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5 theories concerning the study of semantics 语义学的5个理论
5 theories concerning the study of semantics 语义学的5个理论
Representative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认为,仅仅从词本身不 能了解词的意义,只有在使用中,在词的语境当中, 才能了解词的意义,即“意义即用法”。他在《哲 学研究》中多次提到:
the meaning of a word is its use in the language.
Representative
伯特兰· 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指 称论的集大成者,明确坚持词 义的指称论观点。他认为,词 通过指称外界事物而具有意义, 词的意义就是它指称对象。
The limitation
只是孤立地、静止地分析词义,没有考察词语和对象之间的诸多 中间环节,具有明显的缺陷: 1)指称论不能全面解释一切词语的意义。并非所有词语都有指称 对象,连接词“并且”“然后”“如果”,语气词“哎呀”“哦” 等等,都无指称对象。另外,有些词在现实世界里无指称对象, 但却并不是没有意义,如“麒麟”“龙”等等。 2)不同的词语可以指称同一对象,但意义不同,如“美国总统” 和“布什”。因而,指称论会造成意义混乱。
1. The referential theory
It was first proposed by Greek scholar Plato.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the words used in a language are taken to be labels of the objects they stand for. So words are just names or labels for things.
21
Limitation
语义三角理论的缺陷在于过分强调社 会语用因素而忽略了语言的个体发生。 人们并不清楚符号与概念或事物之间 到底有什么精确的联系。
2013-12-11
仅仅从心理角度很难解决意义这个复杂的问题,它并没有 对词义或句子意义作出实质性的明确阐释。 1)观念本身看不见摸不着,其含义模糊不清,因而对“意 义是什么”的回答也是不明确的。 2)观念是个人内在的、不可观察的,很难确定或证明一个 词或词组在每个人的脑中形成的观念是一致的,尤其是抽象 的词语。
3. The behaviorist theory
2
Theories
1: The referential theory 2: The ideational theory 3: The behaviorist theory
( 指称论)
( 观念论/意念论) (行为论)
(功用论)
(语义三角)
4: The meaning-is-use theory
5: The semantics triangle
20
(2) Concept与Symbol(表意符号)/Word(词) 之间也有直接联系。概念是个抽象的东西,它要 通过“表意符号”(即词)才能表达出来。换句 话说,词是用来表达概念的。因此二者之间也是 实线,表示A word symbolizes a concept(词 表示概念)。
(3)
Symbol/Word与Referent/Thing之间没有直接 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二者之间带有“任意 性”(或者说二者之间的联系是“约定俗成” 的)。因此用虚线将它们连接起来,表示A Word Stands for a Referent(词代表所指物)。
Representative
约翰·洛克(John Locke)
Words in their primary or immediate signification, stand for nothing, but the ideas in the mind of him that uses them
Limitation
11
Limitation
行为论者重视语言行为和语言效果的联系,注意研究 “刺激-反应”在人们语言行为中的作用,有其独到之处, 部分地解决了观念论者所面临的困难。 但它夸大了“刺激-反应”这个公式在社会领域中的作用, 忽视了人的社会性。人的思想意识以及表达思想意识的 语言行为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对于同一句话,人们可 能会作出不同的反映;而对于不同的话,人们可能会作 出相同的反映。有些词语甚至并不能引起人们的什么反 映。
17
Semantic triangle(语义三角论)
According to Ogen and Richards, the "symbol" refers to the linguistic elements (word, sentence, etc) , the "referent" refers to the object in the world of experience , and the "thought" or "referent" refers to concept or notion. Thus the connection (represented with a dotted line) between symbol and referent is made possible only through "concept " , by virtue of which the symbol of a word signifies "things" .
这个三角形包含以下几点含义:
(1) Concept(概念)是和Referent(所指 物)/Thing(事物)相联系的,这种联系是 直接的联系。“概念”是在客观事物的基础 上概括而成的。换句话说,概念是客观事物 在头脑中的反映。因此,二者之间用实线连 接,表示A Concept refers to a Thing (概念反映客观事物)。
source: /docs/guides/canvas/
2. The ideational theory
The view holds that there is no direct link between a linguistic form and what it refers to; rather,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eaning they are linked through the mediation of concepts in the mind. 意念论认为,语言形式及其所代表的对象之间(即语言与现 实世界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确切地说,在理解语义时,是通 过大脑中存在意念这一中介物来联系的。
意义的行为论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之上的。 行为论者反对用意识中的观念来说明词的意义, 而力求用公共地可观察的行为来加以说明,强调 从语言对听话者产生的影响这一角度来研究语言 的意义。
10
Representative
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attempted to define the meaning of a language form as “the situation in which the speaker utters it and the response it calls forth in the hearer” Bloomfield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提出了语 义的行为主义论。Bloomfield 认为语义存在 于情景中,存在于说话人所说的话在听话人身 上引起的反应的情景之中。
12
4.The meaning-is-use theory
功用论强调语境的作用,认为只有在语境中才能找到 词语的意义;词或词组的意义在于它们的使用或功用。 功用论重视语言的应用和语言的功能,重视交际语境 和语言的关系,将语言活动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它的 出现,可以说是意义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标志着从静 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
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使用”
14
Limitation
1)片面强调词语的意义在于其用法,而忽视了词语自身 的字面意义。维特根斯坦认为词只有运用方法、使用规 则而无固定的意义,而认识论告诉我们,词如果没有意 义没有内容,也就不可能有用法和功能。 2)词的意义和功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将两者混同就会 造成词义理解的混乱。实践证明,用这种极端的意义理 论来分析词义这种复杂的现象,必然会带来种种矛盾。
5. triangle
一种关于意义的理论,代表了传统语义学的 典型观点。该理论是指符号、意义和客观事物之 间处于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它 强调语言符号是对事物的指代,指称过程就是符 号、意义和事物发生关系的过程。
16
Representatives
由英国学者奥格登(Ogden)和理查兹 (Richards)在1923年出版的语义学重要著作 《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 中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