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14.1.16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14.1.16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八届职代会四次会议文件⑻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14年1月16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为推进医院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协调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现就做好今后三年(2014年-2016年)我院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医院人才资源现状(一)人才资源的数量与结构。

我院现有职工2064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976人, 其中高级职称390 人、中级职称374人、初级职称1204人。

在我院现有的1798名卫生技术人员中,博士学位43人(其中17人在读),占卫技人员的2.3%,硕士学位245人(其中在读41人),占卫技人员的13.6%;现在临床科室的481名临床医师中,博士学历41人、硕士学历205人(均含在读)、本科学历22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1人、副高级职称76人、中级职称100人、初级职称194人,高中初比例为3.9:2.1:4.0;现有临床、医技科室科主任硕士以上学历比例为19.1%。

我院现有省“333工程”第四期培养对象(含增补对象)14人,占卫技人员的0.7%,省卫生厅“135”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和培养对象3人,占卫技人员的0.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盐城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或特贴人员6人、盐城市名中医1人、2013年入选盐城市名医生28人。

我院现有学科带头人中担任省医学会委员等职务的47人,科主任在研省级科研课题9个、市级科研课题22个;医院现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

(二)人才开发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院党委历来重视人才工作,医院紧紧围绕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以建设高素质卫生人才队伍为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

虽然我院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尤其是硕士及以上学历研究生人数在全省排名靠后,即使在苏北同类医院中也排在后列;二是人才结构与分布不够合理,高层次专业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紧缺,在国内、省内有影响力的拔尖人才严重匮乏,业务科室科主任的学历、在研项目及主打技术等方面在省内也不具备竞争优势;三是人才工作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流动渠道不畅,鼓励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脱颖而出的竞争激励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人才理念,坚持加快开发先进医疗技术,全面强化专科综合实力两个方面统筹推进,坚持引进外来人才和培养本土人才并重发展战略,整合各个方面资源,打造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卫生人才队伍,为着力提升医院内涵,较好提升医院品牌形象,促进医院良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创新党管人才方式,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为医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统筹兼顾原则,坚持德才兼备、引培并举、院内院外兼顾,坚持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与人才梯队培养两手抓,形成系统的带教帮扶梯队,使学科人才不断成长成熟,使高层次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三是整体优化原则,重点重抓,以项目为抓手(重大技术项目、重点技术项目、重大科研项目),明确主攻方向。

创新体制,建立“四个平台”即技术平台、学术平台、科研平台、教学平台。

促进人才梯队建设均衡发展;四是改革创新原则,根据新时期医疗行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大胆探索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新举措,建立起健全的引才、聚才、育才、用才长效机制。

(三)工作目标1、扩大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的主要目标:三年内全院临床医师队伍中硕士以上学历达70%(目前51%),具有博士学历达10-15%(目前8.5%);加快提升护理人员学历层次,三年内临床(病房)护士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达20-30名。

三年内每年至少引进博士研究生10—20名,硕士研究生40名。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及创建科室以引进博士研究生为主,其他临床、医技科室以引进硕士研究生为主。

2、优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主要目标:三年内培养和引进市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10人。

医院所有临床、医技科室均有学科或学术带头人,为本院正高职称并被聘用;学科带头人需德才兼备,有带头吸收、消化新技术的能力和培养后备人才的实践经验,学科工作人员对本学科带头人的满意度≥85%。

三年内1/3临床科主任须达到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后备队伍平均年龄≤35岁。

在原有基础上,再造就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4名,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13名,省、市医学重点人才不少于30名;每年培养省级专科护士5-8名,着力培养重点专科及特殊科室的专科护士。

使高层次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较大提高,高层次人才竞争力在省内具备一定优势。

人才在各专业、学科间分布趋于均衡,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趋于合理。

3、学科建设主要目标:三年内新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争创国家级重点临床专科,所有临床、医技科室全部成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争创省级临床重点学科和省科教兴卫创新团队以及省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建立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临床中心实验室、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三年内在原有基础上再建10个对外合作中心,每个科室聘请1名国内知名医学专家担任“首席医学顾问”。

4、科研教学建设主要目标:每年承担3项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争取获得国家级课题1项以上。

争取更多的院外科研基金(包括横向途径)资助;三年内获省级以上科技奖≥5项,争取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80篇/年,SCI论文≥30篇/年,三年内出版医学专著3部以上。

