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铸钢知识介绍
钢的生产过程分为炼钢和烧注两大环节。
把钢水凝固成固体有两种工艺方法:一种种是钢锭模浇注法,一种是连续铸钢法。
我厂采用后者,即将炼好的钢水直接铸成小方坯。
1、连铸机的主要类型
现在世界各国使用的连铸机有立式、立弯式、弧型、椭圆形和水平式等5种。
立式连铸机的浇注作业和结晶凝固、二次冷却、切割等工序都在垂直线上顺序进行。
立弯式铸机,先是垂直的,待铸坯凝固后再弯90o成水平状,然后切割运出,设备高度比立式有所降低。
弧形连铸机是把钢液浇到弧形结晶器内,然后沿弧形轨道运行,经过四分之一圆弧,然后地水平方向出坯,其设备高度比立弯式更进一步降低,地弧形连铸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就出现了椭圆形连铸机。
目前新建连铸机是弧形最多。
2、连铸机组成
主要设备由钢包回转台、钢水包、中间包(罐)、结晶器(一次冷却)、结晶器振动机构、二次冷却装置、拉坯(矫直)装置、切割装置、和铸坯运出装置等9部分组成。
3、我公司连铸机主要工艺参数
机型:三台三机三流(ROKOP)全弧型小方坯连铸机。
一台二机二流(ROKOP)全弧型小方坯连铸机。
铸坯断面:120×120mm;150×150mm;160×220mm.
定尺范围:2.8~9m
铸机弧型半径:6/12m,6m
剪切机形式;45o液压对角剪和平剪。
中间包容量:14T,9T(注指溢流液面时)。
浇注钢种:普碳钢、低合金钢、20g、45#钢。
流间距:1200mm。
冶金长度:9.731m。
振动频率:0~256次/分
振动行程:8.2mm、10.5mm
结晶器长度:812mm
4、连铸机流数的确定
炼钢炉出钢量确定了之后,在一台连铸机上浇同一种断面铸坯的流数:
n=G/a×b×c×d式中:n—一台连铸机的流数;
G—钢包容量,t;
a×b—铸坯断面面积,mm2;
V—平均拉速,m/min;
ρ—钢密度,t/m3;
T—钢包浇注时间,min。
5、弧形连铸机弧形半径的计算
弧形半径是指连铸坯外曲率半径。
它既影响铸坯质量,又影响铸机高度和设备重量,确定弧形半径应考虑以下四点:
——表面所允许的变形量;
——二次冷却区应有一定的长度;
——矫直前铸坯表面温度;
——钢水静压力
弧形半径的计算方法:
根据矫直时所允许的最大变形量,以免产生裂纹:
ε= 0.5D/R
式中:D——铸坯厚度,mm;
R——弧形半径,mm;
ε——变形量,%。
弧形坯矫直时,内弧面要受压力。
当内弧面变形量超过允许的变形值时,在铸坯的固液界面或铸坯表面就要产生裂纹。
为防止矫直时在固液界面产生内裂纹,因此要求铸坯全凝固矫直。
试验指出,铸坯表面温度为800℃,碳钢和低合金钢允许的变形量ε=1.5~2.0%.也就是说,矫直时变形量超过了1.5~2.0%.铸坯就可能产生裂纹.为保证矫直时不超过允许变形量则:
R≥0.5D/δR≥(25~33)D
如150×150mm铸坯,弧形半径R在3.75~4.95m,为了使铸机适应性更强些,小方坯连铸机弧形半径一般为5m或6m.
根据已投产铸机的生产经验,以铸坯不产生裂纹为原则,来确定弧形半径(R)与铸坯厚度(D)的关系。
小方坯连铸机R=(30~40)D
大方坯连铸机R=(30~50)D
板坯连铸机R=(40~40)D
6、连铸坯液芯长度和冶金长度的计算
铸坯在连铸机内边运行边凝固,形成一个很长的液相穴。
所谓液芯长度是指从结晶器钢水面到凝固终点的距离。
是确定二次冷却区长度的重要参数。
液芯长度与拉速成正比,与冷却强度成反比,其计算公式是:
L=(D/k)2•V
式中:D ——铸坯厚度,mm;
V——拉速,m/min;
L——液相穴长度,m;
k——凝固系数,mm/√min 。
(它与二次冷却强度有关。
如比水量为1L/kg钢,k=28;1.5L/kg钢,k=29.5;2.0L/kg钢,k=30。
)
例:150×150mm铸坯,V=1.5m/min,比水量δ=1.5L/kg,钢的凝固系数k=29.5则L=(75/295)2•1.5=9.7m
然而连铸机的拉速是经常变化的参数,因而液芯长度也随之变化。
拉速快,液芯长;拉速慢液芯短。
因此在设计连铸机时,要考虑连铸机可能达到的最大拉速,同时也要考虑铸机投产后提高拉速的潜力,因此按连铸机最大拉速成计算的液芯长度就是冶金长度,但实际工作拉速成是低于最大拉速,实际的液芯长度小于冶金部长度。
液芯长度决定了拉矫机的位置。
原则上讲,铸坯进拉矫机之前应完全凝固,当采用多点矫直和压缩浇铸技术,也可带液芯矫直,这样可提高拉速,冶金部长度会超过矫直点。
7、连续铸钢的特点
(1)、简化了生产钢坯的工艺流程,节省大量投资。
省去了模铸工艺中脱模、整模,以及均热和初轧开坯等中间工序。
(2)、提高了金属收得率和成材率。
连铸从根本上消除了模铸中注管和汤道的残钢损失,提高了钢水的收得率。
同时省去了钢锭的保温帽,不需要切除钢坯的头部,成材率可提高10%~15%。
(3)、极大地改善了劳动条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大大地节约能量消耗。
采用连铸,省去了钢锭均热加热的燃料消耗,可使能
量消耗减少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