否贴合在制动轮表面,闸瓦两端闸皮是否与制动瓦本体有脱离,制动轮表面质量是否良好,固定制动闸皮的铆钉不允许与制动轮接触,制动闸皮磨损量超过制动闸皮厚度的1/3时应更换;制动器的调整螺母锁紧螺母须检查有否松动情况。
⑷制动器动作应灵活可靠,制动器闸瓦与制动轮工作表面应清洁,且两者应紧密地贴合。
对于新装或更换的闸皮与制动轮的接触面不得少于闸皮面积的80%。
松闸时制动闸瓦应同时离开制动轮,其间隙不大于0.7mm,无局部摩擦。
在紧急制动时,电梯的滑行距离按运行速度0.5m/s计算,不应超过100mm。
⑸制动线圈接点应无松动情况,线圈外部必须有良好绝缘保护,防止短路;制动线圈温升应不超过60℃,绝对温度应不超过80℃。
⑹制动器的销轴应能自由活动,无积尘或油垢,可用薄质油润滑,销轴磨损量超过原直径5%或椭圆度超过0.5mm时,应更换新轴。
杠杆系统和弹簧发现裂纹应及时更换。
⑺电磁移动铁芯在铜套内应滑动灵活,必要时可用石墨粉或二硫化钼润滑。
⑻制动闸皮应无油腻或油漆,以防制动滑程过大,减小制动力矩,可用小型刀具轻刮或用煤油擦净。
⑼固定闸皮的铆钉应埋入沉头座孔中,新闸皮的铆钉头部沉入深度不小于3mm,任何时侯闸皮的铆钉头部不可与制动轮表面接触。
⑽要保证制动瓦上下两端与制动轮间隙均匀,施加在整个接触面上的制动力均匀;制动瓦与制动轮中心水平线保持一致,并达到中心高度及直线度的要求;制动轮表面应无划痕和高温集化颗粒。
2)、制动器的调整⑴电磁力的调整,使制动器具有足够的松闸力,必须调整两个铁芯的间隙,其方法:a、用扳手松开调节螺母部位的压紧螺母调整其间隙至适当程度后,再拧紧压紧螺母b、粗调时两边的调节螺母先要向内拧动,使两个铁芯完全闭合,测量栓杆的外露长充并使其相等。
c、粗调完毕,间隙数值可通过厚度测量计插入间隙进行测量,间隙的标准值初期0.2mm—0.3mm,而从闸皮的接触情况考虑,间隙最好控制在0.3mm—0.5mm之间,制动轮与制动瓦的间隙,左右两侧不必一定保持一致,只要间隙小的一侧在标准值内即可。
⑵制动力矩的调整。
制动力矩是由弹簧作用产生,因此须调整主弹簧的压缩量来实现,其方法:松开主弹簧压紧螺母将调节螺母拧紧,使弹簧长度缩短,增大弹力,增大制动力7矩;反之则减小制动力矩,调整完毕,应拧紧压紧螺母。
⑶调整制动力矩时应注意如下事项:a、应使两边主弹簧长度相等,压缩量的调整应适当。
b、满足轿厢下降提供足够的制动力,迫使轿厢迅速停止运行,可靠地处于静止状态c、制动力过大会造成制动过度,影响电梯的平层平稳性,应满足平滑迅速制动。
d、制动力过小会使制动力矩不足,造成不能迅速停止,影响电梯的平层准确度,甚至会出现滑车或出现反平层现象。
e、制动器的闸皮安装使用,其初期磨损速度很快,等闸皮与制动轮磨合后,磨损速度趋向缓慢。
当闸皮磨损量增大,其制动力矩就相对减小。
为保证制动力矩不变,且调整方便,宜在制动器安装调整完毕后,将弹簧长度在标尺上作上记号,当闸皮磨损后,可调整弹簧来保证制动力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