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场效率浅谈

市场效率浅谈

价格(元\单
位产量)
Q
Q*
生产者剩余(二-2)
市场效率简谈
摘要:1、市场效率是指完全竞争状态下所达到的帕累托最优效率。

是人们通过对资源进行
优化配置,对回报最大化的追求的结果。

2、完全竞争市场中达到了帕累托最优,但完全竞争市场难以实现,现实生活中达到
的只是帕累托次优。

3、市场的自我调控能让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达到市场效率。

4、政府的干预会有损市场的经济效率也能有效地防止市场失灵的情况的发生,提高市场效率。

关键词:市场效率、政府调控
Briefly thought of market efficiency
一、引言
当一个地区所有人的所获得的效用的总和达到最大时,这个地区的人的满足感应该会是最大的,该地区的经济也必然是较理想的,符合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高的市场效率,人们的满足感同样也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

市场效率是指完全竞争状态下所达到的帕累托最优效率,在这样的情况下最优,总效用最大,虽然难以实现,但这样的理想模型却可以借鉴。

市场上消费者与生产者众多,且按照各自的利益最大化行动,怎样才能使市场变得更有效率?在消费者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同时不牺牲生产者的利益或在生产者满意的情况下不让消费者的利益受到影响,达到一个均衡,使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利益共同达到最大。

所以研究市场效率的根源与探寻提高市场效率的方法成为必要。

二、市场效率的根源及影响市场效率的因素分析 (一)市场效率的根源
在货币收入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总希望用有限的货币获取最大的满足感,而实践表明,只有当相同货币国脉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购买者才会取得消费效用的最大化。

消费者购买商品X 、Y 、Z 时应分别满足:
λ=MU X /P X ;λ=MU Y /P Y ;λ=MU Z /P Z
即: λ=MU X /P X = MU Y /P Y =MU Z /P Z 当消费者愿意支付的商品的价格高于商品的实际价格,
即形成消费者剩余,而消费者剩余越大消费者就会越感到划算。

而同消费者生育相似,生产者剩余越大,厂商的满意度越高越感到划算。

Q
消费者剩余(二-1)
如图(二-3)DD 为所有消费者需求曲线在水平线上的加总,SS 为所有生产者供给曲线在水平线上的加总,市场把它们汇总在一起,并在E 点达到均衡,即MU=MC= P*,在这一点上,整个行业以最小的成本来生产,而整个消费者群体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用,这就达到了最大的经济剩余,从而实现市场的效率。

效用可能性边界(UPF )曲线显示的是一个经济所能达到的效用或满意程度的上限;这
条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当一个人的满意度上升时,另一个人的满意度必然下降,即提升一个人的福利必然以损害另一个人的福利为代价;当一个经济处于效用可能性边界上时,它就是有效率的,即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图(二-4)。

要使达到市场效率,便需要让消费者以及所有厂商这个大群体获得最大经济剩余。

是人们对最少的投入最大的回报的追求。

(二)完全竞争市场与市场效率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所追加的每1个单位的出售中,企业获得的额外收入正好等于市场价格(所有的商品都能以同样的市场价格售出)
在完全竞争正市场上,消费者与生产者众多、产品同质、要素自由流动、信息开放,这样的市场使无论厂商还是消费者都成为了价格的接受者。

对于生产者
总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即 TP =TR(Q)-TC(Q)=P ×q -TC
dTP /dQ=MR -MC
满足上式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和二阶条件分别为:
dTP /dQ=0 ,d 2TP /dQ 2<0
即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MR=MC )利润实现最大化。

而对于信息完全开放的完全竞争市场,任何厂商都单独地抬高价格都会造成顾客的流失,所以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量引起的边际收益总是等于固定不变的售价P ,即P=MR ,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P=MR=MC 。

对于消费者
当厂商以P=MR=MC 出售产品时,消费者以最低价购买产品同样获得最大效益。

达到市场效率。

完全竞争市场为帕累托最优的的设想提供了所有的条件。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市场效率
1、与完全竞争市场的成本最低点在常量相对低的时候相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产品的成本最低点时通常产量较大,所以在一定范围内扩大生产规模反而能降低成本,提高厂
Q
(二-
3) A

