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巴别塔》(Babel)的全球化主题分析

电影《巴别塔》(Babel)的全球化主题分析

电影《巴别塔》(Babel)的全球化主题分析中文摘要本文选取影片《巴别塔》(Babel)作为单一文本,运用文本的内容分析方法,探讨该影片如何通过处理故事情节、人物设计、重点场景等来表达全球化主题,并会将其置于全球化理论的大背景下进行了一些理性分析,最后针对我国同类型电影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点改进建议。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全球化主题在影片《巴别塔》中的表现形态和表现方式,为观众认识和理解电影中的全球化主题提供一些参考,并为我国此类型电影的制作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巴别塔》,全球化主题ABSTRACT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movie “Babel” as a sole text, uses the method of analyzing the text content, discusses how to deal with the character, plot, cultural mark in the movie to express the subject of globalization, and puts it under the frame of globalization theory to do the rational analysis. The research goal of this article lies in through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shape and the manifestation mode of globalization subject in “Babel”, to provide some models and references for readers to ac quaint and understand the globalization subject.Keywords:“Babel”,globalization目录第1章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目的和方法 21.4 研究难点 2第2章文献综述 32.1 电影分析相关文献 32.2 文化全球化相关文献 52.3 内容分析方法相关文献 6第3章影片介绍73.1 关于影片73.2 关于导演83.3 关于演员9第4章“全球化”定义及电影的全球化主题界定114.1“全球化”定义114.2 电影的全球化主题界定11第5章影片《巴别塔》的故事结构分析135.1摩洛哥——个体分歧、文化隔膜、恐怖主义145.1.1个体分歧155.1.2文化隔膜155.1.3恐怖主义155.2日本——人际冷漠、人生困顿205.3美国-墨西哥——跨国迁移、移民危机205.3.1跨国旅游205.3.2跨国移民21第6章影片《巴别塔》的人物设置分析236.1 苏珊236.2 阿米莉亚246.3千惠子256.4警察群像26第7章影片《巴别塔》的重要场景分析297.1旅游大巴车开进摩洛哥小村子297.2美国直升机降落到摩洛哥小村子307.3入境墨西哥与入境美国的场景对比307.4墨西哥婚礼场景31第8章结语338.1总结338.2将影片文本置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简要分析338.3对中国电影人尝试全球化主题电影的一点建议35参考文献I致谢V声明VII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全球化趋势正在逐渐扩展到整个好莱坞的电影制作系统当中。

回顾2007年奥斯卡金像奖被提名影片,除了《巴别塔》之外,《潘神的迷宫》、《硫磺岛来信》、《无间风云》等影片都体现着全球化的印记。

去年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撞车》也是充分体现多民族、多文化之间冲突与融合的全球化主题的典型电影。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之中,电影作为全球共有文化的一种,也正以自己的方式展现着全球化的内涵,并且俨然已经成为流行的趋势。

研究和分析这类型电影,一则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今世界电影发展之脉搏,二则通过分析全球化主题在《巴别塔》中的表现形态和表现方式,由特殊到普遍,能够为认识和理解这类型电影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本文选取影片《巴别塔》作为研究的单一文本,原因如下:其一,这部影片无论从制作还是内容上,都深刻体现着全球化的主题,是这一类型电影的典型案例,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其二,这部影片于去年五月正式首映,到目前为止,关于影片的研究性文章并不多,属于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其三,这部电影已经具备广泛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它荣获第64届金球奖最佳剧情片奖,并在第79届“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奥斯卡金像奖)上得到了众多评委的认可,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等七项奖项提名。

影片导演阿莱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利度(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则在第59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奖。

1.2 问题提出本文旨在探讨的问题包括:什么是全球化主题?影片《巴别塔》(Babel)的全球化主题体现在哪里?影片创作者通过哪些手段和方式来展现全球化主题?1.3 研究目的与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单一影片文本《巴别塔》(Babel),探讨全球化主题在电影中的表现形态和表现方式,为观众认识和理解这类型提供一些参考,并为我国全球化主题电影的制作提供一些借鉴。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文本的内容分析方法,探讨该影片如何通过处理故事情节、人物设计、重点场景等来表达全球化主题,并会将其置于全球化理论的大背景下进行了一些理性分析。

1.4 研究难点本论文的研究难点在于,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其本身具有创造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元素。

在对电影文本使用内容分析法时,很难对这些元素进行量化的分析,更多的只能是一些定性的评估。

为了弥补无法完成量化分析的不足,本文将尽量通过选取电影中可以客观判定的元素来作为分析变量,并尽量细分和明确这些分析变量,力求严谨。

第2章文献综述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文献主要包括电影分析相关文献、文化全球化相关文献和内容分析方法相关文献等三大类。

