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联动谋突破项目营销促发展积极探索集邮业务可持续发展模式安顺市邮政局核心提示:安顺市局在集邮专业上积极转变观念,实施市县联动,狠抓项目营销,夯实管理基础,提前7个月完成了省公司下达的全年计划任务,收入增幅超过70%,初步实现了集邮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其主要措施有:一是转变观念,实施市县联动,深挖县域集邮业务发展潜力,突破业务发展瓶颈;二是抓项目,巧营销,找准切入点,实施项目拉动战略,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三是加大对集邮库存清理盘活和集邮协会的管理力度,增强业务发展后劲。
2008年以来,我局通过市县联动突破业务发展瓶颈,突出集邮文化品牌,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项目拉动作用,强化基础管理工作,集邮业务收入四年翻了两番多。
截至2011年11月底,集邮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34.64万元,较2010年全年增幅达78.55%,绝对值增加367.18万元,提前7个月完成了省公司下达任务计划,成为第一家完成省公司下达业务收入年计划的地市局。
在全省集邮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从2007年的3.54%提高到了2011年的7.8 %,不仅实现了安顺集邮专业的跨越式发展,还为地市局集邮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市县联动突破发展瓶颈观念是决定业务发展的重要前提。
转变观念就要敢为人先,勇于突破。
2007年以前,我局集邮收入规模很小,业务发展停滞不前,在全省一直处于“垫底”的尴尬地位。
在谈到原因时,我们总把“底子薄、基础差”挂在嘴边,以地方经济文化滞后为借口为自己辩护。
针对这种消极思想,新一届市局班子明确指出:“尽管安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这绝不是束缚我局集邮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集邮专业的市场在哪里,发展的瓶颈在哪里,才是我们需要破解的难题。
鼓励我们找准集邮业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点,树立“不看计划看市场,小局可以做大文章”的发展观念,深入分析本地市场发展潜力,尽快突破业务发展的瓶颈。
县域市场是集邮业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激活县域集邮市场,对集邮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经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县局集邮业务严重滞后一直是制约我局集邮专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不仅如此农村市场更是不被看好,被认为是没有潜力可挖的“苦水井”。
2007年以前,大部分县局的集邮收入才只有几万元,集邮在县局基本上就是被忽视的专业。
找准集邮业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点,拓宽县局集邮业务市场,加快县域集邮业务的发展成为了我们推动全市集邮业务健康快速发展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
按照省公司欧阳天高总经理提出的“县局要依托市州局的综合营销力量,抓住重点,做好市场开发”的发展要求。
2008年,我们确立了“市县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思路,实行“经营垂直管理,营销平行推进,资源整合共享,经验交流互用”的经营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集邮公司的专业优势,为全市邮政集邮业务的发展做好服务支撑。
同时,通过强化“一帮二带三扶持”的经营举措,调动各县局积极性,帮助他们发挥自身优势,统一步调,合力营销,逐渐形成共同发展的良好经营态势。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采取一对一帮扶,即一个集邮人员帮扶一个县局的办法,帮助县局挖掘县域集邮的市场潜力,分析指导如何发展县局集邮业务,并逐步规范了基层集邮协会的管理。
同时组织了多场培训,包括基础知识、专题营销等。
在县局有大项目要攻关时,派出专业人员帮助设计营销方案、走访客户、设计邮册等。
如市集邮公司多次组织专业营销和设计人员到镇宁县局进行帮扶,与镇宁局局长、市场部主任一起共同营销江龙镇政府,成功开发了品茶会定向邮品项目,实现集邮收入9万元。
几年来,市集邮公司先后帮扶各县局成功开发了平坝乐平、天龙、关岭板贵等6个农村乡镇集邮品项目,累计实现收入20万元,以事实证明了集邮专业在农村市场同样有潜力可挖,为县局发展集邮业务树立了信心,找到了路子。
2011年我们又协助县区局先后开发了大山乡政府、东屯乡政府形象年册项目,实现收入8万元。
随着市县联动机制的不断深入,县局集邮业务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2011年初,我局制定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打造两个集邮收入上百万的县局、消灭收入40万元以下县局”的发展目标。
到2011年9月份,平坝县局、镇宁县局集邮收入已经突破百万大关,紫云县局、关岭县局集邮收入超50万元,最低的普定县局也超过40万元,提前一个季度实现了全年目标,县局集邮收入规模跃居全省前列。
截至2011年10月份,我市五个县局业务总收入为2866.19万元,其中集邮业务总收入为416.42万元,占五县局总收入的14.53%,而在2007年,五县局集邮总收入仅为53.64万元,仅占总收入的3.61%。
在县局与市局现业的收入占比上,2011年较2010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正是通过实施市县联动、帮扶指导、合力推进的发展策略,我们成功突破了安顺集邮业务发展的瓶颈,实现了全市邮政集邮业务的快速增长。
不仅集邮专业成为安顺邮政除代理金融专业外的第二大专业,而且也成为了各县局的第二大专业,昔日无人问津的“苦水井”成了人人追捧的“香饽饽”。
项目拉动提升发展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日益繁荣,社会大众的文化产品选择日趋多样化,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集邮产品以前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集邮经营模式也从过去“等客上门”转变为“上门找客”。
面对集邮专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仅仅依靠传统销售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实现安顺集邮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
