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共40分) A.除去病原微生物B.降低微生物的数量C.消灭所有的生物D.只消灭体表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微生物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1. 主动运送 2. 朊病毒 3•“拴菌”试验 4. 发酵 5. 氧化磷酸化 6. 抗抗体 7. 操纵基因 8. 自然免疫 9. 羧酶体 10. 微生态制剂、选择题(以下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选出填入括号内,每小题 1.5分,共24分)1. 下面所述不是微生物共性的是( )。
A.体积小B.性状稳定C.繁殖快D.分布广2. 出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 )。
的微生物。
3. 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 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称为( )。
A.互生B. 共生C. 寄生D. 合生 4. 肽聚糖物质存在于()中。
A.真核生物的核糖体B.细菌的细胞壁C.真核生物的染色体D. 细菌的细胞膜5. 以下没有细胞壁的微生物是()。
A. 放线菌B. 酵母菌C. 支原体D. 衣原体6. 以铵盐作营养,合成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含氮物的作用,称为()。
A. 铵盐同化作用B. 硝化作用C. 氨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7. 以下微生物中,不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
A. 真细菌B. 蓝细菌C. 衣原体D. 显微藻类8. 有丝分裂过程发生()。
A. 只在细菌中B. 在病毒和细菌中C. 在真核生物中D. 只在化学限定培养基中9. 微生物的稳定生长期,()。
A. 细胞分裂速率增加B. 群体处于最旺盛时期C. 菌体产量达最高点D. 细胞分裂速率最大10. 原核生物细胞DNA发现于()。
A. 细胞膜和高尔基体B. 染色体和质粒C. 鞭毛和菌毛D. 细胞壁和细胞膜11. 青霉素族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A. 病毒B. 真菌C. 革兰氏阴性菌D. 革兰氏阳性菌12. 所有下列特征皆适合酵母菌细胞,除了()。
A. 它们不形成菌丝B. 它们是典型的卵圆形细胞C. 它们只能用显微镜才能看见D. 它们是多细胞的真菌13. 发生在土壤中的氨化过程的主要产物是()。
A. 尿素B. 氨基酸C. 蛋白质D. 氨14. BOD 是用来表示()。
A .废水的污染程度 B. 土壤的过滤能力 C.100mL 水样中的细菌数 D.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类型。
15. 病毒的基因组可以由()组成。
A.DNA但无RNAB. RNA 但无DNAC.同一个病毒中既有 DNA又有RNAD. DNA 或 RNA16. 一种微生物致病力程度的强弱以它的()来表示。
A. 毒血症B. 中毒C. 特有的潜力D. 毒力三、填空题(每空格 1.5 分,共 24 分)1.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pH值和⑴。
2. 微生物学发展史可分为5个时期,分别为史前期、初创期、⑵、发展期和⑶。
3. 根据生长因子的不同,可以把微生物分为⑷和⑸两种营养类型。
4. 微生物的营养要素有 6类,分别是碳源、氮源、⑹、⑺、生长因子和水。
5. 只在低浓度(1-15mgC/L)的有机质的培养基上就可正常生长的细菌称为⑻细菌。
6. 沼气发酵可以分成⑼、产酸阶段与⑽三个阶段。
7.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细胞膜含有两层平行排列的。
8. 分类地位属于真核生物的有(12)、藻类和(13)。
9. 煮沸法是一种抑制微生物的方法,但细菌的(14)能在煮沸的水中存活 2小时以上。
10. 细菌的芽孢用于抵御外界不良环境,而真菌的孢子则用于(15)。
11. 真菌中形成繁殖结构的那些菌丝叫作(16)。
四、问答题(共62分)1. 酵母菌的生活史可以分为哪3类,各自的代表微生物是什么?(6分)2. 什么叫延滞期,出现的原因有哪些?(7分)3. 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有哪些?(5分)4. 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操作过程,并解释其结果。
(15分)5. 什么叫水体富营养化,它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危害?(12分)6. 什么是鉴别培养基,试以EMB培养基为例,分析其作用原理。
(8分)7. 试述现代微生物学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9分)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科目代码:805 ___________ 科目名称:微生物学_________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分,共40分)1. 主动运送:指一类需提供能量并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而使膜外环境中低浓度的溶质运入膜内的一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运送方式。