2.1 电影分析相关文献电影分析相关的研究文献有很多。

首先,研究当代电影的全球化趋势,必然不能脱离世界电影的历史长河姑妄论之。

将所要论述的电影置于其历史背景中进行纵向把握,往往能增加对其本身的认识深度。

这一类全面介绍世界电影历史、电影流派和电影类型区分的著作很容易找到,并且有不少文献已经涉及到当代电影全球化趋势的研究。

美国学者克莉斯町"汤普森和大卫"波德维尔(2004)在《世界电影史》一书中以时间线索、顺序梳理了世界各国的电影发展史,为本文写作需要的电影资料查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另外,电影与电影产业也是密不可分的。

以美国电影为例,当今美国电影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全球化主题元素,也必然与高度全球化的好莱坞电影产业有着密切联系。

另外,何建平(2005)在《好莱坞电影机制研究》第一章中讲到美国多元化的民族构成虽然是对好莱坞电影的巨大挑战,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这也为美国的全球化主题电影提供了天然的本土市场,促使美国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更具有全球性,以便“跨越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藩篱,跨越各州之间的人为障碍,才可能吸引尽可能多的观众,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关于影片《巴别塔》的分析论文,由于电影公映的时间不长,笔者通过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只找到了7篇相关文章,其中关于影片内容分析的只有两篇。

王楠(2007)按照影片故事发生的地域划分,分别从“摩洛哥——民族主义的排斥”、“美国——墨西哥,个体与社会的隔膜”、“日本——人与人的冷漠”等三个方面对影片的故事文本进行了分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给电影戴上“全球化”的帽子,但已经涉及到民族主义、恐怖主义、美国移民政策等全球化主题元素的分析,对于本文的写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严敏(2007)则从电影叙事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巴别塔》的多线索“复式”叙事方法,该文的分析对于帮助理解电影的故事结构有着重要作用。

笔者在本文的写作框架搭建、写作技巧运用方面,主要借鉴了一些关于电影《撞车》的分析论文。

在引言中提到,《撞车》和《巴别塔》一样,同样表现的是多民族、多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且都使用多线索交叉叙事结构,二者在故事结构、人物设置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

由此,阅读一些关于电影《撞车》的分析论文,对于本文搭建写作框架、提炼主要电影元素作为分析对象、明确写作手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笔者通过万方数据化期刊库,搜索“撞车”、"Crash"等关键字/词,共检索到21篇相关文章。

其中,顾春花(2006)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结构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撞车》的叙事策略;张涛(2006)则着重对影片交叉蒙太奇的叙事手法进行了分析;孟湘(2006)从影片文本内容层面展开分析,其中提到在“地球村步入全球化,在不同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我们要做的,‘不是消除不同的价值观,而是提倡更好地理解、更好地尊重别的文化’。

”这一观点在影片《巴别塔》的分析中是适用的。

徐周兵(2006)也提到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多元文化频繁交流时代的矛盾更为突显,生存在这种大环境下的人类个体也因秉承的不同文化价值观念而加剧隔阂,“歧视、怨恨、隔阂、尴尬在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这种存在性也是植根于文化价值的,这种观念之差导致了偏见的存在,所以矛盾便随之存在。

”刘晓霞(2006)则引用了亨廷顿在《我们是谁?》一文中的一句话来佐证影片《撞车》表现的民族融合与文化冲突主题:“不断流入的以墨西哥移民为主体的拉美裔移民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语言,使得美国有分裂成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和语言的危险。

”这种说法在《巴别塔》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影片的墨西哥导演用了大量篇幅来表现这种跨国界的社会现象,并且以细腻笔墨深刻刻画了这群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

2.2 文化全球化相关文献论述全球化理论的文献非常多,本文将主要参考文化研究中的全球化问题相关著作,包括后殖民主义、文化全球化方面的研究。

孙嘉明、王勋(2006)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全球化现象进行了分解,分别从全球人口、全球环境、全球文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全球治理、全球发展作了一些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书中有关跨国旅游、全球性移民、全球宗教文化、恐怖主义等方面的内容,在影片《巴别塔》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对于影片分析的开展很有帮助。

塞缪尔"亨廷顿、彼得"伯杰(2004)则在主编的著作中收录了关于世界十个国家和地区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所呈现状态的文章,这些国家中包括了美国和日本,也有非洲的南非和中南美洲的智利。

而影片《巴别塔》的故事发生地在美国、日本、摩洛哥和墨西哥,有了地缘接近的便利,书中的相关分析内容将使得把握影片中的全球化主题更为容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