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文化形象特征与建设_李植斌

城市文化形象特征与建设_李植斌

文章编号:1003—2398(2001)04—0025—03城市文化形象特征与建设李植斌(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系,金华 321004)提 要:城市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集中表现,研究城市的文化形象特征,才能把握城市文化脉络的走向,规划和创造出充满地方特色、性格魅力和生命活力的现代城市形象。

本文讨论了城市文化形象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形象建设的内容,对城市文化形象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文化;形象特征;建设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ACHARACTERIS TIC AND C ONS TRUCTION OF URBAN C ULTURE VIS UALIZELI Zhi-bin(Department of Geography,Z 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321004,China)Abstract:Urban culture is focus exhibition of region culture.In order to plan and create modern urban visualize w ith local colo r,character,charm and vigor,w e m ust study character of urban culture visualize and tradition culture.Basic connotation,character of urban culture visualize,and constructio n of urban culture visualiz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urban culture;visualize character;construction 一般地说历史上著名的古城,其城市环境都很优美,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

一座充满艺术魅力的城市,必定是建筑文化积累丰富的城市。

人类前进的每一步,都在建筑与城市中留下痕迹。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形象艺术魅力的形成将越来越依赖于文化“意义”上的探索,即通过文化意义的不断丰富、升华而达到城市空间艺术的不断完美。

1 城市文化形象的内涵与特征1.1 城市文化形象的基本内涵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作为人们对城市的综合识别体系。

城市文化形象的构建可分为三个层次[1]:第一层次为物质文化层。

主要作用于人们的视觉系统,也叫视觉识别体系。

它包括城市的公共设施、主要标志、基本建设项目。

比如主要建筑、工厂、机关、学校、公园、商场、道路、广场、市徽、雕塑等,是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的积累和体现,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城市文化,它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表现出来。

第二层次为行为文化层。

它是人的行为在城市文化中的体现,承载着城市特有的文化信息,是文化通过一定的主体行为体现出来,也叫行为识别体系。

它包括城市社会秩序、人际关系、治安状况、管理模式等,比如城市政府行为状况、市民素质、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等。

第三层次为观念文化层。

它是城市文化的一种升华,是城市文化形象的最高境界,最能体现城市文化形象的特征,也叫观念识别体系。

它包括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战略、城市精神、城市人的价值观念、城市法律法规等。

 第16卷 第4期2001年8月 人 文 地 理HUMAN GEOGRAPHY Vol.16,N o.4 Aug.2001 收稿日期:2000—05—30;修订日期:2000—07—17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李植斌(1957—),男,湖南桂东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与人文地理教学。

DOI:10.13959/j.issn.1003-2398.2001.04.006城市的物质文化层是城市的“皮肤”,行为文化层是城市的“肌肉”,观念文化层是城市的“血液”。

从城市文化层次上看,物质文化为基本层,是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础,行为文化为中间层,是城市文化形象的中坚,观念文化层为最上层,是城市文化形象的灵魂。

1.2 城市文化形象特征城市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集中表现,研究城市的文化形象特征,才能把握城市文化脉络的走向,规划和创造出充满地方特色、性格魅力和生命活力的现代城市形象。

城市文化形象具有以下特征:地域性。

城市文化的地域性体现了城市市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改造和利用。

主要反映在城市形态、建筑形象、自然景观和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如著名的山城重庆依山布局;苏州临水设街;京城北京以中轴线展开布局,突出其宏伟的气魄;天津沿海河布局的弯曲街道给人步移景换的魅力。

传统的建筑形象受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影响较大。

我国北方寒冷,建筑物敦后稳重、色彩浓艳;南方湿热,建筑物轻盈通透、色彩淡雅。

尽管现代建筑物有趋同倾向,地域差异还是存在的。

城市绿化是人工化的自然,各地植物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差异明显。

不同地域的人们都按照自己的生活习俗、行为方式和道德情趣来影响和塑造城市,深刻地反映了地区文化特征。

多代性。

城市是人类经过几千年建设而发展形成的,它是历史延续的产物,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存总是在这里共生的,越是历史悠久的城市,其文化积淀越是深厚。

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南京,六朝、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民国的传统文化遗迹十分丰富。

城市文化特征的多代性反映了文化历史的演进。

应尊重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加强对城市文物古迹的保护,继承和借鉴其城市历史形象,创造出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精神的城市形象。

多元性。

随着社会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除了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外,城市总要受到外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影响。

