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电图检查 PPT课件

心电图检查 PPT课件

对值<0.5mv;6个胸导QRS正负波绝对值<0.8mv称低电压。
(三)QRS波 2、Q波深度:除avR、avL可以出现较深的Q波外,其它 导联如有Q波,其深度<同导联R波的1/4,宽度 <0.04S ;V1、V2导联不可能出现Q波。 3、时限:0.06-0.10s (四)ST段:下移<0.05mv,抬高除V1-V2导联<0.3mv V3<0.5mv,其余导联均<0.1mv (五)T波:与主波方向一致,振幅<同导联R波的 1/10
qRs
qR
Rs
Qr
QS
rS
rsR’
四.心电轴

+9-4=+5

+8-4=+4
+-1800
-900 -60 0 -30 0
00
正常
+1500
+30 0
+120 0 +900 +600
心电轴的偏移(主要看Ⅰ,Ⅲ导联的主波方向

+9-4=+5
Ⅲ-9+2=-7左偏(口对口 向左走)
+-1800
-900 -60 0 -30 0
00
+1500
+30 0
+120 0 +900 +600

-9+2=-7

+9-4=+5
右偏(尖对尖 向右偏)
+-1800
-900 -60 0 -30 0
00
+1500
+30 0
+120 0 +900 +600
五、心电图测量
1、心电图纸的记录单位
0.1mV
0.04s
2、心电图波的测量方法
3、心率的计算
异常心电图
一、心房、心室肥大
(一)右房肥大 1、P波时限不延长 2、P波振幅≥0.25mv(肢导),
≥0.20mv(胸导) 多见于肺源性心脏病,故又称“肺型P波”
(二)左房肥大
1、P波时限延长,>0.12s
2、P波常呈双峰,两峰距≥0.04s
3、V1导联常呈先正后负的双向波, 将负向部分的时间乘以电压的积称为 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 左房肥大:PtfV1 ≥ 0.04mm.s;如 0.04×1.5mm=0.06mm.s(有意义) 0.04×0.5mm<0.02mm.s(正常) 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又称“二尖瓣
V6
V5
V4
心电图检查
二.激动起源和传导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房室束
左束支
右束支
R
三.正常心电图波形及命名
P-R段 P
S-T段
T U
P-R间期 Q
S Q-T间期
Q-S间期
• QRS波群可因检测电极的位置不同而呈多种形态, 已命名如下:
• 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称R波, 它之前的负向波称为Q波,它之后的第一个负向 波称S波,第二个负向波称S’波,R’波是S波之后 的正向波,如果QRS只有负向波则称为QS,至于 字母的大小表示应根据其幅度大小而定。
60 R-R间期(S)
=心率
如:0.6800S =75次/min
六、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
(一)P波 1、形态: Ⅰ、Ⅱ、aVF、V4-V6↑,aVR↓ 2、振幅:<0.25mv(肢导)<0.2mv(胸导) 3、时限:<0.12s (二)P-R间期:0.12-0.20s (三)QRS波 1、R波振幅:RⅠ<1.5mv,RavL<1.2mv,RavF<2.0mv RavR<0.5mv,RV1<1.0mv,RV5<2.5mv;RV5+SV1:男<4.0mv,女 <3.5mv;RV1+SV5<1.05mv。标准导联、肢体导联QRS正负波绝
2、V3-V5出现梗塞图形-前壁心梗
3、V1-V5出现梗塞图形-广泛前壁心梗
4、Ⅱ、Ⅲ、aVF-下壁心梗 avR

avL
5、Ⅰ、aVL-高侧壁心梗
6、非Q波性心梗:只有ST、T的改变,
没有异常的Q波。


avF
前间壁心肌梗塞
亚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超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广泛前壁心肌梗塞
四、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三、心肌梗塞
(一)基本图形 1、缺血型(T波倒置) 2、损伤型(ST段抬高) 3、坏死型(病理性Q波)
+ ++ - - -I +
I+ -+ -+ -+
部分除极-损伤电流
(二)心肌梗塞图形演变及分期 正常 超急性期 急性期
亚急性期
陈旧期
V5
(三)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
V1
V4
1、V1-V3出现梗塞图形-前间壁心梗 V2 V3
(四)右室肥大
1、右室高电压
1)RV1>1.0mv或RV1 + 2)SRV5V>1/V13、.0a5vmRv导联中的R/S>a1vR 2、电轴右偏
-Ⅰ
3、ST-T改变:胸导联ST(V1、V2)- 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主要见于二尖瓣狭窄及肺心病患者。Ⅱ


avL



avF
二、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型P波”
>0.12s
(三)左室肥大
avR
-Ⅰ
1、左室高电压:
1)RV5/V6>2.5mv或RV5+SV1 男>4.0-mv 女>3.5mv
2)RavL>1.2mv,RavF>2.0mv Ⅱ
3)RⅠ>1.5mv或RⅠ+SⅢ >2.5mv

2、电轴左偏

avL



avF
3、QRS间期延长:0.10-0.11s 4、ST-T改变:以R波为主的导联出现ST下移,T波低 平、双向或倒置,S波为主的导联(如V1导联)可见 直立的T波。 具有上述三个条件(尤其第一项),称左室肥大; 兼有第四项者,称左室肥大兼劳损;
第三站 辅助检查结果判读
心电图检查
正常心电图
一.心电图导联的连接
1.肢体导联
红-右上 黄-左上 蓝-左下 黑-右下
2、胸前导联: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V4连线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
肋间交界处 V5:V5与腋前线交界处 V6:V5与腋中线交界处
V2
V1
V3
(一)心律失常分类
窦性心动过缓
按机理分: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不齐
1、激动起源异常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心肌缺血可导致复极顺序发生改变,在心电图中主 要表现为ST-T改变; (一)T波的变化 1、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复极有外向内且缓慢,故产 生于主波一致的高大T波。 2、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复极有内向外,T波倒置。
(二)ST段的变化(意义更大) 1、下移(≥0.05mv):可有三种 1)水平型下移(夹角等于90度) 2)下斜型下移(夹角大于90度) 3)上斜型下移(夹角小于90度) 前两种对诊断心肌缺血具有意义,后一种 见于心率较快时,不属于器质性病变。 2、抬高 1)弓背向上型(见于心梗及变 异性心绞痛) 2)弓背向下型(见于心包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