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型文本与科技作品阅读(一)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12-14题。
(13分)材料一:据新华社报道,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
生物学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以封面文章于2018年1月25日在线发表此项成果,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体细胞克隆猴的重大突破,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用一把毫毛,变出千百个一模一样的猴子——《西游记》里的神话正在成为现实。
其实科学家们在2000年已经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
当时,美国俄勒冈地区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将107个猴胚胎分裂成368个猴胚胎,名为“Tetra”的克隆猴在胚胎分裂157天后幸运降生。
不过,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强率领的团队攻克的是体细胞克隆世界难题。
这种克隆方法与知名的克隆羊“多莉”的克隆方法类似。
孙强说,在“多莉”诞生以后,马、牛、兔、猫、狗、骆驼等哺乳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相继成功,但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未被攻克。
材料二:克隆猴“中中”“华华”的诞生引发伦理讨论,对此,记者采访了科研团队。
记者:克隆猴子是伦理上的进步还是退步?既然猴子能被克隆,那么人也能被克隆吗?蒲慕明院士:每年美国、欧洲等大型医药巨头都会进口数万只猴子,用于开展药物检测实验。
由于每只猴子的遗传背景不同,所以只能通过增加猴子数量,筛选关键基因,最终确定药物是否有用。
体细胞克隆猴能够在一年内产生大批基因、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模型猴。
这就再也不用为了完成几个药物的检测,每年牺牲数万只猴子。
克隆猴是伦理上的重大进展,可以大大减少世界范围内对实验动物的使用量。
克隆技术的突破还有望加强濒危动物的保护。
例如,金丝猴是濒危珍稀保护动物。
掌握了克隆猴技术,我们只要能够找到合适的母体接受金丝猴克隆胚胎,就可以为世界各地动物园提供来自中国的珍贵金丝猴。
孙强:人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克隆灵长类动物的障碍和瓶颈基本上已被攻破,从原理上讲克隆人可以实现。
我们没有任何计划克隆人,社会伦理也坚决不允许克隆人。
但我们开展这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克隆猴,更好理解人类大脑的基本原理,弄懂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等脑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找到有效治疗方法。
体细胞克隆猴的重要性在于使用体细胞在体外有效地做基因编辑,可以准确地筛选基因型相同的体细胞,然后用核移植方法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用母猴载体怀孕出生一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猴群。
突破制作脑科学研究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关键技术,这将有效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使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促进针对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
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制作脑疾病模型猴,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脑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材料三:从第一只克隆羊到第一只克隆猴,人类已经探索了21年。
灵长类动物的克隆难题一度像不可逾越的高山,让学术期刊《科学》认为现有技术“行不通”。
克隆猴姐妹的横空出世,宣告这一世界难题已被攻克,生命科学实现重大突破。
带着不可思议的传奇,中国科学家们又一次迎来高光时刻,世界又一次通过创新之窗感知新时代的中国。
在中国向世界不断递出的“创新名片”中,“克隆猴”是最新的一张。
12.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5分)(1)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材料一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3分)(2)根据材料二,说说材料一中“用一把毫毛,变出千百个一模一样的猴子——《西游记》里的神话正在成为现实”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2分)13.根据上述材料,为“克隆猴姐妹”设计创新名片。
(4分)创新名片:克隆猴可爱形象诞生时间中中:2017年11月27日华华:2017年12月5日创新之处诞生意义14.李阿姨的父亲不幸得了阿尔茨海默症。
你看到体细胞克隆猴诞生的新闻、听了孙强主任的介绍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李阿姨。
请完成下面你和李阿姨的对话。
(4分)你:李阿姨您好,中国成功实现体细胞克隆猴的重大突破,克隆猴“中中”“华华”诞生了。
李阿姨: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你:。
李阿姨:你讲得真是简洁明了,看来我父亲的病有希望了,谢谢你告诉我这个好消息。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20题。
(16分)【材料一】稷下学宫创办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的齐国,延续了一百三十多年。
稷下学宫以极高的礼遇召集各地人才,让他们自由地发展学派,平等地参与争鸣,造就了学术思想的一片繁荣。
