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

2011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

第一篇:拒绝平庸(又名《风沙渡》,被认为最佳之作)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

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悠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

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抹平了棱角,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在脑海尽头,他们早忘却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沉寂了,平庸了。

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顺从。

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果有一颗甘于平庸甘于卑贱的心,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

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先必有一股‚登临意‛。

对,登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

是否有一颗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与出众者的分水岭。

人只是会思想的苇草,最高贵的就是会思想。

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

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眼中的坚定,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

即使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有‚香如故‛。

‚蚁族‛又如何?若心怀鸿鹄之志,俯视那有着优厚境况的燕雀,我坚信:终有一天,能‚扶摇而上九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携长风,浩荡而去。

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

否则,怎会有如此豪情、如此透着古韵气息的招牌?我必去‚风沙渡‛。

酒菜已不重要。

小酌后,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拒绝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

【简评】以“风沙渡”作引,一种即兴的慧解与内在的积淀交相激荡,上升到思想层面的高贵,鼓舞起粗犷渺远的豪情,使文章既有“意识流”式的自在顺畅,又有哲思性的阔大视野和空灵想象。

切己的感受,诗意的沉思,萦洄的畅想,在一种特殊的情境中集聚为奔放的才华。

这篇文章最大的优点,恰恰是现在高考作文中最缺少的,那就是要有自己,要有切己的感受,要关注生活。

这样才能写得好,而现在太多的高考作文空话太多,虽然辞藻华丽,但假大空,没有真性情的流露。

这篇文章则从自己出发,又能任想象驰骋,还能收放自如,而且还始终围绕‘风沙渡’,这说明这位考生功底不错,相当有悟性,而且在考场这么短暂的时间内激活了自己的语文积淀,从而在不到1000字的文章中境界全出。

(骆冬青)第二篇:拒绝平庸众多的大智慧者,在这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里正走向平庸。

拒绝平庸,对他们而言,是如此必要,却又相当艰难。

还记得一年前的四月,在校礼堂聆听周国平先生演讲的情景。

我怀着一颗极为敬重的心,去感受一位写出澄明而深刻文字的大智慧者的思考。

可结果很是失望,我没触摸到他的深度思考,反而,在会场中,充斥着恶俗的商业味道。

没有人否认周国平先生是一位不平庸的哲学家,善从哲学的高度辨析人生和世态。

我也不能说他已变得平庸,只是,无可臵疑,在那个无法用哲学气息掩盖商业味道的上午,他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走向平庸。

他自己很清楚,他说:‚成为一个职业作家本身就是一种堕落,一种平庸。

‛他无力拒绝。

而对于有‚舞神‛之称的杨丽萍而言,现实同样如此。

当她在自己的舞剧中加入类似‚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你们好吗‛的吆喝呐喊时,一位著名的舞评家说,这是中国舞蹈界一根脊梁的坍塌!但杨丽萍又能如何?当《云南印象》这样的精品都带动不了所谓的票房,‚拒绝平庸‛四个大字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变得平庸,乃是无奈之举。

是什么,让这些大智慧者的拒绝平庸变得如此艰难?答案很简单,是当下文化环境与文化品位的日渐‚平庸化‛。

在这样的文化境遇中,留给大智慧者的生存空间少之又少。

而就在这样的空间中,还挤占着商业利益等许多相斥之物!越来越狭小的生存空间,逼迫他们渐渐放弃自己的坚守。

因为拒绝平庸,可能意味着放弃生存的机会。

但一个时代不能没有不平庸的大智慧者。

他们的精神与思考,引领大众思考的航线。

帕斯卡尔说过:‚人是能思考的苇草‛、‚人全部的价值在于思考‛。

如果缺少了不平庸人们的思想航标,那将会有一大批人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只是太多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

他们觉得大智慧者的拒绝平庸与自己无关,于是站在一旁冷眼相看,保持着集体的冷漠。

为大智慧者提供拒绝平庸的空间,是一个时代的任务、一个民族的任务。

拒绝平庸,更是每个人的任务。

【简评】“拒绝平庸,可能就意味着放弃生存的机会。

”多沉重!多深刻!聚焦国平、丽萍难免平庸,直指文化缺位、集体冷漠之弊,呼吁时代、民族坚拒平庸。

议论紧凑,水到渠成!通篇沉着大气!第三篇:拒绝平庸我以为生活就像沙丁鱼罐头,平淡无奇,无滋无味。

我以为自己被颓废吞吐噬,在条条框框中受他人目光审度。

仿佛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琥珀,而我只是里面那只平庸的虫子。

高三的生活太过单调,机械式地重复,毫无波澜。

走在街口,姑且称之为流浪,我认定了自己的平庸,也从未渴望转机。

远处,一串飘然而至的音符牵引了我的思路。

耀眼的白炽灯在空中划出一道明亮的光圈,一群时尚女正在灯光下舞臂、踢腿、扭胯、摆臀。

阳光照射过的地方似乎还残留着余温。

动人的音符在迷人的夜色中似有形的烟雾弥漫着、氤氰着。

女人们脸上绚丽的微笑,享受的目光,都是我久违的表情。

她们心情摇摆着,影子似乎也随着主人心情摆。

动感的音乐伴着舞动的身姿,成了夜色中最迷人的风景,散发了让人无法抗拒的活力。

她们就这样跳啊舞啊,旁边围了不少人,有议论的有指点的,似乎只有我是被吸引过去,驻足围观的。

我似乎被感染了,有争议的不是她们,而是那些假装指点的平庸之辈,你们是否有如此胆量,如此激情。

大灯泡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灯光下,音乐下,影子交错、重叠、分离,拉长又缩短。

