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望海潮》 课件54张
人教版《望海潮》 课件54张
• 奉旨填词柳三变
• 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 了,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 人,时会高志须酬” 。登录五年,第二次又落
榜。按说,补习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可 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气,由着性子写了首 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发牢 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那 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 没有几天,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点明了词 人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借以赞颂他政绩 卓著。“好景”,表层意思是指杭州的美 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直接称美 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 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最末两句虽有粉 饰升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 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何 为 诚 信?
词的分类
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按风格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柳永、秦观、李 清照、周邦彦、 姜夔
• 北宋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如 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
到.
• 柳永
苏轼
风格比较
• 豪放派: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 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 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
•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 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 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 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 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 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 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誉为“才子诗人”, 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
任选上阕或者下阕用优美的散文 化语言描绘出来
缓缓地漫步在杭州的大街小巷间,感受其独特的美景和繁华, 心中的欢悦便如涟漪般一圈圈的绽放开来。如烟的柳枝随着微风轻 轻摇曳,彩绘的桥梁上熙熙攘攘,挡风的帘子,翠绿的账幕,房屋 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人家,走进房屋中的幽长而寂静的小巷,心 情也静如止水,仿若外界的浮华都不曾有过。倘若此刻敲开一户人 家的门,想必那主人也是热情好客的以。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堤 沙,怒涛卷起跟随霜雪一样白的浪花似乎要把岩石击碎,望着这绵 延无边的江河,心胸也跟着宽广起来。
• 婉约派:作品题材较狭窄,语言清丽、
含蓄,多抒情,婉转缠绵细腻,具有一种 柔婉之美。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 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 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赤壁怀古》
٠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李清照《一剪梅》 ٠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
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了解作者。 3、学习诗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 词的意境美。
诚信:
诚实,守信用。
———《现代汉语词典》
思 考小结
《望海潮》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 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 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
1、从地理位置上看
【东南重镇】
太平、富 2、从历史传统上看 庶、安定、 【自古繁华】 祥和的都 3、从自然景观上看
市生活景 【西湖、钱塘江】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 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江南》
——辛弃疾《破阵子》
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 能饭否?
——辛弃疾《破阵子》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 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٠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
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钱塘自古繁华 —— 有长期繁盛的历史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三吴都会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东南形胜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繁华
分写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在全词
中起什么作用
形胜
地理形势优越
三吴都会 江浙最大的城市
钱塘自古繁华 历史悠久
3、词的下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 州风貌?
望海潮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cēncī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dī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 市列珠玑jī,户盈罗绮qǐ ,竞豪奢she。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 花。羌qia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sou莲娃。 千骑jì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 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乐府民歌《陌上桑》: “十五府小吏, 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江南水乡 人间天堂
杭州
三吴都会,东南形胜,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菱歌泛夜羌管弄晴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
柳词的影响及贡献
• (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 *都市生活、风光;*男女恋情; • *羁旅行役之苦。
•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 • (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 (4)、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
背景资料
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
《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 孙何相见而作。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 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 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当时旧友孙 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 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 柳永就填了这首《望海潮》先在歌伎 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 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 永前去赴宴。
•文学史上描写 西湖的名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 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染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点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点
分析《望海潮》中 哪些是“点”,哪些是 “染”,具体描述了钱 塘一派怎样的景象?
点、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点
何 为 诚 信?
诚信:
诚实,守信用。
———《现代汉语词典》
思考
3、词的下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风貌?
西湖湖山之美
重湖 桂子
荷花
下片
百姓生活愉悦
羌管 菱歌 嬉嬉
长官生活休闲
千骑 乘醉 吟赏
祝愿官员: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何 为 诚 信?
诚信:
诚实,守信用。
———《现代汉语词典》
思考:写作目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似乎没有那话比这句 更强烈地表达出对西湖的赞美和热爱。西湖的里湖,外湖与重重叠 叠的山岭非常秀美清秀,置身其中,格外的心旷神怡。又有三秋的 桂子,十里的荷花。望着那“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丝丝娇媚的盛情也油然而来,更是让人感到飘飘欲仙了。欢乐的 乐曲奏响在睛空下,采菱的歌声飘荡在夜空中,钓鱼的老翁,采莲 的姑娘喜笑开颜。就这样静静地在小船上从早坐到晚,心情随着乐 曲,歌声起舞,跟着老翁和姑娘一起愉悦,一种别样的宁静也从心 底里翩然升起,所有的悲伤痛苦统统不见,快乐安祥都跟着升华, 整个人都变得不温不火,仿若不谙世事的孩子童。
象
4、从市井面貌上看
【建筑精美、人口密集】
5、从百姓生活上看
【安居乐业】
惊叹 赞美 艳羡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 概》:“词有点,有染”, 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 “点染”,本词就运用了 “点染”的手法。
点染: 本是国画的术
语。绘画时,有的地方 点,有的地方染,从而 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 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 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 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 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 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 ,一般用景物来染;用 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 要抒发的感情。
1、这首词写的是杭州,哪两个 词语最能体现杭州的特征?
何 为 诚 信?
诚信:
诚实,守信用。
———《现代汉语词典》
思考
2、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杭州的 形胜与繁华?
何 为 诚 信?
诚信:
诚实,守信用。
———《现代汉语词典》
思考
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杭州的形胜与繁华?
总写
东南形胜 —— 地理位置重要
三吴都会 —— 社会条件优越
词的有关知识:
•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 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 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 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 “诗余”、“曲子词”、“歌词” 等。
•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 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 容的集中体现。
按字数
小令: 58字以内 中调: 59-90字 长调: 90字以上
点染:
所谓“点”,就是点明, 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 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