2. 朊病毒:又叫蛋白侵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因能引起宿主体内现成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构相变化,从而可使宿主致病。
3•“拴菌”试验:设法把单毛菌鞭毛的游离端用相应的抗体牢固地“拴”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镜下观察该细菌,结果发现,该菌只能在载玻片上不断打转而未作伸缩“挥动”,因而肯定了旋转论的正确性。
4. 发酵:指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5. 氧化磷酸化:又称电子传递链磷酸化,是指呼吸链的递氢(或电子)和受氢过程与磷酸化反应相“偶联”并产生 ATP的作用。
6. 抗抗体:抗抗体既具有抗体功能也可作抗原去刺激异种生物产生相应的抗体。
7. 操纵基因:是位于启动基因和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它与结构基因紧密连锁在一起,能通过与阻遏物的结合与否,控制结构基因是否转录。
8. 自然免疫:凡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属于先天即有、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能力,称为自然免疫,也叫非特异性免疫或先天免疫。
9. 羧酶体:又称羧化体,是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大小与噬菌体相仿,内含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的CO固定中起重要作用。
10. 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微生态学理论而制成的含有有益菌的活菌制剂,其功能在于维持宿主的微生态平衡、调整宿主的微生态失调并兼有其他保健功能。
二、选择题(以下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选出填入括号内,每小题 1.5分,共24分)1. B;2. C;3. B;4. B;5. C;6. A;7. D;8. C;9.C; 10. B ;11. D ;12. D ;13. D ;14. A ;15. D ;16. D三、填空题(每空格 1.5分,共24 分)1. 氧气2. 奠基期成熟期3. 原养型(或野生型)营养缺陷型4. 能源无机盐5. 贫营养6. 水解阶段产气阶段7. 磷脂8. 真菌原生动物。
9. 芽孢10. 繁殖11. 气生菌丝四、问答题(共62分)1. 酵母菌的生活史可以分为哪 3类,各自的代表微生物是什么?(6分)答:(1)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也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酿酒酵母是这类生活史的代表。
(2)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代表微生物是八孢裂殖酵母。
(3)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这一类型生活史的代表微生物是路德类酵母。
(每个类型与代表微生物均为1分)2. 什么叫延滞期,出现的原因有哪些?(7分)答:延滞期:又叫停滞期、调整期或适应期,指少量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液中后,在开始培养的一段时间内,因代谢系统适应新环境的需要,细胞数目没有增加的一段时期。
(4分)出现延滞期的原因,是由于接种到新鲜培养液的种子细胞中,一时还缺乏分解或催化有关底物的酶或辅酶,或是缺乏充足的中间代谢物。
为产生诱导酶或合成有关的中间代谢物,就需要有一段用于适应的时期,这就是延滞期。
(3 分)3. 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有哪些?(5分)答:(1)产生一种能使药物失去活性的酶。
(2)把药物作用的靶位加以修饰和改变。
(3)形成“救护”途径,即通过被药物阻断的代谢途径发生变异,而变为仍能合成原来产物的新途径。
( 4)使药物不能透过细胞膜,包括通过酶的作用把药物改变成易外渗的衍生物,把药物变成不能进入细胞的衍生物,或改变细胞膜的透性以阻止药物透入等。
( 5)通过主动外排系统把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泵出细胞外。
(每点 1 分)4. 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操作过程,并解释其结果。
(15 分)答:革兰氏染色的操作过程为 :(1)涂片取洁净的载玻片一张,将其在火焰上微微加热,除去上面的油脂,冷却,在中央部位滴加一小滴无菌水,用接种环在火焰旁从斜面上挑取少量需要染色的菌与水混合。
烧去环上多余的菌体后,再用接种环将菌体涂成直径约1cm的均匀薄层。
(2)干燥涂布后,待其自然干燥。
(3)固定将已干燥的涂片标本向上,在微火上通过 3~4 次进行固定。
(4)染色在涂片处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溶液 1~2 滴,使其布满涂菌部分,保持 1min。
(5)冲洗斜置斜面,倾去染液。
用水轻轻冲去染液至流水变清。
注意水流不得直接冲在涂菌处,以免将菌体冲掉。
(6)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涂菌处1min,用水冲洗。
(7)乙醇脱色斜置载玻片于一烧杯上,滴加 95%乙醇,并轻轻摇动载玻片,至乙醇液不呈现紫色时停止,立即用水冲净乙醇并滤纸轻轻吸干。
(8)复染用番红染液复染1mi n,水洗。
(9)吸干用滤纸轻轻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10)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