每年在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达到20篇。

着重做好南通大学医学院等临床医学研究生培训基地教学工作,每年招收3-6名硕士研究生。

加强师资培养,扩大医学硕士培养点,建立博士培养点、博士后工作站。

三、具体措施(一)优化人才环境,加大引进力度1、加强与高水平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的合作,带动我院专业学科发展。

一是建立院士工作站(科教科牵头)。

根据我院学科建设和发展需求,依托院士及其团队提升我院学科建设层次。

重点依托本地区院士团队,开展如肝移植(省人医)、肾脏病治疗(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病治疗(瑞金医院)等前沿性技术在我院的推广应用,培育在国内、省内具备竞争优势的学科品牌。

引进院士及其团队开展适宜技术转化并促成产业化。

与院士及其团队联合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联合开展高层次学术或技术交流活动,根据我院学科建设开展需要提供战略咨询;二是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科教科牵头)。

依托重大科研项目招收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我院开展实用性急需医疗技术项目并取得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根据研究项目进展需要,可以到国外开展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短期学术交流,同时主动加强与我院现有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群体互动对接,提升我院高层次人才创新思维能力;三是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合作(医务科牵头)。

加强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的合作与往来,对医院重点专业进行重点扶持,重点重抓,以项目为抓手(重大技术项目、重点技术项目、重大科研项目),明确主攻方向,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的先进技术,使其专业水平在我市乃至我省同专业中达到领先水平。

2、重点重抓,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医院科研教学能力(人事科牵头)。

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创建科室(如血液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影像科等),要着力提升学科内涵,重点引进博士以上或具有较强科研研发能力,有望使我院学科建设取得重点突破的高层次人才;对现有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其他医技科室,要对照有的放矢,更加注重提升现有人才梯队构建水平,着重引进对提升学科建设层次有重大帮助的急缺高层次人才。

人事科编制年度进人计划时要结合各科室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学历、年龄、职称等现有状况,能更有针对性的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具备较好外语实际应用水平,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有较强科研能力,现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研立项的可作为重点优先考虑引进,以带动我院学科建设水平尽快提升。

3、统筹规划,引进高学历青年人才,尽快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人事科牵头)。

三年内,要根据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年龄层次,人才梯队现状,适应医院专科发展需要,实施有计划,有步骤、超常规地引进高学历人才。

引进的重点是加强与国内著名医学院校的合作,引进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引进的形式是突出重点、有选择地到医学院校直接招聘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为吸引更多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来我院工作,医院将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加大医院宣传力度,努力改善医院的硬件设施和外部环境,为他们营造良好、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二是制定相应的引进高学历人才优惠政策,按照医院发展规划,加大高学历人才和从事基础性研究人才的引进力度。

(二)创新工作举措,提速培育本土领军人才4、创新培育机制(科教科牵头)。

加大重点专科功能区域定位,针对亚专科、亚专业、专病三个方面重点突破,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发挥好主观能动性。

加强与国内知名医院的合作(如上海华山、中山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等现有院内医学合作中心),建立医院创新平台、强化高端引领。

分专业、分学科完善专家引领指导、形成个人主动发展、团队共同提高的高层次专家指导培养机制。

同时在院内建立科室导师制,采取结对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审核和修订培育对象的发展规划和研究方向,指导课题研究,提供咨询,作专题报告等,强化医院层面的项目引导,鼓励和支持培育对象申报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提升申报成功率。

医院将依据引进和本院现有人才的专业特长,分类制定培养计划,明确培养期目标,通过科研项目、技术开发、教育培养后备人才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各级人才效能,完善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是对医院聘请的“首席医学顾问”,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明确研究方向和建设目标,指导开展具有本领域国内外前沿学术水平的医学科研课题,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

二是借船出海,选送综合素质较高的高层次人才到专家所在医院、研究所研修,接受其直接指导,以培养承担和完成国家及省级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

三是充分发挥医院专科优势资源,提供科技基础平台,接收国内知名专家指导的博士或硕士来院实验室或临床科室研读,由科教科、医务科监督落实,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上开展科研教学合作。

四是经院组织专家考评、推荐、选拔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攻读国内著名专家的博士、硕士。

五是根据科室医学重点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报科教科审批,院领导同意,选送至医院聘用专家所在或推荐的医院进修,由专家直接或间接指导掌握某专项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