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02-152005 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个率先”突出率先发展、“四市”建设突出工业强市的总要求,全力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国民经济经济总量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据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29.7 亿元①(根据国家统一要求,统计公报按经济普查数据和新的核算口径计算,并作为新一年的基数。
按原口径计算完成 805 亿元,现价增长 14.4% ),比上年增长 9% (按现价计算增长 11.5%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00.5 亿元,增长9.8% ;第二产业增加值 283 亿元,增长 9.6% ;第三产业增加值 246.2 亿元,增长 7.9% 。
三次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5.7:44.4:39.9 调整为 16:44.9:39.1 。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4498 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 1812 美元。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同步增长。
2005 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 6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9% ,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0.6% 。
全市一般预算体制收入完成 23.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9% 。
克服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及汽车产业产销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税收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国税税收收入完成 41.1 亿元,比上年增长5% ;地税税收收入完成 20.4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7% 。
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完成 67.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 。
国企改革2005 年 , 吉林市的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个到位”的工作目标,加强领导,及时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统筹兼顾,规范运作,积极做好群众稳定工作,全面完成了国企改革攻坚任务。
列入省改革攻坚计划的 95 户国有工业企业全部完成改制目标任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国企改革攻坚优秀单位。
截至 2006 年 2 月末,我市列入省 816 户名单的 95 户工业企业已全部完成计划。
一是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工作全部到位。
改制前在册职工总数为 64704 名,在改制期间实现职工劳动关系转换 62384 人。
二是企业债权债务处理工作基本完成。
根据测算,列入省改革攻坚计划的 95 户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总成本为178.9 亿元,通过依法破产和企业正常承债化解了 92 亿元金融债务;采取依法破产、企业内部改制等方式进行化解其它一般性债务 48.4 亿元,支付了安置职工成本 22.7 亿元,支付率达到 84.4% 。
三是国有资本退出工作成效显著。
除两户上市公司尚存国有股外,其余改制企业通过破产、出售、股份等方式,都已对其原有资产做出了处置,国有资本在行政审批环节上已完成退出工作。
四是整体改制全部到位。
95 户企业中,引资重组和出售企业 53 户、全员持股改制 6 户、实施破产 24 户、待注销 10 户、单退出 2 户。
95 户企业通过改制重组,使 33 户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企业重新启动了生产。
95 户企业中改制后正常生产企业月平均销售收入 57371 万元,比改制前增长 86% 。
改制前企业资产负债率为 110.1% ,改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下降到 67.4% ,下降 42.7 个百分点。
开发区建设2005 年,高新区整合资源,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在强势招商和技术创新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继续平稳增长。
据高新区统计,全年全口径技工贸总收入完成 523 亿元,增长 4.6% ;工业总产值完成 500 亿元,增长 17.2% ;固定资产投资 41.8 亿元,增长 42%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 23.2 亿元,增长25.5% 。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两个核心,全力发展化纤纺织、生物科技和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
技工贸总收入 82.4 亿元 , 同比增长16.09%; 固定资产投资 41 亿元,同比增长 66% ;财政收入 2.5 亿元,同比增长 22.1% ;工业总产值 76 亿元 , 同比增长 25.5%; 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内资30.4 亿元 , 与同期持平 , 实际利用外资 2050 万美元 , 同比增长 1.9%; 新增入区企业 42 户 , 新开工 3000 万元以上项目 29 项 , 其中工业项目 27 项。
民营经济2005 年,全市民营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据市中小企业局统计,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 24.5% ,实缴税金同比增长 21.4% ;全市共新生成民营企业 2243 户,已组建民营企业集团 40 户,民营经济领域开发投资 500 万元以上项目 410 个,其中亿元以上的大项目 75 个。
市场价格2005 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1.7% ,其中居住类价格上涨5.6% ,食品类价格上涨 4.7% ,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 0.3%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 4.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 0.9% ,衣着类价格下降 0.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交通和通讯类均下降 0.1% 。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 7.66% ,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8.8% ;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 0.54% 。
生产资料三大类构成中,采掘工业类价格上涨 16.73% ;原料工业类价格上涨 10.93% ;加工工业类价格上涨 1.49% 。
