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学院2012届优秀本科生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申请及确定办法一、名额、类型及划分原则按学校《关于做好推荐2012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西电教[2011]133号),教育部批准我校推荐免试指标共计935名。
名额划分如下:竞赛获奖指标141名,教改班指标156名,普通推荐免试指标638名。
2012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学位两大类,学术型名额用于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名额专门用于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划分到我院的指标为:竞赛获奖13名;教改班43名;考研率调节7名;基本指标121名。
共计指标184名。
由我院决定的指标数共计128名,其中推免到学院内学术型44名;推免到学院内专业型54名;推免交流到校外学术型30名。
竞赛获奖专项指标,一般推荐为学术型,由指定的学生在学院申请,学校审查资格,学院面试,通过学院办理相关手续。
教改班专项指标,由指定的学生申请,学校审查资格,一般推荐到院内就读学术型学位,鼓励同学申请并推免到院内就读专业型学位。
学院面试,通过学院办理相关手续。
学生也可申请到校外单位交流就读,申请人数预定2名。
我院的普通指标,由我院审查资格确定人选,通过学院办理相关手续。
指标在学院不同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分配依据,按专业(或专业方向)总人数、统考主干课程平均成绩符合推荐免试条件的人数按加权比例(60%:40%)确定。
各专业(或专业方向)具体指标如下(学院内学术型简称学术,学院内专业型简称专业,交流到校外学术型简称交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工程方向020811,020812,020815班学术15名, 专业17名, 交流9名;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020813、020814班学术13名, 专业16名, 交流8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术2名, 专业2名, 交流1名;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学术6名, 专业7名, 交流4名;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学术4名, 专业4名, 交流2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术6名, 专业8名, 交流4名。
二、申请资格除专项指标外,满足下列全部条件者具有申请资格:1.思想政治合格,身体健康。
2.本科成绩主干课程平均学分积≥80且所有必修课程没有过不及格经历。
3.CET-6成绩≥425分或CET-4成绩≥550分。
4.在校期间没有受处分记录。
三、申请类别A类:推免到本院直接攻读学术型硕士或博士学位。
B类:推免到本院攻读专业硕士学位。
C类:推免到本校之外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
D类:保留硕士入学资格两年,在我校从事政治辅导员工作。
注意:申请A类、B类者可兼申请D类;A、B、C类中只能申请其中之一。
四、报名申请时间填写《电子工程学院2008级本科生推荐免试保送为硕士博士生报名申请表》(见本文附表,可提前到学院办公室领取或从电院网站下载)。
接收申请时间:09月13日15:00----16:00,其它时间不受理。
接收申请地点:南校区电子工程学院办公室(信远Ⅱ区231房间)。
特别注意:1.报名申请表务必由申请者亲笔签名。
2.务必由申请者亲自并当面提交办公室老师。
3.务必当场亲笔签字确认,教改班可集体办理。
4.申请A、B、D类者请同时提交附加分申请及依据。
5.提交申请时,务必同时提交一份认真准备的自述,要求能够反映个人基本素质和志向追求,1500±200字,A4双面打印。
五、排队方法1.按申请类别排队,若有面试不合格的,按顺序递补。
2.A类排队方式:按综合得分排队。
综合得分及专业或方向排队方法参见第七部分。
3.B类排队方式:按综合得分排队。
综合得分及专业或方向排队方法参见第七部分。
4.C类排队方式:自主联系并取得接收函的排队;按专业方向以平均成绩排队,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接收者优先。
5.D类:按工作需要考察综合素质,结合成绩排名确定。
6.申请A类者,若申请直博请注明。
六、公示及结果公布学院将于09月15日在学生公寓公示排队情况,如有异议,务必于09月16日15:30----16:00之间将书面意见交电院办公室(信远Ⅱ区231房间)老师。
09月19日14:30----15:30学院在学生公寓公布推荐免试初步名单。
09月19日17:00----17:30按公布名单到信远Ⅱ区231领取《电子工程学院2008级推荐免试学科和导师志愿表》并可开始正式联系导师。
09月22日20:00----21:00将《电子工程学院2008级推荐免试学科和导师志愿表》交回辅导员办公室。
09月28日具有院内推免指标的同学到信远Ⅱ区231领取《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09月29日具有院内推免指标的同学到信远Ⅱ区231提交《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体检表、学习成绩单、CET-4\CET-6证书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
学院面试安排另行公布。
10月06日15:30----16:00申请推免到校外的同学提交接收函,提交地址:信远Ⅱ区231。
