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什么中国没有疯狂的马斯克

为什么中国没有疯狂的马斯克

为什么中国没有疯狂的马斯克
自从互联网进入中国,对美国科技骄子的崇拜情结便落地生根,从比尔盖茨到乔布斯再到
如今正火的马斯克,激起了无数中国年轻人的膜拜与效仿。

从商业成就上来说,中国并不缺少成功的典范,却依旧有不少人呼吁早日出现乔布斯式的
创新人才,甚至发起了“培养下一个乔布斯”的计划。

如今,另一个近似疯狂的创新天才——埃隆·马斯克进入了中国大众的视野,相比于乔布斯和比尔盖茨,这个新骄子更加多面
也更加真实。

最重要的是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精英的差距。

在美国,马斯克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商人,只是他的事业有些与众不同。

而当马斯克被传到
中国,从少年英才成长为Paypal的创始人,而后进阶为SpaceX和特斯拉的CEO,俨然是
一个神话。

我们印象之中的中国精英们又何尝不是如此,不管是马云、李彦宏这些成功的科技巨头还
是李开复、张亚勤式的打工皇帝,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成功的一面。

从年轻时的奋斗到后
来的名利双收,一切都那么的理所当然,纵然是创业路上的艰难与挫折,更像是对精英们
个人品格的侧面反映。

每一个成功人物都是一个神话,而当神话破灭的时候,曾经的英雄
一瞬间便成了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唐骏是如此,尚德破产后的施正荣也是如此。

但造神
运动却从未结束。

最近备受媒体推崇的“神话“人物非李一男莫属,这个华中理工大学的少年天才,曾被任正
非指定为下一代接班人,而后又相继担任中移动12580 CEO和百度首席技术官,被媒体
称为中国IT界的吕布。

蛰伏多年的李一男在宣布投身电动车创业之后,更是被一些媒体
赞成为“下一个雷军”。

这里并没有贬薄李一男的意思,我们的媒体已经习惯了赐予成功者
太多的光环,即使他们的创业之路只是刚刚开始。

而在外媒的眼中,除了赞赏马斯克光鲜
亮丽的一面,其个人生活中有争议的一面也是屡见报端。

中美IT精英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个是光环满照的神,一个是活生生的人,一个只能仰视,一个却可以触摸。

目前不少的国内企业都在极力维护公司高管的形象,并不惜动用公关资
源进行美化。

或许把创始人以及CEO塑造成偶像人物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可一
旦被光环笼罩,这些精英们也就丧失了试错的勇气。

如果马斯克在Paypal之后被塑造成神,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特斯拉和Space X恐怕会胎死腹中。

这个世界不需要神话,需要有
勇气前行的人。

彼得·蒂尔的《从0到1》在中国成了创业者的必读书,书中传达了一个创业的新观念和新的价值观,特别是“创新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的观点深入人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