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在高校博物馆里的开展——以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为例摘要:近年来随着博物馆大环境的蓬勃发展,高校博物馆作为博物馆行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群体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高校博物馆不仅拥有着普通博物馆所具有的收藏、保管、研究、展览、教育、娱乐等功能,还有着高校的学术支撑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因此高校博物馆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也逐步显现。
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公布,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情况成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重要记录内容之一。
高校作为普通高中生本就要步入的高等学府,其校内的博物馆也成为学生们争相报名,开展社会实践、进行志愿服务的热门场所,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近年来开展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为例,浅谈高校博物馆里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高校博物馆;高中生社会实践;志愿者一、高校博物馆开展高中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高校博物馆是高校的展示窗口,是高校学术文化及学校特色的展示平台,近年来各高校也越发重视学校博物馆的软硬件建设,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展览展示、文化引领、学术研究及专业博物馆教育团队的配套落实等方面都下足了功夫,高校博物馆从专业程度上来说丝毫不逊色于普通的博物馆、展览纪念馆等,并且由于高校作为学术及专业支撑,更彰显高校博物馆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
因此高校博物馆更应重视并建设成为高校开展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桥梁,整合全校的文化资源,团结师资力量加入到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构建之中,使之成为高中生社会实践基地的一个重要示范场所。
1.高校博物馆的志愿精神传承作用。
弘扬志愿精神,是高校博物馆开展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所在。
倡导志愿精神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途径,志愿服务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是共融互通的。
高校博物馆向来是志愿精神和志愿行为践行、实施的重要场所,高校博物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志愿精神和其价值理念应当为当代高中生起到引领作用。
高校博物馆的志愿精神应该引发高中生的深层思考并作为高中生正确的思想导向,引导高中生弘扬志愿精神,让其成为高中生美好的精神追求,将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志愿精神可以提高高中生的整体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高校博物馆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作用。
高中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其所见所闻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个人意志已逐步形成,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且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进而开始摸索自己的未来道路,容易收到周遭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此时间对高中生进行正面、积极的生涯规划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一项对全国31个地区175所普通高校47000余名本专科大一新生的调查显示,50.85%的学生对就读专业不满意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这表明,许多高中毕业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对自己的职业兴趣并不了解,导致结果未能尽如人意。
因此,在高中生即将选择专业迈入人生转折时刻的关键阶段,如何利用好高中生社会实践,帮助、引导学生更好地选择自己将来所选的专业和职业规划是极其重要的,在高校博物馆已成为高中生社会实践热门场所的当下,高校博物馆在此方面的引导丝毫不能懈怠,应当利用高校丰富的资源及学科种类优势、尽其所能地引导学生、开拓学生的眼界、帮助其确定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特点,辅助学生设立职业规划,使学生找到符合自身条件的职业发展方向。
3.高校博物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高校博物馆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是开展能力培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不可或缺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等。
我们希望通过高校博物馆这个平台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更全面及有效地弥补学生们在课堂里所不能学到的知识及技能,不能仅通过课堂的测试就盲目地对学生下定义,而是通过不同的平台、不同的岗位,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不同的专业及知识,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让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通过高校博物馆的这个平台得到提升。
高校博物馆本身就具备着普通博物馆所具备的收藏、保管、研究、教育等各种功能,我们希望能够凭借自身高校的学科及专业优势,在高校博物馆里开设更多种类的岗位和项目,让学生们通过岗位实践将平时的知识付诸于实践,通过高校博物馆这一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
二、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以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为例钱学森图书馆近四年来每年的平均进馆人数为27.75万,其中青少年学生就占到了60%以上,因此钱学森图书馆尤其重视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开展。
2015年钱学森图书馆被评为上海市第一批高中生社会实践基地。
为能够引导高中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钱学森图书馆尝试开发各类服务岗位,持续规范工作流程,努力提升实践效果,充分利用本馆丰富的教育资源,结合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要求,不断尝试新的做法。
同时主动与其他部门和各所学校对接,相互配合支持,积极交流沟通,落实工作。
为了能让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有序地开展,我们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设置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并且根据工作流程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由社会教育部门领导担任工作小组负责人,统筹各项工作;邀请高校博物馆的专业老师和专职展览讲解员负责岗前培训与考核;由社会教育专员负责与学校对接、开发服务岗位及教育项目,并安排专职老师负责高中生的日常管理和写实记录。
高中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关键在于岗位的开发与设置,我们充分认识到高中生志愿服务岗位既要注重体验性和教育性,更应体现多元性和多样化,这样才能让走出校园的高中生通过不同类型的岗位体验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与提升。
因此,我们充分利用高校博物馆的资源优秀,整合全馆力量,同时联络学校相关部门共同开发了讲解、咨询、服务、行政、教育、辅助、管理七大类近二十种的服务岗位。
在岗位体验之外,我们还鼓励到馆开展社会实践的高中生将志愿服务与探究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们“带着课题来服务”,在开展公益劳动的同时主动观察和调研,完成“微课题”探究与论文写作。
将被动体验化为主动学习,在公益劳动的同时提升创新思维、调查研究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
成为高中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四4年多以来,共有50所学校的14467人次的高中生走进钱学森图书馆,总计完成了91737个学时的高中生社会实践服务。
三、高校博物馆开展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所面临的问题1.高校博物馆开展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岗位供需矛盾。
自实施办法公布以来,上海市的高中生在高中就读阶段必须完成不少于60学时的社会实践服务。
公布以来,所有的高中生纷纷走出校园寻找社会实践的场所,由于高校博物馆的优势使其成为高中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热门场所,被许多高中生列为首选之地,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希望高校博物馆能够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选择要求,容纳更多的学生来到场馆进行社会实践,而高校博物馆的数量和其可提供的岗位有限,因此如何满足数量上的供需需求,与其他场馆、场所和校方做好有效地衔接与平衡是高校博物馆开展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2.高校博物馆开展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情况是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重要记录内容之一,这是对学校及学生做出了单方面的约束,被纳入了评估、考核体系之列。
但是对于高校博物馆等实践场所来说却没有硬性的实施规定,高校博物馆可凭借对此项工作的重试程度、人力物力投入的局限性或其工作内容安排的情况进行自由的把握与把控,因此高校博物馆在如何实施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开展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质量的把控上存在着一定的变数,质量、数量上得不到确切的保证。
3.高校博物馆开展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时间限制。
高校博物馆由于其自身属性缘故,上级所属单位都是各大高校;高校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高校老师所组成,而高中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时间基本安排在寒暑假和双休日,因此就面临着高校博物馆老师的假期与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时间不能很好地有机统一起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四、结束语在高校博物馆里开展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是一种趋势,我们作为组织者、实施者及教育者应当把这件事给做大、做强、做好。
如何更大地发挥高校博物馆的特长及优势,把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做到效益最大化、如何克服高校博物馆开展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中所遇到的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高校博物馆的工作者们应当引起重视、尝试创新工作思路、深入思考,为高中生社会实践搭建最佳的实施平台,让高中生通过社会实践亲身参与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体验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提升自我、收货成长、助力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1]罗峥薛海平李姝颖邢悦盈.职业兴趣测验在高中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应用.教育科学研究 2019,(08),66-72[2]刘淑桢.心理健康视角下的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 教育观.2020,9(03),82-83[3]刘沛红.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生涯规划教育的衔接.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108-109[4]颜蒹葭. 文化育人视域下高校博物馆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融合.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4),122-123[5]宋一婷. 普通高中生社会实践学校支持调查研究. 上海教育科科研.2016,(07),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