效用或满意度程度
B 的效用或满意度程度
(二-4)
数量 Q
自然垄断
商的竞争力,排挤新进入或规模较小的企业,规模经济的存在使较大的企业在该行业有更强的竞争力,能以更低的价格出卖产品,而较小的企业不得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出,最终只得退出行业。

2、进入的高成本(如商业飞机制造业),与规模经济相比,进入的高成本更是将诸多的潜在竞争者挡在了该行业的门外,打消了进入某行业的念头,行业中某个或少数的几个企业占有了该行业。

3、较低的市场需求限制了厂商的数量的,少数企业控制该行业。

(四)政府干涉与市场效率
市场的自我调控会有失灵的时候,如公共品(公共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人们可以在不承担成本的情况下享受公共品的益处,理性的厂商不会只有成本没有收益的付出,所以这样的公共品一般由政府供给),外部性,都会导致市场失灵自由放任的均衡不一定能使各种资源得到最公平合理的利用,因为人们并没有被赋予同样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

无形的手所调控的结果不一定是人们所愿意的结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采取政府干预的手段使市场更符合人们的要求,人们会在牺牲一部分效率的基础上达到更合理的分配。

如专利有利于刺激人们的发明创造,保护发明者的权利;关税有利于保护国内产业。

数量 Q
价格 P
寡头垄断
A

完全垄断市
P
R ’
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
三、提高市场效率的策略
(一)自由市场能够促进效率,要素价格传递了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竞争性的定价和自由市场的均衡力量会保证各种要素的有效组合。

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建立信誉。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竞争会出现劣胜优汰(逆向选择),资源趋于流向低质量的产品或要素,使市场变成稀薄市场,如旧房交易。

通常通过提高市场透明度来避免这样的市场的形成,如可由市场管理者、行业协会或有信誉的第三方承担监督信息披露的责任;也可由市场参与者自己发出明确的市场信号(如质保书、价格、教育等),给消费者“三包”、假一罚十、无条件退货的承诺,建立自己的信誉,避免逆向选择的产生。

市场上无形的手能有效地控制市场的经济发展,但往往也存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大多数国家都采取政府控制与市场自我调控相结合的手段。

(二)企业合并,将外部影响“内部化”,是合并后的单个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将是自己的生产确定在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水平上。

而由此不存在外部影响,使合并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就等于社会的成本与收益,于是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三)政府能够减少不公平而不损害效率,政府对市场的插手能有效地防止市场失灵的情况的发生。

1、反垄断法,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企业界出现了第一次大兼并,结果形成了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这些大企业被叫做“垄断”厂商或托拉斯,其影响波及到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

1890年美国出台了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sherman act)“谢尔曼法依据的前提是,自由竞争将产生最经济的资源配置,最低的价格,最高的质量和最大的物质进步,同时创造一个有助于维护民主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的环境”。

我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2007年8月30日通过了反垄断法并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反垄断法致力于防止市场上的垄断,以及对合法产生的垄断企业进行监督。

禁止卡特尔、控制企业合并、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禁止行政垄断。

使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

2、税收,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

3、规定财产权,在许多情况下,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财产权不明确。

如果财产权是完全确定的并得到充分的保障,则有些外部影响就可能不会发生。

4、关税,对国内经济行业的保护,国内的市场需求有限,大量的国外的产品的涌入会对国内的生产者造成冲击。

可通过关税等来限制进口量,有效扶持国内企业。

四、结论
当一个经济体达到帕累托最优时,其市场效率达到了最大,整个市场上经济剩余最大,这也是每个国家追求市场效率的原因。

但帕累托最优并不一定能满足个体的追求,不完全的市场竞争会使个别厂商得到更大的利益,大多数人追求的是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而非市场的效率,厂商以高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可以获取超额利润,在帕累托最优时任何人的利益增加都会使其他人的利益减,而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生活中又几乎不可能存在,人们探索着通过各个方面的调节使市场效率更接近帕累托最优。

但是无论市场自身的调节还是政府的控制都有失灵的时候,亚当·斯密的无形的手与政府的干预结合起来,能更好的对市场进行把握。

无论市场还是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到产生影响都会有一定的时间上的延迟,这是导致失灵的原因之一,所以信息的传递对于市场效率也至关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