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第1条总则1、为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把住各项工程设计、施工规程和安全措施等技术资料的审批关口,杜绝技术失误,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2、编制安全技术审批制度的依据为《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若干规定》、《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强化煤矿防治水十项规定》、原煤炭部《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的若干规定》、《矿井地质规程》及《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等法规性文件。
3、技术审批是专业性非常强而又要求很严密的一项技术工作,为加强组织管理,做到层层把关,建立以矿长和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审批体系。
一般采用由下而上的审批顺序,即:技术资料编制单位负责人→有关基层科室负责人→分管副总工程师→分管副矿长→总工程师→矿长。
当规定资料需要会审时,由编制单位上报分管科室及副总工程师,由总工程师或副总工程师组织有关单位会审。
4、各参加审查、审批人员要加强学习安全技术法律法规、技术政策、规程、规范等文件,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5、审批工程设计、安全措施、作业规程等技术文件时,要体现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真正起到指导施工、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第2条各类工程设计的审批1、矿井水平延深设计,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按管理权限报上级煤炭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竣工后由审批单位组织验收。
2、矿井主要生产系统技术改造工程和改变全矿井通风系统时,必须编制工程设计和安全措施,按管理权限报县级以上煤炭管理部门审批。
竣工后由审批单位组织验收。
改变全矿井通风系统的通风设计和安全措施还要报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3、采区设计及采区防灭火设计按管理权限报上级煤炭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生产前由原审批单位组织验收。
4、采掘工作面设计由矿总工程师和矿长审查批准,但应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科室负责人、有关副矿长参与审查。
施工图设计由矿总工程师审批。
5、严格采煤方法的审批制度,必须坚持正规的采煤方法。
确需改用非正规的采煤方法,不具备两个安全出口时,必须按管理权限报上级煤炭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6、建(构)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开采时,必须经过试采;试采前必须按建(构)筑物、铁路、水体的重要程度以及可能受到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采设计。
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省级煤炭管理部门批准,开采设计报市级煤炭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试采结束后,必须提出试采报告,报原审批部门审查。
7、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矿总工程师审批,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报上级煤炭管理部门审批。
8、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安全专篇)必须上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批。
9、已留设的防水煤柱或矿井边界煤柱需变动时,必须重新编制设计,报省级煤炭管理部门审批。
10、在水淹区积水面以下的煤层中的采掘工作,应在排除积水后进行;如果无法排除积水,必须编制设计,按管理权限报县级以上煤炭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
11、防治水工程要编制工程设计,经矿总工程师审查,报矿长批准后列入安措工程计划。
重大的防治水工程项目,必须按管理权限报上级煤炭管理部门审批。
第3条地质资料的审批1、井田普查、祥查、精查地质报告和新扩井田地质报告必须由勘探资质的单位编制,经省国土资源部门审批。
2、矿井生产地质报告8~10年必须修编一次,报省煤炭管理部门审批。
3、矿井改扩建、开拓延深及技术改造工程设计前三至五年,地测科门要根据需要进行地质及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或资源地质勘探,在设计前半年向设计部门提交经省煤炭管理部门批准的相应程度的地质报告。
4、采区地质说明书应提前两年通知地质部门,在采区设计前六个月提交经少量勘探工程结合对生产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编制的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由矿总工程师审批。
5、掘进地质说明书,应在编写作业规程前十五天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加以综合分析提供,经矿总工程师审批后交采掘设计人员使用。
6、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经地质人员收集掘进回采巷道的地质资料并结合物探、钻探等成果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并在编制回采作业规程前三个月编制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经矿总工程师审批后,作为编制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的依据。
第4条作业规程及施工安全措施的审批1、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技术、安全、通防、机运、调度、区队和分管的副矿长、副总工程师等部门负责人进行对作业规程、施工措施的审查,提出意见后,由总工程师和矿长审批。
2、采煤规程及重要的掘进规程(峒室、开拓、准备、回采巷道)和重要的施工措施(串联通风、排放瓦斯、井下烧焊、巷道贯通、过断层、采面初次放顶、老顶来压、采面收尾、探放水等)要组织会审,会审后提出审批意见。