没有它,各种文化也在,诸子百家也在,却无法进入一种既高度自由又高度精致的和谐状态。
因为世上有很多文化,自由而不精致;又有很多文化,精致而不自由。
稷下学宫以尊重为基础,把这两者统一了。
稷下学宫是开放的,但也不是什么人想来就能来。
世间那些完全不分等级和品位的争辩,都算不上“百家争鸣”。
因为只要有几个不是“家”而冒充“家”的人进来搅局,那些真正的“家”必然不知所措、讷讷难言。
这样,不必多久,学宫也就变成了一个以嗓门论是非的闹市,就像我们今天不少传媒的“文化版面”一样。
稷下学宫是齐国朝廷建立的,它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摆脱朝廷控制而成为一所独立自由的学术机构。
▲学宫里的学者不任官职,因此不必对自己的言论负行政责任。
古籍中记载他们“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
统治者的取舍并不影响各派学者的社会地位和言论自由,稷下学宫里的争鸣也就有了平等的基础。
彼此可以争得很激烈,似乎已经水火难容,但最后还是共生互补。
学术争论的最高境界.........,就在于各派充分的展开自己的观点之后,又遇到了充分的驳难。
结果,谁也不是彻底的胜利者或失败者,各方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同上一个等级。
(选自余秋雨《中华文脉》,有删改)【材料二】我们谈徐悲鸿先生的“人和”,与他的“天时”不可分,因为民国初年的文艺精英,都给他遇见了;徐先生的“人和”,也与他的“地利”不可分,因为民国时期的文化艺术中心,前已说及。
所以没有他的“天时”“地利”,他的“人和”便无从谈起。
譬如第一个赏识提携他的有力人物,是康有为。
康有为当年住在上海,今天乡下年轻人到上海,哪里去找康有为这样的大人物?徐先生留洋巴黎,因为买各种艺术品,钱花光了,打电话给驻法国公使要学费,公使马上给他寄过去——今天哪里去找这样的事?徐先生回国,凭本事和才华执掌中央大学艺术系,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任何规定能够阻拦他。
徐先生的学生,不必通过考试,他看准了,就能收进来。
刘勃舒先生当年不过是江西一名小学生,给北京的徐先生写信请教,徐先生回信鼓励,后来刘勃舒被收为弟子。
徐先生的文艺观是“为人生而艺术”。
他有一个论敌,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这个论敌,就是刘海粟——这是徐刘二位的“不和”吗?不是,这也是徐先生的“人和”。
诸位知道,法国有安格尔和德拉克罗瓦相争,俄国有柴可夫斯基和穆索尔斯基相争,德国有瓦格纳与勃拉姆斯相争,美国有海明威与福克纳相争……我们在世界文艺史各个时期,几乎都能找到一对大人物,主张各异,互不相让,其实彼此佐证,相得益彰。
中国也有:譬如北宋苏东坡与王安石之争,譬如清末康梁与杨度之争,五四时期有鲁迅和胡适之争——今天,我们各个学术和艺术领域,找得出这样一对对旗鼓相当的大人物吗?(选自陈丹青《我看徐悲鸿》,有删改)【材料三】2014年12月3日,某组织举办了一场辩论。
辩题为“我们是否应该支持转基因食品”。
四位行业权威开展牛津式辩论。
辩论采取二对二的形式,首先是每人七分钟陈述,之后自由辩论和观众答疑,最后是每人两分钟总结。
辩论正式开始前观众先对这个辩题进行投票,观众可以明确表明支持或反对,也可以表明“未决定立场”,结束后再次投票,以改变观众立场最多的一方为胜者。
辩论后,52%的观众立场保持不变,而48%的观众立场发生变化。
立场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如下:辩论前辩论后3%支持2%反对1%未决定12%反对9%支持3%未决定33%未决定23%支持10%反对(选自《“智能平方”辩论》,有删改)16.在材料一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意思连贯。
(2分)17.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学术争论的最高境界”?请用材料二中的事例阐释。
(3分)18.按照牛津式辩论的规则,材料三中的辩论最终获胜方是哪一方?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分)19.学术发展也需要“人和”。
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你对“人和”的理解。
(3分)20.文学著作中有很多值得辩论的话题,请在下面三部名著中任选一部,完成任务。
(5分)A.《骆驼祥子》B.《水浒传》C.《朝花夕拾》(1)依据名著内容,设计一个辩题,并表明你的立场。
(2分)(2)如果在该名著中邀请一位人物作为你的本方辩友,你会选择谁?为什么?(3分)(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4-16题。
(11分)【材料一】3000多年来,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它们记载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以“马”字的演变为例:从甲骨文的字形上来看,马头朝上,眼睛炯炯有神;马背朝右,右部的几画表示马鬃;前后蹄朝左,意在行走;马尾在下部。
瞧,这是一匹多么形象又生动的骏马呀。
金文与甲骨文大致相似,只是变得更抽象一些;小篆的字形是从金文衍变而来的,已经不太像马形了;楷书的繁体字形,基本看不出马的样子;现在的简体字形,更加简单。
(摘自百度文库)【材料二】我向马主人坦白说,我一直隐瞒衣服的秘密是为了尽可能跟那群该死的耶胡区分开来,但是现在我没办法再隐瞒了。
而且我的衣服和鞋子已经破烂不堪,很快就要穿破了,必须用耶胡皮或者其他什么野兽的皮再做一套,否则秘密就会被揭穿。
我还请求它,不要让别人知道我身上有一层衣服做伪装。
希望它帮我保守秘密,至少等我把这身衣服穿破再说。
主人生性仁慈善良,他非常体贴地答应了我所有的要求,并承诺为我好好保守这个秘密,直到我把身上的这套衣服穿破为止。
我来到这里,看到慧骃的一言一行竟然能像人类一样理性,真是大吃一惊。
正如它和它的朋友们看到我这样的耶胡竟然也能如此理性,会觉得不可思议一样。
说到耶胡,虽然我与它们在外表上极为相似,但却实在无法理解它们下作野蛮的本性。
如果我将来能有幸回到祖国,一定要把这里的见闻讲给那里的人们听。
不过估计没人会相信我说的话,他们定会认为,这些都是我凭空捏造的。
我的同胞肯定不会相信慧骃能掌管一个国家,而耶胡却成了畜生。
……一切就绪,终于到了我离开的那一天。
我再次向主人郑重道别。
当我准备俯下身亲吻它的蹄子时,它轻轻地把蹄子抬高至我嘴边,这让我倍感荣幸。
我很清楚,很多人会就最后这个动作指责、诋毁我。
(节选自《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第1版,有改动)【材料三】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