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


人体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体工程学研究最 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的工作实际 上是在美国完成的,所以,人体工程学有 “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之说。虽然 本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但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只有50年的历史。
一、人体工程学的基本数据 人体构造;人体尺寸;人体作用域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
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
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
3、提供适应人体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主要包括 室内 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 辐射环境等,室内设计有了上述的科学参 数后,在设计时有可能作出正确决策。
热 环 境
在人和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
皮肤是第一道防线
住宅外部空间私密性后提出的。它指陌生人接
近住宅时,引起居任者焦虑的位置或界限。
图中A、B、C分别是穆斯林、英格兰、 北欧三种文化背景的私密门槛线的位置。
3、向 光 性
由于“注意”的心理特性,人在室内环境 中,首先注意的是相对光亮度强的物体。因为 光亮的物体的刺激强度大,特别是光亮度不断 变化或内烁的物体,最容易使大脑两个半球的 有关部位形成最优越的兴奋中心,同时这种兴 奋中心会对其它部位,发生负诱导的作用,这 就产生了高度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这就是人的 向光性。
在危险的情况下,人们会沿原路折回
3)左侧通行:
当人群密度达 到0.3人/平米以 上时能发现人会 很自然的左侧 通行。
4)左转弯:没有目的的自由行走时,人们 有左转弯的习惯。
5)从众习性:
当遇到危险情况时领头人干什麽,周围 人也想跟着干什麽。
6)聚集效应:
人类具有好奇的本能,某地发生异常 情况,则会发现附近的人们向这方向集结, 这就是聚集效应。
社会距离(130-400cm)
这是朋友、熟人、邻居、同事等之间日常交谈的 距离。
这在旅馆大堂休息处、小型洽谈室、会客室、起 居室等处,就表现出这单向交流的集会、演讲、正规而严 肃的接待厅,大型会议室等处,会表现出这样的 人际距离。
2、私密性

私密性在环境中的个体表现,导致了个人空间、 即个人身体周围存在的空间范围,也是身体缓 冲区,它在住宅的邻里关系中,出现了“私密 门槛线”,这是美国人类学家拉波普 (A.Rapoport)研究不同文化背景要求,不同
伯纳特公园Burnett
2、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 织室内空间的提示

从环境中接受初始的刺激的是感觉器官, 评价环境或作出相应行为反应的判断是 大脑,因此,“可以说对环境的认知是 由感觉器官和大脑一起进行工作的” 。 认知环境结合上述心理行为模式的种种 表现,设计者能够比通常单纯从使用功 能、人体尺度等起始的设计依据,有了 组织空间、确定其尺度范围和形状、选 择其光照和色调等更为深刻的提示。
卢佛宫前广场的现代金字塔
比 萨 主 教 堂 和 钟 塔
(五)比例与尺度
巴 黎 圣 母 院 室 内
哈尔滨果戈里大街教堂
(六)质感和肌理
石材——质地坚固、凝重
木质——亲切、柔和、温暖
金属——坚硬、牢固、张力大、冷漠、美观、新颖、高贵
纺织------柔软、舒适、豪华、典雅
玻璃——洁净、刚亮、通透
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 简称 IEA,创 建于1960 )会章中定义:这门学科是研究 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 学等诸方面的因素,研究 人——机器—— 环境系统中的交互作用着的各组成部分 (效率、健康、安全、舒适等)在工作条 件下,在家庭中,在休假环境里,如何达 到最优化的问题。
人类的环境行为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刺激作 用,或是出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所产生的。 这种作用促使人类适应、改造成创造新的环境。
环境刺激
需求愿望
行为反应
环境行为的基本模式
错 觉
螺旋形“拧绳”
凹凸感
错视的应用
(一)人们的心理与行为
1、人际距离 亲密距离(0-50cm) 这是家庭居室和私密性较强的房间里出 现的人际距离。 个人距离( 50-130cm) 这是亲近朋友或家庭成员之间谈话的距 离,家庭餐桌上的人际距离,就是这种 尺度。
在室内环境安全设计中,由于光亮处容易引 起人们的注意,故设置灯光,可起“防范”的作 用。在安全出人口作光导向设计,这比安全标志 更起作用。 在商业橱窗和室内景观设计中,利用向光性 特点,美化商品,点缀景点。
4、行为习惯:
1)抄近路:当人们清楚知道目的地的置时, 总是有选择最近路程的倾向。
2)识途性:
3、环境设计时应考虑使用者的个 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心理学从总体上既肯定人们对外界 环境的认知有相同或类似的反应,同时 也十分重视作为使用者的人的个性对环 境设计提出的要求,充分理解使用者的 行为、个性,在塑造环境时予以充分尊 重,但也可以适当地动用环境对人的行 为的“引导”对个性的影响,甚至一定 程度意义上的“制约”在设计中辩证地 掌握合理的分寸。
第三章 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规律
(一)统一与多样
美国国会大厦
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二)均衡与稳定
凡尔赛宫
迎客松
稳定是景观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处理
北 京 天 坛
东京都新市政厅
(三)韵律与节奏
意 大 利 威 尼 斯 总 督 府
渐变韵律
(四)对比与调和
衣着是第二道防线 房屋则是第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即室内的供暖、送冷、通风 的标准和质量。也就是创造适合人体需要 的健康的室内热环境。
4、对视觉要素的计测可为视觉环境设计提 供科学依据 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和色觉是视觉 的要素,对色彩设计、照明设计提供科 学依据。
碑塔
二、环境心理学

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 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 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 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第三章 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人—行为—环境

人离不外环境,不论是 工作,家庭事务还是休息, 都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否 则将会影响工作和休息效率 与质量,影响身心健康。因 此人体工程学的任务之一就 是要使人与环境协调。
行 为
环 境
一、人体工程学
(一)概述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 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 (Ergonomics)。 工效学Ergonomics原出希腊文“Ergo”, 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 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 效能的规律性。

我国不同地区人体尺寸对比表:

不同年龄和性别尺寸对比表:
(二)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为确定人在环境中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 在确定场所空间范围时,必须搞清楚使用这个场 所空间的人数,每个人需要多大的活动面积,空间内 有那些设施和设备需要要占用多少面积等等。

2、确定家具等设施的形体、尺度及使用 范围
(二)环境心理学在环境艺术设 计中的应用
1、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 心理特征 例如现代大型商场的室内设计,顾客的购 物行为已从单一的购物,发展为购物— —游览——休闲——信息——服务等行 为。购物要求尽可能接近商品,亲手挑 选比较,由此自选及开架布局的商场结 合茶座、游乐、托儿等应运而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