次要和零星工程的施工安全措施(巷修、补充措施等)可以采取分审的方式,最后由技术科汇总审批意见,报总工程师审批。
3、为便于审批,作业规程编制完毕,经区(队)长和技术员签字后,应在开工前20天报技术科初审,对存在的问题责成区队技术员修改后再组织审查。
4、审查规程措施的时间由技术科负责安排,参加单位或人员有:技术科科长、分管的技术人员、安全科、机电科、调度室、通防科及分管的副总工程师和副矿长、安全矿长和总工程师。
参审科室应由行政正职或技术主管人员参加。
上述单位和人员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参审,不得无故推托。
5、分管本专业的副总工程师必须参加或组织规程措施的审查工作。
总工程师不在矿时,副总工程师应代理总工程师审批,事后应向总工程师汇报,总工程师复审意见与原意见不相符时,按总工程师意见执行并修改。
6、传阅分审的规程措施,当技术科提出初审意见并且区队技术员修改后,应按下列审查顺序,由区队技术员负责传递审阅:区队技术员→区(队)长→通防科→机电科→调度室→安全科→技术科→分管的副总工程师→分管的副矿长→安全矿长→总工程师→矿长。
7、不管是会审还是分审均由技术科总结审查意见,经总工程师同意后填写在“审批意见”栏内。
会审的地点、时间、人名单也应填入此栏。
8、零星、局部工程的施工措施及补充性作业规程终审时,由分管的副总工程师审查签字,有关矿长和总工程师可以不签字,但有特殊情况或副总工程师认为需要回报时,应向总工程师汇报,并按总工程师意见执行。
9、规程措施必须审批签字手续齐全,否则不生效,不准开工。
若遇紧急的零星工程,因人员出发或来不及审查签字时,可先按技术科初审后的规程学习和施工,随后要弥补审批手续。
重要措施和完整工程审批手续不全严禁开工。
10、开采三角煤、断层带、残留煤柱或地质构造极为复杂的煤层(有瓦斯喷出、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或突水危险的除外),改用非正规采煤方法,不能保持两个安全出口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按管理权限报县级以上煤炭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11、采掘工作面过断层、集中应力区、冒落带等事故多发地段及巷道贯通工程,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12、承压含水层与开采煤层之间的隔水层能承受的水头值大于实际水头值时,可以“带水压开采”,但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按管理权限报县级以上煤炭管理部门审批。
13、承压含水层与开采煤层之间的隔水层能承受的水头值小于实际水头值时,开采前必须采取下列措施,并按管理权限报县级以上煤炭管理部门审批:(1)采取疏水降压的方法,把承压含水层的水头值降到隔水层能承受的安全水头值以下,并制定安全措施。
(2)承压含水层不具备疏水降压条件时,必须采取建筑防水闸门、注浆加固底板、留设防水煤柱、增加抗灾强排能力等防水措施。
14、开采水淹区域下的废弃防水煤柱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按管理权限报县级以上煤炭管理部门审批。
15、矿井开拓新水平和准备新采区的回风,必须引入总回风巷或主要回风巷中。
在未构成通风系统前,可将此种回风引入生产水平的进风流中,但回风流中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都不得超过0.5%,其他有害气体浓度必须符合安全规程第一百条的规定,并制定安全措施按管理权限报县级以上煤炭管理部门审批。
16、对排查出的C级隐患所采取的安全措施由有关部室和矿副总工程师审批。
17、对排查出的B级隐患所采取的安全措施由矿长和总工程师审批。
18、对排查出的A级隐患,由矿井编制安全措施,报上级煤炭管理部门审批。
19、试验涉及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和矿长审批。
20、改变主要通风机转数或叶片角度时,必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
改变全矿井通风系统时,必须编制通风设计及安全措施,报县级以上煤炭管理总部门审查、批准后,并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21、选用的井下电气设备,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否则,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省煤炭管理部门审批。
第5条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审批1、安全技术发展规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经总工程师审查后报矿长批准。
安全技术发展规划每三年编制一次,应在每年初进行修改。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根据安全技术发展规划和本年度实际安全状况应在每年初编制。
2、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矿井救灾演习计划、反风演习计划、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应在每年初编制,由矿长、总工程师审批。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反风演习计划及反风演习报告应报上级煤炭部门备案。
3、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年度防治水计划经矿总工程师审查后,报矿长审批。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每三年编制一次,年度防治水计划根据防治水规划及本年度水患情况年初制定。
4、雨季防治水(雨季三防)措施(计划)应在四月底之前编制,报矿长审批。
5、年初应制定矿井综合防尘措施、井上、下防火措施,并报矿总工程师审批。
6、每年初必须制定安全技术培训计划,并报矿长审批。
7、应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制定风量计算办法,至少每五年修订一次,报矿总工程师审批,并报上级煤炭主管部门备案。
8、每年必须对矿井进行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鉴定工作。
瓦斯鉴定应在七、八月份进行,鉴定报告经市煤炭管理部门初审后报省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批,并报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上报时应包括开采煤层最短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性的鉴定结果。
9、矿井生产能力核定,经市煤炭管理部门初审后,报省煤炭管理部门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