农业2005 年,深入贯彻落实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农业取得较好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品质效益提高,粮食再获丰收。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57.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1% 。
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
粮食播种面积增长 31.9% ,其中:玉米播种面积增长 31.3% ;水稻播种面积增长 36% ;大豆播种面积增长28.2% 。
全年实现农业产值 75.6 亿元,比上年增长 6% 。
粮食总产量 296.9 万吨,下降 1.1% ,其中:水稻 101.4 万吨,增长 0.7% ,玉米 161.7 万吨,下降 4.3% ,大豆 28.1 万吨,增长 13.5% 。
油料产量 2.1 万吨,增长 4.0% ;烟叶 0.2 万吨,增长 17% 。
全年实现牧业产值 71.3 亿元,比上年增长 24.4% 。
生猪出栏 399.8 万头,增长 13.1% ,肉牛出栏 177.4 万头,增长 28.4% 。
猪牛羊肉产量达到 55.5 万吨,牛奶产量 8.9 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 23.2% 和 27.5%全年渔业完成产值 4.7 亿元,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2.9 万吨,比上年下降3.3% 。
全年林业产值完成 4.5 亿元,当年完成造林面积 7765 公顷,增长 48.3% ;迹地更新面积 943 公顷,下降 35.9% ;全年四旁植树 145 万株,增长 14.2% 。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 152.7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9.8% 。
工业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水平。
2005 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214.5 亿元,同比增长 9.3% (新口径核定为 165 亿元作为 2006 年比较基数)。
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7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 。
工业产品销售率99.4% ,比上年提高 1 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全年实现出口交货值 25.9 亿元,比上年增加 3.7 亿元,增长 16.7% 。
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降的影响,化工行业由盈转亏,对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产生了重大影响。
全市规模工业累计亏损 4.6 亿元,主要是:中央工业亏损 21 亿元,同期实现利润 31.8 亿元;省属工业盈利3.1 亿元,同比增利 0.6 亿元;市及市以下地方工业盈利水平明显提高,累计实现利润 13.3 亿元,同比增利 1.3 亿元。
受化工行业效益下滑影响,全市规模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 119.4 ,同比下降 48.9 。
总资产贡献率 4.4% ,同比下降 6.8 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 110.9% ,同比提高 9.9 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 59% ,同比增加 0.5 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 2.5 次,与上年持平;成本费用利润率 -0.6% ,同比下降 8.2 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 79748.1 元 / 人,同比下降 11193.2 元 / 人。
全市实现原煤产量 226.8 万吨,同比下降 5.7% ;生铁产量 108.4 万吨,同比增长 8.3% ;钢产量 127.8 万吨,同比增长 2.4% ;水泥产量 291 万吨,同比增长 9% ;乙烯产量 51.1 万吨,同比下降 11.9% ;合成橡胶产量 17.1 万吨,同比增长 4.5% ;化学纤维产量达到 21.2 万吨,同比增长 37.1% ;汽车产量 6.3 万辆,同比下降 29.3% ;发电量 135.3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5.6% ,其中:水电 4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42.8% 。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 49.9 亿元,比上年增加 2% ,完成增加值 9.5 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226. 5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9. 2 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全市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55 亿元,比上年增长 30% 。
其中:城镇投资完成 436.6 亿元,增长 36.3%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33.5 亿元,增长 9.8% 。
房屋施工面积 1026. 4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11. 2 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82. 5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8. 3 万平方米。
在建项目 2600 项,其中,完成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及单位 60 个,完成投资 3000 万元及以上项目及单位 352 个。
中油天然汽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年产 60 万吨乙烯改扩建项目完成投资 21.1 亿元,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羰基镍项目完成投资 3.6 亿元,吉林建龙钢铁有限公司 20 万吨冷轧钢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 2.1 亿元,吉林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15 万吨腈纶纤维项目完成投资 5.6 亿元。
全年建成投产项目 1897 项,新增固定资产 303.1 亿元。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铁矿开采(原矿) 21.2 万吨 / 年;铜采矿(原矿) 15.2 万吨 / 年;铅锌采矿(原矿) 517 万吨 / 年;镍采矿(原矿) 20.5 万吨 / 年;镍冶炼 2003 吨 / 年;水利发电 37.1 万千瓦;火力发电 3.7 万千瓦;水泥 180.3 万吨 / 年;石墨及碳素制品 1.5 万吨 / 年;硫酸 8 万吨 / 年;化学农药原药 4325 吨 / 年;乙烯 32 万吨 / 年;中成药 2075 吨 / 年;棉纺锭 6.16 万锭;合成纤维单体 15 万吨 / 年;各类学生席位 55975 个,建筑面积 74. 7 万平方米;城市道路扩建长度 59.58 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78. 1 万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能力50 万吨 / 日。