10月06日16:30----17:00具有校外交流推免指标的同学到信远Ⅱ区231领取《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10月07日10:00—11:00具有校外交流推免指标的同学到信远Ⅱ区231提交《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体检表、学习成绩单、CET-4\CET-6证书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
七、特别强调1.申请C类,由学生自主联系就读单位。
按学校要求,联系就读单位的相关学科排名应在国内前列。
2.凡是被录取的推荐免试学生,务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的网上报名和现场照相,报名信息务必与本次确定结果一致。
3.申请推荐免试到本学院的同学请注意并与老师充分沟通,下列学科接收推免生名额上限如下:信号与信息处理35;电路与系统28;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2。
4.本学院导师接受本院推荐免试生人数上限原则上如下:校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3名;学术带头人、博导2名;其他1名。
院士、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创新团队带头人可适当放宽。
学院外聘高层学术人士相应校内团队可另行接收1名。
上年度科研和论文业绩小于0.5的导师本次不能接收推免保送生。
5.学院将依照申请者的排队次序和申请者的志愿以及导师意见确定录取学科和导师。
6.成绩排名分平均成绩排名和综合成绩排名两种。
平均成绩排名为本专业方向前三年主干课程(约80学分)平均学分积排名。
综合成绩排名为以平均成绩为基础,综合考虑创新及其他素质能力的排名。
综合成绩=本科成绩主干课程平均成绩+素质能力贡献附加分。
附加分的认定与计算标准见本办法最后一部分。
7.教改班平均成绩排名方法:无不及格记录者列前,主干课平均成绩高者列前。
无不及格记录且主干课程平均成绩大于80分的最后一位为教改班成绩参考位。
普通班专业或方向之间成绩排名方法为:专业方向内成绩排名名次/专业方向人数,小者列前,按顺序排次。
教改班与普通班成绩排名方法:教改班按教改班成绩参考位分为两部分,教改班排名成绩参考位相当于普通班学术型推免的名额的1/3名次,按此基准,教改班与普通班1比1交替前插,获得整体排名。
教改班参考位以后的同学按教改班排名次序列于普通班成绩排名之后。
8.请申请者仔细评估、审慎决策,务必认真填写申请表。
9.建议具有申请资格的同学积极报名。
八、反映问题或举报如有问题可向辅导员和学院办公室咨询和反映。
若对结果有异议可书面提出,提交至信远Ⅱ区231室或北校区主楼Ⅲ区208室,电话:88202276(复试、录取),81891320(成绩、排队、资格)。
九、素质能力贡献附加分标准国家级学生标兵:10分/年;国家级优秀学生:5分/年;省部级学生标兵:5分/年;省部级优秀学生:4分/年;校级学生标兵:2分/年;校级优秀学生:1分/年;校级优秀学生干部:1分/年;校级优秀党员:1分/年;校级优秀团员:1分/年;校级优秀团干:1分/年;学科竞赛国家级一等奖:10分/项;学科竞赛国家级二等奖:8分/项;学科竞赛国家级三等奖:6分/项;学科竞赛国家级优秀奖:4分/项;学科竞赛省部级一等奖:8分/项;学科竞赛省部级二等奖:6分/项;学科竞赛省部级三等奖:4分/项;学科竞赛省部级优秀奖:3分/项;学科竞赛校级特等奖:2分/项;学科竞赛校级一等奖:1.5分/项;学科竞赛校级二等奖:1分/项;学科竞赛校级三等奖:0.5分/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成绩第一名项目组:10/9/8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成绩第二名项目组:8/7/6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成绩第三至五名项目组:7/6/5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成绩第六至九名项目组:6/5/4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完成组:5/4/3分获国家级优秀班集体的主要班干部加8分;获省部级优秀班集体的主要班干部的加6分;获校级先进班集体、优良学风班的主要班干部加1分;其它方面素质能力贡献特别突出的,可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学院研究认定,可适当加分。
附加分项目及支持材料由申请者在提交申请时提供,不提供者视为放弃。
同一项目多次获奖的,附加分仅取最高分。
学科竞赛包括: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创业大赛,嵌入式设计竞赛,IC设计竞赛,数学竞赛,物理竞赛,英语竞赛,大专辩论赛等。
文艺、体育等重大活动的组织者和获奖者可提出书面申请,由学院讨论认定计分。
电子工程学院2011.09.09电子工程学院2008级推荐免试保送为硕士生的报名申请确认表电子工程学院2008级本科生推荐免试保送为硕士博士生报名申请表申请志愿(申请在本院内就读的填写)申请志愿(申请到本校以外就读的填写)经本人仔细评估、审慎决策,特提交此申请。
申请人签名:申请时间:电子工程学院2008级推荐免试申请学科和导师志愿表特别提醒:1.请各位导师和申请者注意,学术型推免各学科有名额限制,超过限额将按排名调剂到其他学科。
2.导师接收本院推免生人数上限除应满足学校要求外,学术型和专业型各自的上限为:校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3名;学术带头人、博导2名;其他1名。
院士、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创新团队带头人可适当放宽。
学院外聘高层学术人士相应校内团队可另行接收1名。
上年度科研和论文业绩小于0.5的导师本次不能接收推免保送生。
3.依照申请者的排队次序和申请者的志愿确定录取学科和导师。
4.若导师和学生有约定建议固化为文字。
4.此表每位具有初步资格的同学有且仅有一份,右上角有学院公章方为有效。
5.2011年9月22日20:00----21:00将此表交辅导员办公室。
志愿确认是否申请直博:学生签字:导师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