她们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在乎别人的说评。

此刻,她们是火焰,燃烧着生命的激情;她们是调味,充实着生命的滋味,她们展现生命的活力,追求自己的完美,不甘平庸地匆匆走过,却将生命最美的姿态展现给世人,展现给这样的夜。

她们的脸上沁出汗水,眸子里泻下的却是不尽的喜悦。

生命给的单调平庸,她们可以拒绝,因此铸就这样一个不平凡的夜。

我终于明白,自己为何平庸,我总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以别人的标准框定自己,我从未想过突破,从未想过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平庸是生命给的,但我们可以拒绝,没有谁注定平庸。

正如此刻的女人们,拒绝平庸只是那简单的起舞。

我明白了,给自己一个微笑,光芒下一个华丽的转身,即可拒绝平庸。

【简评】这是一篇在夹叙夹议中抒写真切感情的佳作。

作者描绘了一幅夜色下时尚女心情展现动感舞姿的优美画面,盛赞她们燃烧着生命的激情和活力,不甘平庸地充实着生活,追求着完美。

命题,用灵魂的舞姿和哲思的感悟来破解,是这篇佳作给中学生的启迪。

第四篇:拒绝平庸福楼拜曾写过《庸见词典》一书,他在书中以戏谑的笔法列举了19世纪法国社会上盛行的"大多数"人的平庸的看法。

这无疑是对平庸者的当头棒喝,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他那拒绝平庸的决绝态度。

其中的诸多词条对当今社会仍有启发意义,如"咖啡--使人聪慧。

要喝不加糖的","词典--那是无知都使用的。

"许多人秉承着这样的平庸的社会性的见解,像"大多数"人那样庸庸碌碌地活着。

我们身边定然有这样的人在。

他们即使变为"卡奴",也要用奢侈品,即使变成"房奴",也要拥有一个固定地址。

他们或许活得像一句广告,或许活得像一部成功学,但无可否认,他们活得平庸。

拒绝平庸并非是一味地盲从时代潮流的脚步,也不是故意地与大众的认识相忤逆,而是清醒地活着,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保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精神。

正如《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顺从内心的指引,追寻自身的梦想,而舍弃了人们所认为的"好工作",孤身来到巴黎,克服病痛折磨,最终自我流放到一座小岛,创作了足以震惊世界的名画。

他没有满足于地上六便士的眼光,而是追逐着心底那轮明月的清辉,拒绝了平庸,实现了自己的追求。

当然,拒绝平庸而顺应内心,是有难度的。

纵使是特立独行的韩寒也不能轻易地拒绝平庸。

他曾立下不签售、不代言、不商业等等"12不"的规定,我们却仍看到了"我不是什么旗手,我就是我,我是韩寒"这样标榜自我的广告。

在他对读者的连声道歉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无奈。

作家们对此总是最敏锐的,鲁迅作品中的"帮闲"形象证夏瑜这样的革命者流血牺牲。

纳博科夫的《云影〃古堡〃湖光》中一个不愿卷入集体活动而想独享美景的旅客被其他旅客干扰同化,最终被殴打致死。

这些作家都敏锐地发现,要想让更多的人成功地拒绝平庸,还需要社会能够包容更多的异见。

我想,社会环境固然重要,但要想在时代合唱的边缘有自己独吟的空地,仍需个人拒绝平庸的选择。

不一味追随大流,也不刻意触碰逆鳞,这或许是拒绝平庸的最好态度。

【简评】文章由福楼拜《庸见词典》引入,概述了当今社会生活平庸者的表现,进而提出"拒绝平庸"要"清醒地活着,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保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精神",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剖析了"拒绝平庸"的不易。

行文思路清晰,分析辩证,体现了作者较强的思辨能力。

第五篇:拒绝平庸我久久凝视那一幅《麦田里的乌鸦》,压抑的色调,深邃的意境,以及脑中吃过一声枪响——那是梵?高最后留给世界的警世格言,他说:‚拒绝平庸!‛这个誉为‚补向太阳的画家‛离世前世界的就是这样一个暴死而突兀的手势。

举枪,是他对自我意识完整的成功捍卫:举枪,是他对平庸生活的勇敢否定;举枪,是他无可奈何地用所谓消极的方式作出的对这个世界的积极反抗!这个生命在阿里小镇的红头发荷兰男人是一向与别人不一样的。

他不被富商的金钱诱使去画自己不想画的,他不听别人的劝说改变风格而总是一意弧行,他不随大流和别的画家一样创作贵族、富人需要的表现奢侈生活的平庸画作。

他拒绝平庸!也许梵?高不是最优秀的,但他是最独特的。

他仿佛是龙身上的一片逆鳞,闪烁着独一无二的光芒。

在甚器尘上、糜烂之气泛滥的欧洲,他是清凉的风。

他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印象画风。

不同于莫奈的温和宁静,不同于塞尚的写实平稳、梵?高更以最不循规蹈矩的精灵,在艺术的殿堂自由舒展,发挥自己无与伦比的创作激情。

他彷徨过。

画作因为格格不入时代的洪流而一幅也卖不出去。

没有其它技能的梵?高难以生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