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0)
一、培养目标
本硕士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能适应信息科学技术需要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通信系统、信号处理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一般理论与技术,具有独立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以及相关专业领域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有益的社会活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非线性系统理论与智能信号处理 5、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
2、通信系统理论与通信网络技术 6、图像处理与智能识别
3、信息采集、传输与处理 7、多媒体信息处理
4、光信息处理与光纤传感技术 8、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硕士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至3年(特殊情况者可延长至5年)。
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
学位课程学分≥18学分。
四、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
学
分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备注
学位课0321001-005 第一外国语(英、日、法、德、俄语)140 4 1-2 外语学院02211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0 1 2 文法学院0221103 自然辩证法48 2 1 文法学院0521003 矩阵论40 2 1 理学院0521007 随机过程40 2 2 理学院1221001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40 2 1 信息学院1221002 数字通信40 2 1 信息学院1221003 模式识别40 2 1 信息学院
1221013 学科导论(前沿讲座)18 1 1 信息学院
选修课1222001 统计信号分析36 2 2 信息学院1222002 计算机网络通信36 2 1 信息学院1222003 现代检测技术与系统36 2 2 信息学院1222006 网络分析与设计36 2 2 信息学院1222007 新型通信电子电路设计36 2 2 信息学院1222008 多媒体通信网络36 2 2 信息学院1222009 嵌入式系统与应用36 2 2 信息学院1222012 图像处理与分析36 2 2 信息学院1222013 全光通信网络36 2 1 信息学院1222014 现代软件工程36 2 2 信息学院1222016 多波长光网络36 2 2 信息学院1222017 网络控制技术36 2 2 信息学院1222018 信息安全技术36 2 2 信息学院1222020 现场总线技术36 2 2 信息学院1222021 现代通信技术36 2 2 信息学院1222023 宽带网络技术36 2 2 信息学院1222024 DSP设计与实现36 2 2 信息学院1222026 语音信号处理36 2 2 信息学院1222029 虚拟仪器36 2 2 信息学院1222031 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36 2 2 信息学院1222035 信息压缩原理与应用36 2 2 信息学院1222036 光电信息处理36 2 2 信息学院1222038 软件测试技术36 2 2 信息学院1222044 密码学36 2 2 信息学院1222047 计算机视觉36 2 1 信息学院1222050 并行计算36 2 1 信息学院1222053 电磁兼容理论与设计36 2 2 信息学院1222066 电子商务应用开发技术36 2 2 信息学院1222067 超宽带无线电基础36 2 2 信息学院1222068 网络数据库36 2 2 信息学院1222080 认知无线网络理论36 2 2 信息学院
必修环节实践环节 2
开题报告 1 3 学术活动≥5次 1
2122 003 光电转换电子电路
36
2 2 光纤中心
2122 007 光纤光学
36
2 2 光纤中心
1222 028 光纤传感技术
36
2 2 光纤中心
1222 010 光通信
36
2 2 光纤中心
2122 006 激光先进制造技术
36
2 2 光纤中心
2122 005 光纤传感技术实验36 2 3
光纤中心
五、实践环节
加强实践环节训练,是提高研究生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提高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研究生必须进行以“助教、助管、助研”为形式的社会实践环节;同时还需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学术讨论会等形式专业实践环节。
参加实践的学生需写出实践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评阅后,合格者记2学分。
在职研究生可免修实践环节,但不记学分,所缺学分必须通过选修课程补齐。
六、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实际情况和参加研究工作,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经审核后确定学位论文题目。
选题报告通过后记1个必修环节学分。
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校的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选题报告和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参照研究生手册“研究生中期考核与选题管理办法”执行。
七、科研与论文
鼓励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以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具体要求是:
1)论文选题应在信息与通信学科领域有一定创新,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新见解,选题要有科学依据。
2)论文应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必须立论正确,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材料详实,格式规范,图表精确,数据和计量单位正确。
3)研究生应经常向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导师要经常了解和检查论文进展情况并给予有力的指导。
论文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严禁抄袭、剽窃行为。
4)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最短应不少于8个月。
研究生在修满学位课程和规定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必须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2)”检测,达到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的有关要求方可答辩。
八、关于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坚持导师(导师小组)负责制或系(所、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导师(导师小组)和集体的积极性,从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两方面引导研究生全面发展。
具体方式如下:
1、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的政治、纪律和思想教育相结合。
在认真学好政治理论课的同时,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公益劳动等集体活动。
2、坚持课堂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广泛、灵活地采用案例式教学、专题讲座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学术沙龙以及学术报告与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
3、课程学习和科研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
既要深入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培养具有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研究生要参加必要的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次数不少于5次,且每次活动要求写出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宣讲人、报告的内容和体会等。
完成者记1学分。
5、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九、其它
①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具体规定见《研究生手册》中武汉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补修课程的规定》。
②各专业应对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文献阅读量作出具体的规定与要求。
硕士研究生应查阅本学科国内外文献4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
③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每月1次、论文工作阶段至少每月2次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情况,并形成制度。
④本次制订培养方案从2011级全日制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