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厦门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

厦门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

2016年厦门市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Fe-56Cl-35.5Na-23Mg-24K-39Ca-40Sn-119Ba-137第I卷选择题(共10题,25分)本卷第1-5题各2分,第6-10题各3分。

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在答题卡栏内用2B铅笔该选项涂黑。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OB.SiC.AlD.Fe(考查知识点:元素的分布,答案A)2.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闽南特色粽子的主要原料为大米、肉、海蛎干、食盐,主要原料富含糖类物质的A.肉B.大米C.食盐D.海蛎干(考查知识点:六大营养物质,答案B)3.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闻气体气味C.塞进橡皮塞D.量筒读数(考查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答案B)(考察知识点:物质的分类,答案A)、5.亚硒酸钠(Na2SeO3)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SeO3中Se的化合价是+3B.Se是一种金属元素C.n的值为6D.S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考查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的认知,答案C)6.早期治疗疟疾药物的原料是奎宁碱(化学式为C20H24N202),现在普遍使用的是我国科学家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奎宁碱分子含有一个氧分子B.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C.奎宁碱和青蒿素是氧化物D.奎宁碱和青蒿素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考查知识点:化学式的意义,答案D)7.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实验结果明显产生误差的是A.使用过量的红磷B.把红磷改为蜡烛C.恢复到实验开始时的温度才进行测量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考查知识点:氧气的体积含量测定,答案B)8.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温度升高使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夏天的钢轨之间的缝隙小B.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当一铜块的所有原子都被移出之后,该铜块的质量就只减少一部分D.NaOH和KOH都具有碱性,其原因是在水中均能电离出OH-(考查知识点: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答案C)9.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相应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铁制品表面少量的铁锈用过量的硫酸长时间浸泡B出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加入稍过量的稀盐酸C鉴别氢气和甲烷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D从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后的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溶解固体,过滤后对滤渣进行洗涤、烘干(考查知识点:鉴别、除杂、提纯,,答案为D)10.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CaO 为催化剂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C.反应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减少D.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增大(考查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答案C )第II 卷非选择题(共8题,75分)11.(9分)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1)我国是最早生成钢铁的国家之一。

“百炼成钢”是指将生铁转化成钢,其主要原理是降低生铁中(填符号)元素的含量。

黑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爆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请完成配平(在方框内配上计量数,计量数“1”也要写):口KNO 3+口S+口C==口K 2S+口N 2↑+口CO 2↑.(3)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铜的国家。

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含CuSO 4)反应获得铜。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古诗“投泥泼水愈光明”:在高温条件下,炭与水蒸气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查知识点: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1)C (2)213113(3)Fe+CuSO 4==Cu+FeSO 4(4)C+H 2O H 2+CO12.(11分)图4是燃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碳循环示意图。

(1)除了燃料燃烧释放大量CO 2外,常见释放CO 2的途径还有,空气中的CO 2含量增多导致的后果是。

(2)利用海水进行碳储存,可以缓解空气中CO 2过多的问题。

写出水吸收CO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2可较长时间存在于深海,其原因是。

高温、(3)科学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 2转化为化工原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X C(考查知识点:二氧化碳相关知识和燃料燃烧)(1)动植物的呼吸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或其他合理答案)(2)CO 2+H 2O ==H 2CO 3低温高压下二氧化碳不易逸出(或其他合理答案)(3)H 2(4)C 2H 5OH +3O 22CO 2+3H 2O 可再生且吸收二氧化碳(或其他合理答案)(考查知识点:水的净化、电解及溶液的配制)(1)带火星的木条2H 2O 2H 2↑+O 2↑(2)①185.8K +②硝酸钾(或KNO 3)5(3)煮沸(或蒸馏)不要滥用洗涤剂(或其他合理答案)14.(6分)可用带柄V 形玻璃管完成以下实验:(1)如图7所示,往A 处注入H 2O 2溶液,在B 处下方加热使硫粉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C 处后排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A 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8所示,A 处盛浓氨水,B 处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另取一相同V 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用品),在A 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燃通电(考查知识点:方程式书写,及分子的微观运动)(1)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2H 2O 22H 2O +O 2↑(2)滤纸条从左到右逐渐变红温度升高使分子运动加快15.(8分)无机物甲、乙、丙经一步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9所示,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反应皆为化合反应,且均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则丙的化学式为____。

(2)若反应皆为置换反应,且均在溶液中进行,甲、乙、丙都为金属,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用“甲”、“乙”、“丙”表示)。

(3)若反应皆为复分解反应,乙为白色难溶物。

①若甲为常见的酸,甲、乙、丙含相同的原子团,丙溶液为蓝色,则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甲为常见的碱,且相对分子质量为74。

甲、乙、丙含相同的金属元素,丙溶液为无色,则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知识点:常见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及方程式书写)(1)CO(2)甲、丙、乙(3)CuSO 4+BaCl 2==CuCl 2+BaSO 4↓(合理即可)(4)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16.(7分)用化学方法可制取纯净的物质。

化学兴趣小组应用中和反应原理制取氯化钠固体。

(1)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___色。

(2)如图10,往该烧杯中继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为紫色,再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充分混合,过滤后得到无色滤液。

①加入活性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用pH 试纸测(2)中滤液的酸碱度,其操作方法:取pH 试纸于玻璃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4)若测得滤液的pH 值为8,继续往滤液滴加稍过量的盐酸,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蒸发该滤液以出去过量的盐酸,该操作利用的盐酸性质是___________。

继续蒸发滤液得到固体的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知识点:酸碱盐的变色反应与复分解反应)(1)蓝(2)①吸附并除去石蕊②引流(3)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 试纸上(4)除去氢氧化钠挥发性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MnO 2、17.(14分)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围绕燃烧实验开展相关探究。

探究一:氢气的燃烧实验(1)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从图11中选择仪器组装一套随开随停的发生装置,所需仪器为_________(填编号);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考查:化学知识的实际探究及常见的化学实验探究的目的与改进)(14分)探究一:(1)ABD长颈漏斗(2)在试管中装8ml 水,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倒扣在水中,水恰好排完。

(3分)(3)可燃物能否燃烧除具备燃烧条件,还与可燃物的浓度(或纯度)有关(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探究二:(4)①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打气筒打入气体的量、可燃性粉尘质量、容器的体积(或其他合理答案)②在相同条件下,可燃性粉尘的质量越小,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

(2分)(5)通风以降低粉尘的浓度。

(或其他合理答案)18.(10分)以下是金属锡纯度的一种测定方法:步骤Ⅰ将样品全部溶于盐酸生成SnCl 2溶液;步骤Ⅱ往所得SnCl 2溶液加入过量的FeCl 3溶液,发生反应:SnCl 2+2FeCl 3=SnCl 4+2FeCl 2步骤Ⅲ用K 2Cr 2O 7溶液测定步骤Ⅱ反应生成的FeCl 2的质量。

现有金属锡样品1.20g,经上述方法测得生成的FeCl 2质量为2.54g(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

计算并回答:(1)样品溶于盐酸生成的SnCl 2的质量。

(2)样品中锡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1%)。

(考查知识点:方程式的的常规计算)解:设样品溶于盐酸生成的SnCl 2质量为mSnCl 2+2FeCl 3=SnCl 4+2FeCl 21902×127m 2.54g 1902×127m2.54gm =1.90g样品中金属锡的质量=1.90g ×(119÷190)×100%=1.19g样品中金属锡的质量分数=1.19g ÷1.20g×100%=99.17%答:(1)样品溶于盐酸生成的SnCl 2质量为1.19g.(2)样品中锡的质量分数为99.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