多种文化的共存突出表现在城市中各种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共存方面,这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南京较为典型,如城南的高脊粉墙的清代民居、山西路以南的欧式花园别墅群、朝天宫等地的清式宫殿建筑及现代高层建筑。

城市文化绝非传统文化的简单汇集,而是社会内部动力在进行不断探求创造的体现,传统的和外来的文化被地方文化吸取总是从渗透开始,经过共存、改造,再走向融合。

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只有在尊重城市自然条件,把握城市多元文化的文脉,取长补短,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创造具有特色和富有独创性的现代城市文化形象。

2 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的主要内容 城市文化形象的层次性决定了城市文化形象建设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运作过程。

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的内容十分复杂,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制度、精神、道德、文化等方面。

但从文化形象建设方面看,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2.1 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文化首先要通过一定的文化基础设施来体现。

每个城市的文化都是通过各种文化设施、建筑物风格等区别于其它城市,在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特色建筑物等硬件建设,为城市着装。

包括城市标志与雕塑的设计、城市空间设计、城市文化设施的设计等内容。

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建筑形式要服从城市观念文化层的需要,体现出特定的文化意蕴和城市个性。

如北京的故宫建筑群寓示出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昭示出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风采;深圳市府门前的拓荒牛标志展示出深圳人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开拓精神。

还有一些城市的入口设有诸如“董永故里”、“光武故里”、“神农故里”等空间标志,都展现出很浓的城市硬件包装特色。

2.2 城市文化活动设计城市是人类聚居的生活与活动空间,人们的生活、工作活动反映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城市个性色彩,城市文化形象建设要重视文化活动设计,为城市的正常运作输液造血,为城市文明水平的提高强筋壮骨。

这些文化行为活动设计包括政府的形象塑造、市民的行为规范、各种社会生活行为引导等。

例如大连市政府设立的市长电话,市长与市民直接对话;温州市开展“温州人形象”大讨论,石家庄市开展“争做文明使者”活动等,都能很好地为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服务。

还有大连的国际服装节、青岛的啤酒节、潍坊的风筝节等经济文化活动,为城市行为活动方式作出了有效的定位。

2.3 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培育城市精神,构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体26 人 文 地 理 16卷系,是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它主要包括制定城市经济文化近期发展计划和长远的发展战略,塑造健康文明的价值观等。

城市硬件建设、城市行为设计要服从于城市的价值取向。

3 城市文化形象建设 未来的城市要求具有文化趣味、富有幽默感、人情味和艺术魅力,使居住在城市的人因其城市风貌具有特色而自豪、而眷恋。

要解决目前城市形象雷同、无特色等问题,必须继承传统文化、创造宜人的文化氛围。

3.1 继承传统文化,创造富有特色、魅力、宜人的城市形象每个城市、无论是历史悠久的、还是新兴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自己的风土人情,它们在城市景观的构成上,通过不同的自然、气候、地形和城市形态构成了自己的面貌,各具特色。

城市形象的雷同现象的出现,就是由于在城市规划建设时没有很好地研究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创造性地继承传统文化。

可以说建筑物形体、城市空间形象形成的本质是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如法国巴黎的香榭利舍大街、几何形图案的凡尔赛花园、纽约曼哈顿岛的摩天楼群、阿拉伯世界如开罗城市市容等等;我国的水乡苏州和它的园林、西安古城的格局、拉萨的布达拉宫,这些城市建筑、空间形象等都与其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城市格局、街道和花园与广场等都是某种文化在空间上的投影。

要解决目前城市形象雷同、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就要深入研究和挖掘城市文化、建筑特色,继承传统文化,创造舒适宜人、有魅力的艺术空间;运用城市景观传达更多的文化信息量,适应人的更高的文化和情感需要,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水平、场所自豪感和环境责任感。

同时还应通过华夏文化背景和城市建筑特色的研究,借鉴不同国家城市文化与特色建筑的优秀成果,发展城市文化。

3.2 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形象建设的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建设的关系,防止建设性破坏。

每一个城市都有许多历史古迹,这是城市形象建设的最重要资源之一;但是,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既有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一面,又有相互统一、相互支持的一面。

因此,如何正确地处理城市的保护和建设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如果只重视城市经济系统的发展而不注意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则会出现地面建厂压地下文物、大气污染造成古老植被死亡和古建筑被腐蚀、水污染造成古城园林的衰败、滥拆地面古建筑群造成文物破坏、滥建高层建筑破坏名城整体景观等等问题,从而对整个城市历史文化造成“建设性破坏”。

反之,如果只强调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而忽视经济的发展则会使城市因缺乏经济支柱而出现萎缩,要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就更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