只有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实施项目拉动战略,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才能确保集邮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本地实际,我们确立了“充分发挥项目拉动作用,积极融入地方社会发展,全力做大定向邮品市场,稳步推进形象年册开发,有效利用丰富旅游资源,不断延伸乡镇新需求”的营销策略,突出抓好定向邮品、形象年册、旅游专题册等重点项目营销,从过去的“靠天吃饭的被动销售型”积极向“满足市场需求的主动定制型”转变。
定向邮品作为近年来集邮专业的一项高效业务,具有低风险、零库存、高收益等优点,是集团和省公司力推的集邮专业重点发展方向。
但我们在开发之初就遇到了不少问题,主要是缺乏稳定的长期客户,做成一单算一单,今年有明年不一定有,难以形成稳定的规模效益。
怎样才能让这项业务有稳定的长期客户呢?几年来,我们一面发动全局职工集思广益、认真思考,一面继续通过深化项目开发工作寻找解决之道。
实践出真知,2008年安顺市中心血站定向邮品项目的成功运作使我们豁然开朗。
无偿献血事业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很大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如何利用好有限的经费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一直是血站很头疼的问题。
在得知安顺市中心血站有制作宣传品的潜在需求后,我们没有贸然登门推销,而是以联合举办公益性邮展的名义邀请血站负责人到我局进行参观座谈,借机宣传定向邮品在公关宣传、提升企业形象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个性化特色,并展示了近年来开发的邮册样品。
中心血站有关领导虽然对此很感兴趣,却一直未表明态度。
但当随后我们专门针对血站的公益性宣传需求阐述具体集邮品设计思路时,终于打动了血站负责人。
他说:“你们是有备而来啊,就冲着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们也要试一试。
”当即与我们签订了制作形象宣传邮册的协议。
为了留住这来之不易的客户,我们想方设法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多次主动上门征求对形象宣传邮册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由于形象邮册制作精美,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收藏价值,作为义务献血的纪念赠品,深受广大献血者的欢迎和喜爱。
尝到甜头的中心血站与我局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并将制作费用纳入其每年固定费用预算。
不仅每年都能为我局带来10多万元的固定业务收入,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从中总结出了如何开发和巩固定向邮品长期客户的思路办法。
说到底,定向邮品就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业务,要想建立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就必须以客户的利益为需求,注重对客户的服务工作。
只要我们换位思考,为客户着想,就能实现与客户共赢的良性发展。
2011年,我局积极实践总部经济开发模式,集中力量对市银监局进行重点攻关,以充分展现全市金融行业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健康向上的行业形象为切入点,得到了银监局的肯定和认可,成功为全市九大商业银行制作开发了《和谐银行业经济助推器》宣传邮册,实现收入35.6万元,现已有多家商业银行表示将追加数量,并将在明年继续委托我局制作宣传邮册。
2011年,我局定向邮品项目共实现收入79.6万元。
紧接着我们又将发展的目光聚焦到了农村乡镇集邮市场开发上。
2011年,镇宁县局在实施江龙镇“江龙之春”定向邮品项目的开发中,创造性地将政府、茶商和邮政三方联系起来,由镇政府牵头,茶叶经销商出资金,邮政制作宣传邮品,有效地解决了在开发农村集邮市场中乡镇政府资金短缺的难题,为农村乡镇集邮项目的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更加坚定了县局开发农村乡镇集邮市场的信心。
形成了政府树形象、商家赚名气、邮政得实惠的“三赢”局面,也为我们深度开发集邮专业的传统主打项目——形象年册提供了新思路。
在前期成功开发“一县一册”的基础上,我们将开发“一镇一册”作为形象年册项目的新增长点,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成功开发了关岭板贵等4个乡镇的形象年册项目,进一步扩大了项目市场。
2011年我局还开发安顺移动公司、平坝供电局、镇宁公安局、普定公安局等家单位形象年册5210 册,实现收入万元,收入是2008年的3倍多。
安顺是国家级旅游城市,拥有黄果树瀑布、龙宫等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在省公司多彩贵州项目的带动下,我局与安顺市委市政府联合开发了“多彩贵州-中国瀑乡平安顺意”专题邮册作为市委市政府指定的对外接待礼品,实现收入80余万元。
此外,我们还为黄果树旅游集团开发制作了《黄果树邮册》、《黄果树邮折》《黄果树奇石馆首日封》《万人奔向黄果树》《黄果树明信片》等黄果树系列邮品,实现收入60万元。
并利用与各旅游景点的良好合作关系,先后在黄果树、龙宫、天龙等旅游景区建设了邮政服务中心,加载集邮产品,仅黄果树邮政服务中心每年邮品销售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2011年,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火炬传递(安顺站)在黄果树举行,凭借与政府和旅游部门良好的合作关系,我局成功进驻黄果树火炬传递现场,仅当日就实现收入3.58万元。
正是通过上述大项目的有力拉动,使我局集邮专业的市场开拓和竞争能力得到了巨大提升,业务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规模一年上一个台阶,收入年年翻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管理推动增强发展后劲管理促发展,管理出效益。
我局在努力提升集邮业务发展规模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相关基础管理工作,提升经营效益,增强业务发展后劲。
按照集团和省公司要求,重点加大了对集邮库存清理盘活和集邮协会的管理力度。
首先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库房管理、集邮品出入库、资金管理、库存盘活管理、集邮品的借用与缴款等各项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